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顶级销售员不会踩的话术地雷
17943600000064

第64章 千万别对年龄下恶意评论

前阵子看新闻,说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奶奶突然昏倒,家人马上把她送到医院急诊,哀求医师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救她。没想到医师竟然说:“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你们确定还要花这么多钱救她吗?”家人在旁边气得大骂三字经,所幸最后家属还是说动医师为她打强心针,总算救活了她。

我相信像这种对高龄充满歧视的句子,出现在任何人口中都会令人不齿,尤其出现在一般人认为要有高尚道德的医师口中,更是让人恼怒而不可置信。

遗憾的是,这种对年龄的“歧视”,并不是特例,基本上我们每天都可以遇见,只是因为不会危害到生命,大家对这种歧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说,我在搭乘捷运,尤其是学生放学时,一看到一群学生边挤上车边聊天,有些人就会用一些糟糕的形容词,比如说“死小孩”称呼他们;不过年轻人称呼大人的方式也多,像我邻居的小孩,就会统一称高龄熟女为“没品味的欧巴桑”,叫四五十岁的大叔“死老头”……如果到外头用心听,一天还可以搜罗到好几种不同的词汇,这些不针对个人而是针对年龄层的评论,还真令人听了忍不住摇头。

我朋友提到,有次她送小孩去上学,正要回家时碰到业务员来推销百科全书,相谈甚欢时,一群小学生边跑边玩,跑过来时刚好撞到他们,小朋友却连道歉也没有就离开,这时业务员居然开始说起自己多讨厌小朋友,“这种年纪的小朋友,讲也不听,死厚(台语:死了干脆)。”疼爱小孩的朋友听了,脸色可不好看,找个借口就离开。她说她想不透,为什么有人一定要用这么偏激的言语来下评论?难道他们不知道并不是全世界的小孩都是如此?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我想,这种对年龄先入为主的观念如果没办法根除,这位业务员免不了要处处碰壁了。

话术黑盒子

偏激评论不是说服良药

会发表偏激评论的人,通常已有某种程度的立场、假设与看法,一旦对方的立场和假设和你本来就不同,当然无法顺利说服对方,尤其当言论涉及人身攻击时,只会显露本身立场的偏颇与狭隘。在平时的沟通,或销售时与客户交流,都会让对方在无形中觉得和你“不对盘”,而减少合作机会。

这样看来,偏激评论不只不是说服良药,更可能成为销售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