书城社会科学公民道德建设(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16459500000007

第7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4)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对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将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当知识经济社会即将到来的时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必须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事实表明,科学与道德历来都是紧密联系的。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武器,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是获取物质财富的手段,而且也是达到精神解放、推动道德进步的杠杆。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江泽民同志1994年11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45周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上的竞争,已经成为现代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1996年4月4日他在会见“863计划”10周年工作会议代表时说:科学时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1998年6月1日他在接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时又强调指出:科学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这种形势下,爱科学,学科学,通过科学推动科技进步,利用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成为每个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某些技术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科技事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们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科学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科技进步因素所占比重已达60%~80%,而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20%~30%左右。这就说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科技事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当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伟大战略号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

(二)爱科学有哪些要求

把爱科学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整体的责任,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人类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高尚精神,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爱科学要有掌握科学技术的愿望

爱科学就要有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强烈愿望。江泽民同志指出:“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干部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以来,事实表明,一个国家要发展生产,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走科技致富的道路。昔日广大农民起早摸黑,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勤劳苦干,也难以摆脱贫困。今天,学习科技知识,实行科学种田,改变种植结构,改良耕作技术,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收入连年增长。广大农民深切体会到,仅有勤劳的品质而不懂科学技术,就难以成为一个好的劳动者,更难以成为致富能手。因此我们要热爱科学,相信科学,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

2.爱科学应该不断进行理论与科技创新

爱科学应该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具体科学知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另外,每个公民还要认真学习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一切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的新兴学科,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江泽民同志1998年6月1日在接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时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他的讲话,对于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技术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3.爱科学应该具有不怕失败、反复试验的勇气

几乎所有科技成果的取得都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必须勤奋刻苦、坚韧不拔地反复钻研,反复试验,才能取得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经过了几千次试验;欧立希经过了605次失败,才制成了606农药;居里夫人通过了数百次试验,才从铀矿中提取了镭元素等等。在科学试验中屡经失败终获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只有那些不畏失败,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

4.爱科学要求将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爱科学应该做到自觉将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并为人类造福,以此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夸夸其谈,而是为了造福人类。因此,要努力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使其造福于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科学只有在实践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只有在对社会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总之,将科学运用于实践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

5.爱科学应该具有捍卫真理的胆识

爱科学就应该具有破除迷信、捍卫科学、捍卫真理的胆识。科学与迷信、真理与谬误是水火不相容的,要相信科学就必须破除迷信。作为一个爱科学的公民,应该做到相信科学,反对邪教,破除迷信,崇尚真理,为弘扬科学、捍卫真理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五、爱社会主义

(一)爱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热爱社会主义,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统一的,因而热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做贡献自然也应当成为公民的道德准则。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历史的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几代中国人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历尽千辛万苦,几经失败和挫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建国五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和现实都一再向人们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爱社会主义有那些要求

1.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结论,为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热爱社会主义,就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剥削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这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必须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2.要求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它的发展是一个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有人看到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就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没有根据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一个真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至于在中国,百余年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一个半世纪的实践证明,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走向富裕、民主和文明。虽然目前我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与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实现了党的领导,全体公民形成了共同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行为规范,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树立起信心,相信只要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然充分的显示出来。

3.要求敢于与一切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言行作斗争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职责和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的同时,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同一切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斗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腐朽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浸入,我们队伍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程度不同地受到影响,个别人甚至走上危害社会主义的犯罪道路。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却不容低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有责任同任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和事进行不妥协的斗争。

4.要求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每一个公民都应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