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17535500000022

第22章 课外活动的管理(7)

①社会调查符合认识规律。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经过思维加工上升到理性认识。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是获取感性材料。而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经过概括化的间接经验,理论性比较强,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这一特点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完全依靠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这一渠道,学生是不可能得到较全面、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同时又由于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加之错误舆论的导向作用,学生往往会对政治、经济、人生观等方面的看法产生指导思想上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简单地进行口头上的说教,效果肯定不理想。这时就应该积极地组织社会考察,让他们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②社会调查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品质特点。青少年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他们要认识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但并不安心于别人给他送来现成的结论。所以他们愿意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睁大自己的双眼去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索。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调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3)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社会调查活动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和可行性,但还需要加以正确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长处,为我所用。作为校外活动的管理者在组织社会调查活动时,不可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①开展社会调察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调查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社会调查未进行以前,必须要制定严密的组织实施计划,理清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专题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等等。在专题确定以后就应该围绕这个专题收集丰富、详实的材料。只有在占有大量事实材料,具有丰富的有关事实背景的情况下,才能避免被动,占据主动。

②社会调查要积极利用周围的教育条件。社会调查并不是一定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进行,也并不一定要去访问、采访知名人士。平凡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学生没有认识的事物,有闪光的事。如果利用身边的教育条件,由于被调察的对象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不但能够促进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③社会调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社会调查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人。组织者把调查的任务和要求交给学生以后,要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给他们适应社会提供了机会。组织者一定要树立信任学生的观念,不要前怕狼后怕虎,总担心学生把事情搞坏,不敢放手。但这并不是否定组织者的作用。组织者应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和合适的启发指导。

10.参观、访问活动的管理

参观、访问活动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比较重视的、简单易行的课外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观访问的对象、形式都是很多的,可以参观工厂的生产情况,参观不同兄弟校的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馆、访问革命老人、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等等。

1994年10~11月份,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团委组织了全区中小学生到天津蓟县盘山,参观了抗日根据地遗址,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参观过程中,他们不但走进抗日根据地遗址,而且进行了烈士陵园扫墓活动,请人介绍人民英雄英勇抗日的事迹,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屠城血证》。不仅让学生从现存的遗址和烈士碑中想象出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恶毒,而且更从“历史再演”的形象化的画面中了解日本侵略者是怎样蹂躏中国人民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兵烧、杀、淫、掠,使南京30多万的居民顿成幽灵。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都表示,不忘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立志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生产参观是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生产参观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的生产过程、设备情况、操作技术、组织管理和工艺流程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的农业单位等。通过参观,能使学生获得现代化生产的感性认识,树立尊重劳动的观点。

11.旅游考察活动的管理

这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课外活动。中小学生假期组织旅游活动很有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啊,我竭尽努力,使他们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以鲜明的形象、图画、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向往明媚的阳光和清澈的小溪是儿童的天性。长期的校园生活,会使他们感觉天空是那么的狭小,周围的一切也都太过熟悉而乏味。成年累月的上课、下课、做作业,公式的生活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犹如笼中的小鸟,没有新意的生活不知何时是尽头。如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让学生带上食品、饮品去踏青,他们会是多么兴奋。虽然这种远足活动时间是短暂的,但留给学生的记忆和印象却是深刻的。如诗的画卷会让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祖国秀丽江山的可爱。爱祖国,保护祖国的决心会因此而更加坚定。

暂时放下学习的重负,忘情地呼吸新鲜空气,与花香与语为伴,放飞思想。偶尔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一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好的课堂,在旅游考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很多动、植物和各种矿产,采集很多标本。这种收获是课堂教学永远无法达到的。

12.少年宫活动的管理

少年宫是综合性的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它的任务是配合学校开展多种有趣有益的校外活动,增长少年儿童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帮助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和少年先锋队活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是少年宫的生命力。活动组织得好,少年宫就会生机勃勃;活动开展得不好,少年宫就会犹如不爱动的儿童一样,缺乏朝气和活力;如果没有活动,少年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少年宫活动的内容既要有传统型也要有现代型的,既要有思想性的也要有创造性的。

(1)少年宫活动要反映时代的脉博。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当今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似一浪的科技时代,应当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培养下一代,让少年宫成为时代信息的窗口,让孩于的小手去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所以就这一点来说,少年宫开展的一些传统性节目的内容、形式也要不断更新。比如说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等,虽然这些主题的历史比较悠久,但仍可在“新”字上大作文章,要新颖、多样。这样少年宫才能真正成为少年儿童活动的天地,才能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阵地。

(2)内容要多样化,力求满足各类不同需要。少年宫的大门是向全体少年儿童敞开的,所以在安排活动内容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儿童的要求。不仅要使少年宫成为科技、文化、音、体、美等综合性的满足场所,而且每个大的主题,又可分出许多更为详细的活动内容,尽可能使每种不同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3)要兼顾思想性和创造性。在开展少年宫活动中切忌搞一些标准化的、说教式的政治思想教育。但是,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必须进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这就要求少年宫在开展活动时,必须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儿童为祖国现代化而献身的坚定信念。

在注意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13.夏令营活动的管理

夏令营活动是利用暑期选择郊外或特定场所为营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我国的夏令营是由共青团和有关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的。按照参加者的年龄特点,可分为大学生夏令营,中学生夏令营,少先队夏令营等。一般由省、地(市)、县、区主办,按一定比例分配名额给有关学校,由学校选拔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夏令营从事的活动内容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社会调查,实地考察,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举行各种学科研讨会等。不管夏令营活动的内容如何变化,但都是围绕一个目的来进行的,都是使青少年学生接受形象、生动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锻炼身体、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暑假生活。

夏令营活动一般都是远足活动。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地领略锦秀山河的美丽风光、文化遗址、现代化建设的极好途径。另外一些主题夏令营,如“寻找闪光的足迹”、“找英雄”等等,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周围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去感受在他们成功的背后那激动人心,催人上进的精神力量和光辉人格。

近年来,我国非常注重夏令营营地的建设和发展。从1981年开始建营地开始,到今年全国已有29个营地。分别在北戴河、井冈山、深圳、无锡、黄山、三峡、哈尔滨、延安、泰山、西安等地。团中央对各营地的建设予以了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要求营地的工作围绕教育服务青少年主旨开展,为青少年、团的工作和社会服务。将营地办成青少年活动的乐园、思想教育的课堂、服务青少年的窗口和壮大共青团的基地。

第三节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1.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学校课外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但是对课外活动的工作应进行科学管理,一般按照下面六原则去办。

一、教育性原则

学校课外活动必须以具有教育意义为准则。课外活动工作的管理,必须把握课外活动的教育性,掌握教育的方向,组织教育内容的设计,检查监督其实施。

在组织实施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工作管理应使学生在获得各类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道德情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开展各种课外活动,都应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分别向学生进行科学理论教育、艺术理论教育、技术原理教育。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二、趣味性原则

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头脑中问题的出现,好奇心的引发,兴趣的产生,乐趣的取得,志趣的升华,都不是生来就有的。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不一定就是学生愿意参加,并能坚持的。这就要求课外活动工作的管理者,设置及组织实施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适合他们的学习阶段,对他们来说富有趣味性内容的各种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有趣味性内容的各种课外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参加到活动中来。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特性。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条在于必须独立观察、分析,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坚持实践性原则,应放手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对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卫生监督,以保障学生的健康及安全。

课外活动的实践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能着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变化,并在持久的观察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形成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顺序性、理解性、精确性、持续性等良好的观察力品质。通过想象认识那些从未见过,但可以根据类似物推断的那些事物,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在进行某项制作、对某个问题探索、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活动中,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在深刻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发展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揭露事物本质的能力即思维力。在各种科学技术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特殊技能训练中,培养、发展实际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所有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领导、服从与合作,学习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培养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四、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法定的强制性,每名学生都必须按规定上课学习。课外活动则需为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培养学生的特长而开展。学生设置的各种课外活动项目,不同于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各个必修和选修科目,它本身不具备法定强制性,不能强令每名学生必须参加。学生有主动选择性,他们可以选择符合自己爱好、切合本人实际的课外活动项目。课外活动工作的组织者,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去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里来,按照相同爱好加以组织,配备辅导教师给他们以指导,使课外活动逐步深入,并能坚持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