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故事
谢先生是某外贸公司的市场总监,在部门会议上,当一些例行议程结束后,谢先生问下属是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A地区的销售经理向他反映,A地区产品销售情况不佳,要求总部减少货品的供应量,否则会大量增加仓储成本;B地区销售经理向他建议,顾客普遍要求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他希望公司可以开办这项业务,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C地区销售经理则申请增加差旅费用,因为目前的差旅费用额度让他捉襟见肘,常常需要自掏腰包。谢先生在会议上痛快地允诺说这些都是小事情,他会随后向相关部门申请,尽快解决大家的问题。
然而,距会议结束三个月后,会议上三个销售经理所反映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甚至有的不了了之,谢先生对于C地区销售经理的提议连反馈信息也没有。
通过这一事件,谢先生就失去了下属的信任———他总是允诺下属要解决问题,但总是毫无动静,让下属白等一场。后来,在会议上,即使谢先生鼓励大家坦陈直言,讲述自己的要求,大家也懒得说什么,因为费了一番唇舌后,所得到的也不过是上级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
问题分析
有的主管乐于做“好好先生”,只要下属向他提出了要求,他便会连连答应,允诺一定为对方解决,随之却让下属空欢喜一场,或者根本没有去践行自己的承诺,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主客观原因所限,无法满足下属的要求。不管失信的原因是什么,长此以往,管理者便会被下属视为言而无信的食言者,从而失去下属的信任。谢先生便是如此,结果他再也无法听到下属真实的心声。
中国的伦理道德强调“五常”,即所谓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其中的“信”便是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竭尽全力地去践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人无信不立,如果管理者随意对下属作出承诺,却很少兑现,其对下属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便失去了存在的基本前提,领导学大师华佗·班尼斯在领导与改革领域颇有建树,他发现:人们宁可跟随他们可以信赖的人,即使这个人的意见与他们不合,也不愿意去跟随意见与他相合,却经常改变立场的人。
有些时候,管理者不忍扫下属的兴,因此当下属向管理者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即使管理者认为满足下属的要求十分地渺茫,也以缓兵之计暂时满口应承,然后再慢慢筹划对策。有的管理者则为了激发员工的斗志,便对下属承诺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比如预先告诉员工:对于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可以获得年底公费欧洲游的机会。他们认为即使所建造的只是一座空中楼阁,但是借此要员工预先高兴一下,总比从来都没有憧憬过好。然而,当人的情绪从期望到失望所遭受的痛苦,远胜于从来都没有期望过。而且这种空中楼阁式的承诺法,还会使下属感觉自己被上级耍了,对上级产生怒意。
总而言之,管理者言而无信的负面影响有:
管理者的工作能力遭到下属的怀疑,为下属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
下属不再相信管理者所允诺的任何东西,增加了管理成本
管理者无法使下属忠诚于自己
管理者的命令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管理者朝令夕改,使下属无所适从
降低了管理制度的权威
松下幸之助曾说:“想要使下属信任自己,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你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兑现所承诺的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地做事,让人无可挑剔,才能慢慢地培养出信用。”
管理讲堂
管理者对下属作出承诺前,一定要深思熟虑,确保所承诺的事情百分之百地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对于把握不大的事情最好采取弹性承诺的方式,多使用一些诸如“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灵活性字眼。
※ 对于非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最好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方法承诺
比如,下属申请增加经费,但是满足这个要求,还需要得到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此时,管理者便可以说,自己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至于能不能成功申请,还需要看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这样,即使下属的申请遭到了否决,下属也不会过多地迁怒于上级。
※ 承诺时,遵守如下四个原则:不要承诺尚在讨论中的公司决定和方案;不要承诺办不到的事;不要作出自己无力贯彻的决定;不要发布你不能执行的命令。
※ 如果因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你无法履行对下属的承诺,你要在第一时间向下属说明事情的原委,并且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在道歉时,要表现出自己的歉疚之心,最好不要作出无谓的辩解,过度的辩解只会导致下属认为你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有践诺之心。
去梯言———
也许你会觉得向下属拍着胸脯、保证为他解决问题的样子,很有老大的风范,自己就恍若可以满足一切的救世主,但是不要忘了,“空头支票”或许可以让下属高兴一时,可是当你宣布这张支票无效时,下属的失望、不满、怀疑随之而来,你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值得相信的人,你的声誉随着支票的无效化顷刻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