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会了还是会学了(名师解惑丛书)
16465800000014

第14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

综上分析,我们在学会和记住了某些知识后,然后紧接着的就是先快后慢地遗忘。因此,必须在还没有遗忘之前进行复习,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要想记住,光弄懂还不够,还要及时复习,否则就会逐渐忘记。在这里还要认清一个问题,学过的东西,虽然忘了,但并不是彻底忘了,如果加以复习,由于过去曾经学习过、理解过,当学习的内容重新出现在眼前时,就会产生“再认”的作用,因而有可能迅速地回忆起来,即使回忆得不完全,再学习一遍也比第一遍学习要容易些。因为学习过的东西在大脑里终究已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可以恢复的。所以学过的东西一旦忘了,不要认为过去的工夫就白花了。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复习的好习惯,坚持课后复习、阶段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对策,是很必要的学习活动。

4.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习负担要适当,注意文理交替。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习的内容数量越大,学习后记住的百分率也就越小。或者说,学的内容越多,遗忘的百分率也就越高。为什么呢?因为一次学习的内容过多,容易引起大脑的过度疲劳,产生抑制,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一次学习的内容太多,要记的东西就多,不仅容易造成记忆困难,还会动摇记忆的信心。

所以,在每次安排学习任务时,不要使负担过重。有的学生学习外语,不靠及时复习,只在考试之前搞突击,集中背单词、词组、句型和课文,因为要记忆的知识量太多了,因此效果极差。有的学生学习起来,一坐就是一天,弄得头昏脑涨,记忆的效果很差。

与此同时,要想提高记忆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什么叫文理交替呢?就是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起学,而是将文科和理科相互交错安排。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学习内容相近,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也比较相近,长时间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脑细胞内物质的消耗和废物的积累,因而提前产生疲劳。长时间学习内容相近的学科,造成学习上的单调刺激,就如同听单调的下雨滴水声或钟表的嘀嗒声一样,容易引人发困,产生睡意,或者叫产生抑制,再坚持学习下去就困难了。二是由于将相近的科目和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使大脑中的神经联系也比较接近,产生重叠、交错,因而引起回忆时的混淆和差错。意义与写法相近的名词、意义相近的概念,都容易产生混淆就是这个道理。善于学习的学生,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很注意文理交替,以减少相互干扰。例如,学完语文看物理、做完数学看历史等等。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若穿插上文体活动,进行积极的休息,对记忆也是十分有利的。

5.科学合理的利用好分散学习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想把所学的知识记住、记牢,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集中学习法,就是在集中的时间内,不断地反复地学习,直到记住为止。

另一种是分散学习法,就是把学习时间分隔成几个阶段,阶段之间又有一定的间隔,然后,在这几段时间内反复学习。

例如,背一篇文言文,开始用点时间把古文翻译一下,排除字词障碍,然后开始背诵。根据经验,计划拿出1小时用来背诵,对这1小时的安排又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集中学习法,就是在1小时之内,不断地反复地背;二是采用分散学习法,就是把背诵的时间分在几次进行,如每天背20分钟,在三天背完,总的背书时间还是1个小时。可是,隔一段时间检查记忆的效果时,发现分散学习法的效果明显优于集中学习法。

分散学习法的效果比较好,为什么呢?现在有这样的解释:一个学习过程,如果相对地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那么,前面的学习活动会影响后面的学习活动,心理学上叫前摄抑制。例如,刚看完电影,立刻做功课,注意力常常难以集中,就是因为前面的活动虽然表面上结束了,但这个神经活动并没有停止,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从而使后面的学习活动受到干扰。前面活动引起的兴奋越强烈,对后面学习活动的干扰也越大。同样,后面的学习活动也会影响到前面的活动,心理学称之为倒摄抑制。例如,记外语单词,本来已经记住了,如果接着又学了几个意义相近的单词,结果前面的单词反倒忘了或记不清了。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本来想说一件事,还没说完就被别人讲的另一件事打断了,等别人讲完后再想说自己刚才想说的事时,却一时想不起来。这是由于后面的活动产生的兴奋,抑制了前面进行的活动所引起的。这样看来,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中间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可能受到前后两个方面的干扰。而学习过程刚开始的阶段,不受前面的干扰,学习最后阶段不受后面的干扰。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开头和结尾阶段的学习效果好。不少学生一早起来,记外语单词、背诵课文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原因,除了早晨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外,更重要的在于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学习活动不受前面的干扰。也有的学生晚自习或睡觉前记忆外语单词和背课文的效果好,这是因为背完后就休息或睡觉,不再受其他活动的干扰。分散学习法效果好的原因是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干扰少的首尾阶段,同时,由于每次学习时间较短,也不容易引起大脑细胞的疲劳。

集中学习法效果比较差,原因除了首尾少、干扰多以外,还在于连续集中学习相近的材料,容易使大脑细胞疲劳,神经联系产生差错。

在采用分散学习法进行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好时间间隔的问题。间隔的时间太长容易造成遗忘,间隔的时间过短,又容易受到干扰。有的研究认为记忆同样的材料,各次间隔为半小时,需要反复习学习11次,才能熟记;当各次间隔为2小时时,需要反复学习7.5次,才能熟记;当各次间隔为10小时时,只需反复学习5次就能熟记。

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科本身特点和本人的特点,通过学习实践,掌握好学习的间隔时间,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开始各次间隔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以后则可以逐步加大,如果材料太难,则可以有较多的间隔次数,学习材料如果比较容易,内容又比较少,则间隔次数可以减少。

6.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复习情况尝试回忆法。

很多学生都想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记住,但用什么方法记忆效果好呢?常见方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单纯地反复地念、写、看,这种方法叫单纯重复性识记方法。

第二种是在重复识记的过程中,回忆再现。换句话说,就是在背记的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等方式。例如,在熟记外语单词的过程中,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也可以看着中文默写英文,然后加以对照,把不对的更正过来,接着再背。背诵课文时,也可以不断尝试着自己背,或者请别人帮助核对,背得不对时,再看、再记。记忆一个问题的答案时,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内容概括成几个要点,然后去识记,并不断地尝试着独立地复述,直到背熟为止。

实践证明,在学习中,采用尝试回忆再现法能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不少学生在学习时,一遍遍地看书,很少合起书来回忆一下书中的要点、思路或公式等等。结果书一看就懂,一放下就忘。由于书一看就懂,不费脑筋,所以大脑兴奋不起来,常看到有的学生看着书就睡着了。如果在学习时不断尝试回忆,把想出来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再看书,使头脑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的状态,那么记忆效果一定会很好。

有的学生可能担心尝试回忆太浪费时间,实际上尝试回忆所用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表面上看尝试回忆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实际上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又被进一步加工和强化了。尝试回忆次数越多,记忆越牢。如果急于赶进度,每天不去回忆旧内容,看来天天学了不少新内容,但实际上忘记的内容也一天天多了起来。如果算总账的话,还是尝试回忆法的收获大,花费时间少、记得多。

7.试试综合学习法给复习带来的效率。

如果有一份内容多、难度范围大的复杂的学习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记忆效果呢?

一般采用三种方法:

(1)分段学习法

分段学习法主要是指把所学的内容平均分成几部分,然后安排在几个单元时间去识记。这个方法对记忆很有好处,缺点是一开始就人为地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分割开了,从而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这个角度讲,这样做又降低了记忆的效果。

(2)整体学习法

整体学习法是指用一次识记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记下来,这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大有好处。但由于一次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记忆最佳的首尾阶段减少了,所以效果也不太好。

(3)综合学习法

综合学习法指的是开始就对整个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并找出内在联系,然后将材料分成几部分,分次识记,对难点着重识记,最后再综合起来加以复习。由于开始对整个内容进行了识记,所以在识记每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掌握部分内容与全局的关系,这对理解和记忆每部分内容很有好处。由于分成几部分识记,可以与分散学习法和尝试回忆法结合起来进行,从而取得最佳记忆效果。当然,具体采用哪种方法来记忆学习内容,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学习内容很多,而内在联系并不强时,可采用分段学习法;如果学习内容不多,而内部联系紧密,可以采用整体学习法;而对于内容多、难度大、内部联系又紧密的学习材料,则最好采用综合记忆法。

8.要使用多种感官配合学习。

在知识记忆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各种感官器官配合记忆。我们知道,看书用的是视觉器官;听录音机用的是听觉器官;上课用的主要是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看电影、电视、录像用的也是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

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记忆的效果就不一样。有人通过实验提供了以下的数据:在单位时间内,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似记忆其中的15%,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忆同一内容的25%,而将视觉听觉器官结合起来可以记忆同一内容的65%。

老师讲课过程时,通过声音、动作、表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如果再加上实物、照片、教具、实验和幻灯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边听边看,再加上开动脑筋,着重于理解,勤于思考,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为什么特别强调听、说、读、写呢?其中一条理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来提高记忆的效果。看书、朗读、听录音、书写的综合活动,可使注意力集中,将内容多渠道输入大脑,能很快地记住外语的单词和课文。而有的学生学习外语,只是看书,既不出声,也不动手,结果记忆效果很差,也有的学生拿起书,拼命地念,就是不动脑筋去想、去理解,不尝试回忆,不采用分散学习法,结果仍然记不住,使得外语成了许多学生的老大难科目。有一份研究材料表明,识别一种事物使用不同的方法,识记需要的时间往往不一样。直接看实物识记需要0.4秒,用彩色照片识记需要0.9秒,用黑白照片识记需要1.2秒,用线条图识记需要1.5秒,用语言描述识记需要2.8秒。可见,要想提高记忆效果,应尽量去感知那些具体、形象、生动的实物,因为看实物印象深刻,往往记得比较牢固。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安排参观、访问、看图、看模型、看实物、看电视、看录像、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都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感知事物的方法,学得快、兴趣浓、记得牢。

我们知道,通过语言文字去了解一个实验步骤,不如自己亲自动手去做一做、看一看。亲自动手做了、亲自看了,就不容易忘记了。

9.“多用多练”加深印象。

积极主动地在练习中去记忆,在活动中去记忆,这是最好的记忆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方法。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加深,又能巩固对知识的记忆。留学生为什么学习外语的进度很快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留学生生活在异国的环境之中,生活和学习中处处要使用外语,在用中不断强化巩固,这对外语的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的记忆和掌握极有好处。因此,想学好外语,应当创造更多地使用外语的条件,例如多读外文书、多翻译、多听录音、多用外语会话、积极参加外事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在数理化的学习中,如果选的题目好,也就是在习题中包含着所学的知识内容,那么习题做多了,有关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就可以牢牢地记住了。多用、多练的方法有益记忆,这是指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记忆,不是静止地去记。优秀生在考数理化之前,很少背定理、公式,因为通过平时做题,早就达到了熟练的水平,无需再突击了。可以这么说,大脑“贮存库”内的知识,不仅不会因为经常取用而减少,反而会因为经常取用而越来越牢固地贮存在更加科学的地方,以备需要时迅速地取用。

进行系统复习的方法

什么叫系统复习?

我们所说的系统复习就是指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学习过程。系统复习的种类和名称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在划分时所用的标准不同而造成的。

如果按时间来划分,可以把系统复习叫阶段复习,根据阶段的不同,可称为: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等。

按内容划分,也就是依复习的内容来命名,如物理的光学复习、力学复习、热学复习;化学的无机化学复习、有机化学复习。当然还可以分得再细一些,这要根据复习的任务来决定。

进行系统复习,一要有时间,二要有内容。在实际复习时,上面两种划分法,又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果按学习态度来划分,又可以把系统复习分为:主动系统复习和被动系统复习。

被动系统复习一般在考试前进行,它实际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进行的复习,带有考前突击的性质。

主动系统复习一般在平时中进行。

(一)系统复习的优点有哪些

从表面上看,系统复习仅仅是学习的重复,但这种重复和初次学习时大不一样。进行系统复习时,知识水平和能力比初次学习时要高很多。学习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是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了(当然这个整体和全局是相对的)。由于这种变化,使得系统复习的内容虽然还是学过的那些知识,但通过“温故”却可以得到许多新收获。这种新收获,集中表现在系统复习带来的四点好处,即:

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

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这就是“温故知新”中“知新”的主要内容吧!可以说,正是通过系统复习,使知识的掌握达到了飞跃,达到了系统化和综合应用的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