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17734500000014

第14章 阅读行为的培养与引导(3)

阅读动机是决定读者阅读质量和数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阅读动机决定阅读活动的方向,阅读动机层次的深浅决定阅读活动的水平和效果。培养青少年读者的高层次的阅读动机,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一般来说,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去着手:(一)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动机青少年读者阅读动机的形成,不仅与其自身条件有关,而且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及学校等。

家庭是青少年接触最多,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社会单位。因此,家庭对少年阅读动机的形成起着直接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态度对青少年的阅读动机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凡是那些对孩子有较高期望,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注重孩子知识能力培养的家庭中的孩子,以及处在一个有浓厚读书氛围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阅读动机。

社会风气及社会思潮在青少年阅读动机的形成过程中也有巨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社会上的风气与思潮也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因此,社会风气及社会思潮对青少年阅读动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学校、图书馆等教育机构,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他们阅读动机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仅靠学校、图书馆的培养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影响青少年阅读动机的各方面因素。

了解了上述原理,在培养青少年阅读动机时,就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相互配合,注意消除和预防各方面因素的不利影响,强化有利的影响。否则,尽管学校、图书馆等单位的影响是好的,但却与家庭、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不一致,就会抵消或破坏学校教育,无法取得好的导读效果。因此,在培养和激发青少年阅读动机时,注意各方面的协调,教师应经常开展社会调查,走访学生家长,了解社会动态,图书馆员也应该和教师相配合,积极协作。

(二)用阅读成果的反馈信息去激发和培养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学习上成功的心理满足,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可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需要,进而激发强烈的阅读动机。另一方面,帮助读者及时纠正自己阅读的方式、方法等不适合的方面,也能激发阅读动机。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分析自己欠缺最佳阅读效果的原因之时,也是他重新审视自己阅读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以后,对阅读活动方方面面作出及时的调整,并渴望下一次阅读实践的验证,因而又再激发了阅读动机。综上所述,善于运用阅读成果的反馈信息,对激发阅读动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在青少年读者阅读过程中,应帮助他们及时总结阅读成果,对成功与失败进行正确的分析,这样他们在追求获得最佳阅读效果的同时,就可以培养深层次的阅读动机。

(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动机如前面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的丰富和日益深化,青少年阅读动机要经历一个由外在阅读动机到内在阅读动机的发展过程,也要经历一个由近期阅读动机向长期阅读动机转化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培养和激发阅读动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青少年朋友的心理特征的特点,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让青少年朋友在读书过程中培养高层次的阅读动机。主要措施有:①提供有趣的读物。实践证明,读物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容易引起青少年读者的注意,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的求知欲,激发进一步的读书动机。

②办宣传栏,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动机。在阅览室、图书馆大厅等场所的宣传栏中张贴一些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可以引起青少年读者的思考比较,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

众所周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知识渊博,日理万机,是与他从小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他小时候那种饱满的学习热情是怎样来的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他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伟大的抱负,激励着少年的周恩来发奋学习,为他后来投身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由于他有了高尚的阅读动机,所以也就有了正确的人生方向。相反,有的人阅读动机是不明确或不纯正的。例如,北京某学院有四名学生,当初以优异成绩入学,由于只是为了拿“铁饭碗”而读书,进校后不勤奋刻苦求学,荒废了学业,终于落得个被注销学籍的结局。正是因为他们的动机不正确,也就造成了这样不良的后果。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博学多才,精通20种语言,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培养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呢?是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需要促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为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他需要及时了解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一些迫切问题,并根据第一手资料向各国社会主义者提出中肯的意见;同时,要将马克思和自己的一些著作的各国译文进行审校,从而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准确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去。为了这些,他把自己泡在书海里,刻苦钻研,于是对学习乐而不疲,掌握了20种语言,对他一生的革命斗争起了很大的作用。

③适当开展集体读书活动。实践证明,适当的集体读书活动是激发青少年读者阅读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例如,读书竞赛活动、报告会、读书社等。这方面内容已在本书第一章第三节作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节)养成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有的学生喜欢趴在桌子上或躺在床上看书;有的爱在车上、走路时看书;有的学生看起来书来像着迷似的,看在兴头上,看个没完,顾不上休息、吃饭;有的学生看书看报有用手指头沾唾沫翻书页的习惯,有的学生把借来的书或当坐垫枕垫用,或在书上随意涂抹撕页、开天窗等等。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学生读者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阶段,如果不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也会影响读书效果,有时还会损害身心健康。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也是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一项内容。

一、要爱护眼睛

眼睛是我们人体结构最精巧、功能最完善的镜头,它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去扫描外面的世界,摄取外界90%以上的信息,然后输送给大脑,使我们不断认识客观世界。阅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首先必须透过视觉去感知阅读材料,而视觉感知的门户则是我们的眼睛。

眼睛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的好坏。大家都知道眼睛是如此重要,也都希望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的同时,能够保持眼睛的青春。但究竟该怎样去保护它,想来并不是每个同学都了解。

我们在高度紧张的劳动之后,会感到周身疲倦;在长时间的行走之后,会感到两腿酸痛。我们的眼睛也一样,在光线不适,或长时间,或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下进行阅读活动,就会感到疲倦,这叫做眼疲劳。轻者,眼部有灼热感觉,眼内干燥,发酸、发胀,眼睑呆滞沉重,困倦欲睡,视力减退;重者,大脑中枢的控制力减弱,感觉、反射和思考的灵敏度下降,记忆力衰退,严重影响阅读的效果。但是,同学们普遍都对眼疲劳不大重视,也不大注意积极地去预防,因而青少年眼疲劳的现象颇为常见。那么,阅读时应如何预防眼疲劳呢?

(一)选取适宜的光线

光线是阅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质量良好的光线有利于提高视功能的兴奋性,而光线过强或过弱,就会引起眼睛的调节紧张而容易疲劳。正常情况下,白天阅读,最好选择有充足的自然光线的地方,而不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进行;夜间阅读,以15—20瓦的荧光台灯、或者是可调光的60—100瓦的白炽台灯照明为宜。另外,光线的照射方向也要注意。阅读时,光线应从左前方射来,避免阴影妨碍视线。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阅读姿势要正确

阅读时,眼睛与读物的距离过远或过近,桌椅的高低不合适,歪头看书,躺着看书等不正确的阅读姿势,都会使眼睛疲劳。正确的阅读姿势应该是:端坐在椅子上,大腿水平,两足平放在地面,保持眼与书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左右。还有,桌椅的高低要合适,桌面最好倾斜一些,使书本铺在桌面上与视线成90°角。

2.乘车、走路时不看书

乘车、走路时看书,随着身体的摇晃,眼睛与读物的距离以及光线都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忽远忽近,忽明忽暗,为了看得清楚,迫使眼睛追踪字体,不停地进行紧张而又复杂的调节,大大加重了眼睛的负担,造成眼疲劳。所以,乘车、走路时都不要看书。

(三)注重眼睛的保健

1.保证眼睛有充分的休息

同学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长时间地看书,而且不注意及时放松眼睛的肌肉,致使眼睛过分的紧张而疲劳。所以,连续看书时,一般每读完一页要把背和颈挺一挺,每读40—50分钟就应该休息几分钟,或闭目养神,或眺望选定的远物,或做做眼保健操,或到室外散散步,使紧张的眼肌得到暂时的松弛。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2.提高眼睛的健康水平

一是注重眼睛的营养。饮食中注意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相配合,不偏食,注意摄取含大量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核黄素等有利于眼睛保健的食物,如猪肝、瘦肉、牛乳、胡萝卜、绿色蔬菜等,给眼睛补充必需的营养。二是要有良好的锻炼。平时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如钓鱼、打乒乓球等,以增强体质,提高眼睛的抗病能力。

以上仅简要介绍一些阅读中应注意的眼睛卫生常识,在导读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醒读者要有意识地爱护自己的眼睛,以保证阅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讲究科学用脑

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脑子不转圈或转不动等情况,这叫做大脑的思维惰性,会对阅读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原因何在?原因在于不按照用脑的规律阅读,或者说,阅读时不讲究用脑的卫生。

巴甫洛夫说:“在人类机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性更有力量。”符合用脑规律的有节奏的阅读活动,能给我们带来最佳的阅读效果。

(一)科学用脑的原则是什么

1.启动性原则

像发动机器一样,大脑的启动也需要一个开始慢动到正常运行的过程。阅读前先做好充分准备:确定阅读的目的,选好读物,心理上慢慢由其他活动转入阅读活动状态,有益于提高阅读用脑效率。

2.调节性原则

当阅读是在外部压力或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下进行时,大脑就难以形成和保持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就需要自觉及时地控制、调节大脑的思维走向,把阅读看成是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保持大脑优势兴奋中心用在阅读活动上,阅读效率就高。

3.节律性原则

左右脑协调,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是人脑节奏运动的表现。有的同学不注意保持这个节奏规律,看小说着了迷,不吃饭,不睡觉,奋战到底,打破了大脑的工作节奏,使大脑与之相关的区域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而逐渐产生疲劳。

4.习惯性原则

习惯是使人迅速完成从一种活动转入另一种活动的过程。一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人,打开书本,大脑有关的各个中枢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迅速集中,进入阅读状态。多读书,勤动脑,及时疏理阅读获取的信息,可以用较少的脑力轻松地取得较大的成果。

(二)怎样科学用脑

1.确定和遵守“生物钟”

人体“生物钟”是人的生命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有节奏的、周期性的生理现象。人是通过“生物钟”来控制自己各项活动的节律的。在一天的24小时内,有的时候学习起来精力充沛,有的时候却萎靡不振。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佳效率的学习时间,也就是指最佳用脑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人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富有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脑接收、加工、贮存、创造、输出的效率,比其他时间要高。只有遵守自己的“生物钟”

去学习,才能真正使大脑涌现智慧,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中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注意在实践中体验自己的大脑活动规律,利用最佳用脑时间学习和创作。据说,列宁读书就是这样。他觉得早晨头脑比较清醒,就在这段“最佳”时间读比较深奥的书,一些比较浅显的书则放到下午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