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故事
琳达毕业于美国常青藤联盟名校,常常有不俗的见解,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她认为改进一项具体的工作流程,能够使部门的工作效率翻倍,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了部门主管。然而主管生性保守,对于琳达的建议并没有采纳,反而认为琳达多管闲事,批评琳达不安分守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琳达并没有被主管降服,她仍然认为自己的建议是可行的,一次,她私自违反了工作流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主管发现了琳达的自作主张之举后,便狠狠地批评了她,甚至要扣除琳达的本月奖金。琳达并不服气,她认为主管一定存在着私心,对自己这个新人实施打压,于是便与主管吵了起来。
问题分析
惩罚的管理手段以人性本恶的假设为前提,虽然在某些时候,对于言行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实施惩罚,能够起到行为校正的效果,但是管理者对下属实施惩罚,一般难以让下属心甘情愿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下属往往对于主管怀着憎恨的心理,目前的投降只是暂时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一旦员工在组织中得到了成长,工作经验和处事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就会对组织采取报复的手段。尤其对于像琳达这样的员工,他们本身能力就较高,如果他们没有确实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话,他们很难顺从于主管的责罚,一般会据理以争,这对于管理者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实施管理行为都是极为不利的。
在上则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琳达的主管是不希望下属过于有想法的,他希望维护既定的工作流程和秩序,于是他采用了批评和惩罚的处理手段,但是由于主管的方式过于强硬,没有提供合适的理由以下属容易接受的方式处理问题,导致双方不欢而散,反而使问题演变得更加复杂。
管理讲堂
对于上述情景故事,由于琳达与主管的冲突过于激烈,主管便把这件事情汇报给了自己的上级。于是,上级把琳达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让琳达自己叙述事情的经过,上级发现琳达的建议其实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琳达还谈及了其他的关于改革管理制度的想法。上级始终没有对琳达进行责罚,而是认真地倾听着琳达的想法,琳达的情绪渐渐地平息下来,她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和尊重,于是在上级试探性的询问下,琳达也说出了自己的错误应该受到的惩罚的程度。结果,上级与琳达在友好的氛围中结束了谈话,矛盾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后来,上级还参考琳达的意见改进了工作的流程,琳达既有的傲气一扫而光,开始积极配合主管的指示。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把惩罚变为激励,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果。因此,化解惩罚所引发的矛盾,最佳的方法就是用激励取代惩罚,不是凭借惩罚这种外在的强制力量管理员工,而是使员工自己真正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错了,以及改正的必要性。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类似朋友式的交谈方法是最有效的手段。因为,朋友式的交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化解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层级鸿沟,使员工被尊重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因而员工会认为管理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与自己同属一个阵线,从而能坦诚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管理者,这样,管理者便能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管理手段。
为了使员工的言行符合组织的要求,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手段,一种是惩罚错误的行为,另一种则是奖励正确的行为,前一种手段往往只是在行为层次上校正员工的行为,员工的内心其实是不接受管理者指令的,这样便会为管理者的日后管理留下后遗症,员工很容易便会故伎重演,作出管理者不期望的行为来。因此,对于那些过于迷信惩罚的积极效果的管理者,应该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管理策略,不妨多多激励员工,因为在管理领域,一个真正能虏获人心的管理者才最易于创造出部门的高绩效。
不过,虽然不推崇使用惩罚的手段,但适当的惩罚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某些员工,只有让他们尝到惩罚的苦头,他们才能积极改正,不敢再次作出类似的举动。只是在实施惩罚的时候,管理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一些温情的因素,使员工真正地意识到惩罚不是目的,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比如,有一家公司,在印制处罚单的时候,便统一把“处罚单”改成了“改进单”的字样,并在处罚单上加了这样一句话:“纠错是为了更好地正确、地前行”。当公司的员工接到处罚单的时候,看着这些词句,他们对于惩罚的抵触感、憎恶感便渐渐地被理解所取代,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改进了自己的行为。
去梯言———
胡萝卜与大棒是管理中的两个工具,意思是说,管理人员在管理下属时,要不时地给下属些甜头和惩罚,这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可是,有的管理人员在运用这一政策时,只向下属挥舞着大棒,却从来不赐予他们胡萝卜,长此以往,必然会使下属揭竿而起,他们或者在能力提高后离开组织,或者阳奉阴违,以敷衍的态度工作。如果要员工从思维到行为完全服从自己的指示,正确的做法是胡萝卜政策与大棒政策交叉使用,而且尽量多赐予下属胡萝卜,少用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