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7324400000025

第25章 技术是创新的基础

盖茨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多数的人一生也许只能想出一个很棒的点子。他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部分都已经有了,只是不明白在什么地方,所以需要我们去帮他找出来。”

在个人电脑行业中,从技术创业到经过多次的经营考验之后,还能成功地身兼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而比尔·盖茨便是其中之一。他对微软的领导,都来自于他对技术行业的热爱,直到现在,即使他拥有了惊人的财富和让人羡慕的经营资历,而在他的内心里却仍旧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技术专家。

在微软刚创立的时候,比尔·盖茨就与同伴保罗·艾伦时常在深夜里探讨个人电脑问世后的情况。盖茨相信个人电脑将改变整个世界,而他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为不久即将出现的个人电脑编写软件。虽然在当时这还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念头,他们还没有想到自己应该以什么身份投入到这场重大的改革之中,以及如何使自己的小公司适应世界经济的潮流,但他们对前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对未来科技的走向已有了相当的了解。

盖茨本人的技术知识非常精湛,这也是在他领导下的微软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对一切与技术有关的关键性决策,盖茨都能将其牢牢地控制住,这让他的一切对手都感到害怕。

在微软的员工之中,盖茨将其分为两级:一级为产品开发人员,即盖茨所称的“编码人员”,他们是顶尖的程序设计师,他们所做的是编写电脑程序,必须完成高人一等的任务;而其他人则只能归入另一级。在微软的股票期权中,分给开发小组成员的是最多的,而公司的一切设备都必须保证程序设计师正常的使用。

由于盖茨本身的技术知识深厚,所以对其产品的开发总是非常严格,这是他的一大优势,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曾在微软视窗开发小组工作过的布莱德·西尔弗伯格就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总会将关键的问题提出来问你,他总能够领会到一个程序中最复杂的细节,这让人非常奇怪,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而盖茨也宣称,只要是他最后修订的程序,再过多少年他也能回忆起大部分的编码,而即使是现在的产品,虽然他现在没有更多的时间查看所有的编码,但他几乎也都会用。

比尔·盖茨向来强调产品的不断创新,从不满足已经获得的成就。他认为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微软创业初期,主要的模式是与像IBM 这样的大公司合作,但在合作的同时持续着手开发自己的新产品。

“软件工厂”是微软自力开发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软件工厂”体系中,盖茨无疑是灵魂人物。盖茨是最高程序设计经理。他负责产品的长远目标开发,他的下面有几个技术顶尖人物,被微软称为“建筑师”,每个建筑师下面是程序设计经理,最后才是程序设计师。开发管理体制的运作是成功的,使微软形成了庞大而有效率的开发队伍。

比尔·盖茨还在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间形成良好的反馈,而且他思考的基本定位是创新之路。在创新之路上微软发生了两次转折,第一次是以MS——OS转型到Windows,第二次就是微软转型到英特尔网上,反映出了盖茨的深谋远虑。

由于比尔·盖茨自己拥有技术知识,所以深谙研究的重要性。盖茨也曾说过,微软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微软在研发上投入了相当高的经费,这当然也是微软的一个特色,因为其他公司很难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来刻意模仿。但也正因微软有如此庞大的投资研发,所以才能在别家电脑公司正对自己的产品扬扬得意时,而微软的软件实验室中却已在研发未来5年所要推出的产品了。

比尔·盖茨多次说到,创新不等于研发,在一个公司里面,很多时候重点必须放在生产出适合市场的产品。那些所谓的纯粹的创新产品,对于千变万化的市场来讲,根本不实际。与其整日设想如何创新,不如回过头来好好观察一下,看四周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以满足适合市场的需求。

微软虽然不是最有创意的公司,但微软发掘好创意并将其转化为商品的能力是无人能比的。比尔·盖茨多次提到,在很多时候公司的经营重点应该放在研究顾客希望使用某种应用软件的需求上,然后再开发符合顾客需求也适合市场销售的产品。盖茨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多数的人一生也许只能想出一个很棒的点子。他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部分都已经有了,只是不明白在什么地方,所以需要我们去帮他找出来。”这便是我们称之为“天才的盖茨”,他明白应该如何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获得创意,然后再买下来开发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畅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