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易犯的88个错误
17567200000045

第45章 轻易向员工举起“红牌”

情景故事

莫先生所管理的部门人员流动率很高,部门里资历最老的员工也不过只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原来莫先生是“炒鱿鱼”的“惯犯”,一旦不满意下属的言行,便会向其举起“红牌”,让其离席下场。比如,A下属仅仅因为没有争取到一个重要客户便被炒,B员工因为在办公司里顶撞莫先生而被驱逐出公司,C员工则因为对部门的管理制度有异议而被炒,最委屈的是D员工,仅仅因为家中有事请了半个月的假,便永久地告别了自己的职位。

莫先生是位专制型领导,崇尚危机管理,他认为只有让下属意识到执行不到位风险,他们才会乖乖地执行自己的指令。

由于部门内员工的离职跳槽率很高,大家对于离职的事情都已经拥有了平常心,随时准备着转身走人,为了不被动离职,很多员工一边工作,一边联系着新的去处。客户常常向莫先生抱怨,刚刚熟悉了一位职员,再次接待自己的便是新的职员,又要重新建立关系。

尽管如此,莫先生仍然对员工采取动辄得咎的管理手段,只要下属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向下属举起“红牌”,让其收拾东西走人,他觉得这样才能杀鸡儆猴,维护自己的老大地位。

问题分析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全,员工在不同的公司流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员工的离职率过高,员工的流动过于频繁,部门内不断地出现新人换旧人情况,你很难使员工对管理者本人建立忠诚度。部门的高绩效来源于具有忠诚感的员工,但是忠诚度的建立不是速成的,需要经过时间的磨合,员工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管理者与员工相处的时间短暂,导致员工很难忠于自己的上级。再者,如果高离职率成为部门的组织文化,新员工了解这种文化后,不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从旧员工的命运中预测到自己的未来,管理者的无情使员工建立忠诚度失去了前提条件。

频繁辞退旧的员工、招聘新的员工,还会增加管理者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任何一个员工投身到一家新的公司都要经历一个适应的阶段,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以及人员关系,由于要经历一段磨合期,新员工自然难以达到老员工的工作效率,这也是客户向莫先生抱怨人员更换的原因所在。

从深层原因来看,管理者动不动就辞退员工,是因为度量狭小,信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暴君逻辑,然而,暴君施政,或许能换来众人一时的顺从,但是由于这种顺从是被迫的,他们只是曲意逢迎,并不是真心实意地认同管理者,因此管理者无法避免下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背地里作出对管理者本身以及组织不利的事情来。

当管理者对下属有所不满时,除了无药可救者外,还可以采用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一定非要开除员工,其实还有更有人情味的方法,让下属有机会去学习、去提高、去改变。

管理讲堂

※ 根据下属所犯错误的性质区别以待

如果下属只是偶尔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而且下属也愿意承担自己的过失,有改正之心,管理者便应该抱着既往不咎的态度,宽容以待。当然如果这个错误属于道德的范畴,管理者就没有必要对解聘怀有顾虑了,比如某个下属把公司的客户资料透露给竞争对手,某一个下属监守自盗,把公司的财务据为己有,如此等等。

※ 如果下属无法有效地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管理者应该首先对其进行教练和指导,如果实施这一步后,下属仍然无法胜任此份工作,管理者不妨再作出解聘的决定

很多的解聘决定都是由于下属无法胜任工作,不过即使下属不称职,具备长远眼光的管理者也不会立刻解聘自己的员工,而是给予其提高自己技能的机会。当然除此之外,在与下属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还可以为下属进行职务调换,尽力争取将其留在部门内。

※ 对于离经叛道、想法独特的员工,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创新

笼络不墨守成规、思维活跃的员工,是保持部门活力的重要前提,管理者不要为了实现组织文化的统一而枪毙那些想法奇特的下属,因为他们往往是组织最珍稀的资产。

※ 面对价值观与自己相异的下属,尽量与其协调一致

固然,管理者与下属拥有同样的价值观更易于形成和谐的团队文化,但是一样米养百种人,总是遇到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下属更是大多数的情况,此时,管理者要勇于包容与自己相左的观点,至少不要非逼着下属放弃他们自身的价值观。

如果不想因价值观相左而增加管理成本,还有一个预防的办法,那就是管理者在招聘员工时争取招聘到自己价值观相似的人员。比如美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组建新内阁时,她精心挑选与自己价值观念相近的人,决定撤换外交大臣皮姆时,她说:“我首先抛下了一个自命为飞行员但方向感却屡出差错的人。皮姆和我的分歧不仅仅在于政策的导向或者内阁的方针,甚至在于整个的人生观。”

去梯言———

虽然你掌握着解聘员工的权力,但这是一种非常时刻的权力,在使用这一权力时你一定要谨慎,否则你便会成了“滥杀无辜”的恶劣主管。其实,与其通过用新人换旧人的开除策略寻找自己中意的下属,还不如把那些旧人培养为自己所中意的类型,上帝不会为你量身定做那些最值得拥有的员工,但是你可以自己为自己打造最满意的员工———这便是培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