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③同学之间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在学校里,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班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但必须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
④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总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却是必不可缺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四、防滋扰
滋扰,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外部人员无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而寻衅滋事、结伙斗殴、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从狭义的角度讲,滋扰主要是指对校园秩序的破坏扰乱,对学生无端挑衅、侵犯乃至伤害的行为。滋扰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交错的社会问题,学生必须提高警惕,尽力预防和制止外部滋扰,以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正常有序地进行。
(一)学生受外部滋扰的常见形式
①校内外的不良青少年与少数学生进行交往时发生矛盾或纠葛,便有目的地入校寻衅滋事、伺机报复等。
②有的社会不良青年,在游泳、沐浴、购物、看电影、参加舞会、观看比赛、甚至走路等偶然场合,与学生发生矛盾,有时进而酿成冲突。
③有的不法青年,专门尾随女同学或有目的地到学生宿舍、教室等处污辱、骚扰、调戏女生,甚至对女同学动手动脚,致使女学生受到种种伤害。
④青少年犯罪团伙邀约到校园内斗殴滋事,从而使围观或路过的学生无辜遭殃。
⑤外来人员或某些法纪观念淡薄的教职工子女与学生争抢活动场地、喧宾夺主,从而引发矛盾和冲突。
⑥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少年,把学校变为玩乐场所,在校园内游逛,或故意怪叫谩骂、吵吵嚷嚷,或者故意扰乱秩序,以搅得鸡犬不宁为乐,显得旁若无人、不可一世,似乎“老子天下第一”。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与这类人员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很大。
⑦有的不法青年,喜欢在师生休息的时候不停地拨打电话,或者无聊地谈天说地,或者口吐污言秽语,以搅得人不能入睡为乐,这就是电话滋扰。
⑧少数无赖之徒,千方百计地打听异性学生的姓名,然后不停地给其写信,不是低级庸俗的谈情说爱和造谣中伤,就是莫名其妙的恐吓和威胁,甚至敲诈勒索,从而造成被害人在精神上非常痛苦,这即是信件滋扰。
滋事者大多是一些有劣迹、行为不轨的青少年。这些人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往往比较短浅,只顾满足眼前欲望而不顾后果,容易受偶然的动机和本能所支配,他们自制力差,微不足道的精神刺激即可使之陷入暴怒和冲动之中。有些则结成团伙,蛮横无理、为所欲为、称霸一方。入校滋扰者,有的事先有明确的目的,有的并无确定目标。无论是哪种形式,受滋扰的对象往往都是学生。一些地处城郊结合部或周围居民点密集的院校,受滋扰的程度可能会更厉害一些。
(二)校园内滋扰事件的特点
①作案人员以青少年居多,以结伙作案较为常见。滋事者在事先往往没有深思熟虑的策划、没有确定的作案目标和明确的行为方向,常常是遇事起意、想干就干。这就决定了这类案件绝大多数只能由活动能量超过法制、道德观念水平的青少年促成,而且常常是多人纠合、结伙作案。这是由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青少年的体力智力发育不够成熟,独立性差、依附性很强,有结伙欲望,特别是在进行滋扰活动时多有相互打气壮胆、掩护作案的特征。
②滋扰作案的动因是为了追求刺激、寻欢作乐,并不一定以损害特定个人为目的,也不以取得某种物质利益为满足。这是滋扰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的显著特点之一。由于此种案件的作案人多数是青少年,而且作案事实是在变态心理和江湖义气或封建主义的英雄观等错误乃至反动思想情绪支配下造成的,其表现往往狂妄自大、称王称霸、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侮辱就侮辱,无论在什么场合,想砸就砸、想闹就闹而无所顾忌,其行为实质是对校园和社会公共秩序的一种藐视,其行为锋芒所向是整个社会,而并非特定的人和物。
③滋扰事件多发生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复杂场所,一般情况均以公开方式实施。对于这一特点,应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从进行滋扰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希望在人员集聚、成分复杂、频繁活动、高度陌生性的场所实施作案;另一方面,公共复杂场所也适宜滋扰活动实施。所以,便形成了滋扰事件的作案分子对复杂场所的选择性和依赖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作案分子均是公开作案,反映了滋扰案件的嚣张性。
④滋扰事件社会影响较大。在滋扰案件发生后,若不及时查处或查处不力的话,常常会造成该校治安形势严峻,使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没有安全感,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破坏安定的生活环境,并直接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的完成。
⑤滋扰事件具有严重的腐蚀和传染作用。流氓滋扰是一种性质恶劣的案件,不但对校园治安有很大影响,而且其腐蚀和传染作用也很严重。耳闻目睹作案过程的人员中有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成教学生,很容易受其腐蚀熏染并由羡慕、仿效而走上流氓滋扰的道路。因此,对此类案件,必须及时而认真地加以查处。
⑥滋扰事件具有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滋扰事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诸如寻衅滋事、结伙斗殴、侮辱女性和其他流氓活动等。它们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下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如在侮辱女生的事件中,常包含着追逐女生、调戏女生、猥亵女生、剪割女生衣角或发辫等恶劣行为。
(三)学生应当怎样对待外部滋扰
寻衅滋事是典型的流氓活动。在校园内故意起哄、强要强夺、无理取闹、追逐女学生或女教师等流氓行为,不仅直接危害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还会破坏整个校园的正常秩序。对此,除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公安机关等组织力量防范和打击外,师生遇有流氓滋事,都有义务进行抵制和制止。只要有人挺身而出,发动周围的师生共同制止,流氓即使人多势众也不能不有所收敛。一般情况下,在校园内遇有流氓滋事,一方面要敢于出面制止或将流氓分子扭送有关部门,或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案,或打“110”电话报警,以便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予以惩办;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冷静处置,不因小事而招惹是非。学生是校园的主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维护校园正常秩序,积极慎重地同外部滋扰这一丑恶现象作斗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地说,学生在遇到流氓滋事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①提高警惕,做好准备,正确看待,慎重处置。面对违法青少年挑起的流氓滋扰,千万不要惊慌,而要正确对待。要问清缘由、弄清是非,既不畏惧退缩、避而远之,也不随便动手、一味蛮干,而应晓之以理、以礼待人、妥善处置。
②充分依靠组织和集体的力量,积极干预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如发现流氓滋扰事件,要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有关部门报告,一旦出现公开侮辱、殴打自己的同学等类恶性事件,要敢于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积极地加以揭露和制止。要注意团结和发动周围的群众,以对滋事者形成压力,迫使其终止违法犯罪行为。那些成群结伙、凶狠残忍的滋事者,总想趁乱一哄而上、为非作歹,只有依靠组织、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制止其违法行为。一旦对滋事者形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面,几个滋事者是不足为惧的,是完全能够被制服的。
③注意策略,讲究效果,避免纠缠,防止事态扩大。在许多场合,滋事者显得愚昧而盲目、固执而无赖,有时仅有挑逗性的言语和动作,叫人可气可恼而又抓不到有效证据。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注意讲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面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采取正面对其劝告的方法,注意避免纠缠,目的就是避免事态扩大和免得自己与无赖之徒置于等同地位。
④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他人和保护自己。面对流氓滋扰事件,既要坚持以说理为主、不要轻易动手,同时又要注意留心观察、掌握证据。比如,有哪些人在场,谁先动手,持何凶器,滋事者有哪些重要特征,案件大致的经过是怎样的,现场状况如何,滋事者使用何种器械、有何证件,毁坏的衣物和设施是什么,地面留有什么痕迹等等。这些证据,对查处流氓滋事者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除积极防范和制止发生在校内的滋扰事件外,更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染上流氓恶习而使自己站到滋事者的行列中去。
五、防抢劫
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施行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一种犯罪行为。抢夺,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的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这两类犯罪行为都会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且容易转化为凶杀、伤害、强奸等恶性案件,比盗窃犯罪更具有社会危害性。
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正在一僻静的树林中漫步,突然,一群小流氓围上来要强行搜身。当时,女生吓得直发抖,男生则镇定自若,掏出香烟、打火机和身边的数百元钱,假说自己也是同道上混的,愿意和他们交个朋友。小流氓一见他那么“爽快”,也没有过多地为难他们,拿了钱便扬长而去了。等他们走了一段距离以后,男生急忙叫女生去报案,自己却悄悄跟在小流氓后面。不久,有说有笑正在分享“战果”的小流氓,便全部被警察抓获了。
这位男生临危不惧、处事不慌、随机应变、巧转话题、化险为夷,既保护了自己又捉拿了罪犯。可见,万一遭遇抢劫、抢夺时,学生应当沉着冷静地进行应付。
①案发时要尽力反抗。只要具备反抗的能力或时机有利,就应发动进攻,以制服或使作案人丧失继续作案的心理和能力。
②与作案人尽量纠缠。可利用有利地形和身边的砖头、木棒等足以自卫的武器与作案人形成僵持局面,使作案人短时间内无法近身,以便引来援助者并对作案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③实在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可以看准时机向有人、有灯光的地方或宿舍区奔跑。
④巧妙麻痹作案人。当已处于作案人的控制之下而无法反抗时,可按作案人的需求交出部分财物,并采用语言反抗法理直气壮地对作案人进行说服教育、晓以利害,从而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切不可一味地求饶,应当尽力保持镇定,与作案人说笑斗口,采取幽默方式表明自己已交出全部财物并无反抗的意图,使作案人放松警惕,以便自己看准时机进行反抗或逃脱其控制。
⑤采用间接反抗法。是指趁其不注意时在作案人身上留下记号,如在其衣服上擦点泥土、血迹,在其口袋中装点有标记的小物件,在作案人得逞后悄悄尾随其后注意其逃跑去向等。
⑥注意观察作案人,尽量准确记下其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衣着、胡须、语言、行为等特征。
六、防其他伤害
(一)防爆炸
爆炸是化学物品保管、使用和储存、实验、科研活动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因而它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灾害事故。
爆炸事故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物理爆炸,如因内部压力过高压力容器破裂而发生的爆炸;二是化学爆炸,如氧化剂与可燃剂接触或雷管、炸药一类化学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爆炸;三是物理化学爆炸,如在化工生产或化学实验中,因技术条件控制不好容器中物料膨胀加速或温度上升,导致压力过大、超过容器强度极限而发生的爆炸。
防止爆炸伤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