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一卷
17965800000081

第81章 关于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问题

(1979年10月7日)

一、全国工业交通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经过30年的建设,建起了38万多个工交企业(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8.4万多个,交通运输企业3.7万多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6万个),拥有5000多万名职工(其中:全民所有制3500万人,集体所有制1200多万人,计划外用工近400万人),40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3800多亿元,相当于旧中国近百年积累起来的固定资产的20多倍)。197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已达4230亿元,工业企业提供的利润和税金共843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的75%(建国初期、三年恢复时期为32%,“一五”时期为44%,“二五”时期为57%)。建国以来,全国新建铁路铺轨2.4万多公里,复线铺轨6000多公里,共3万多公里。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通了火车;新修的公路24万多公里,除四川的得荣、西藏的墨脱两个县以外,全国县县都通了汽车。

我国的工业交通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一些工业先进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1)工业产品品种少,许多高精尖的关键性设备自己不能制造;(2)不少产品性能差、质量低、消耗高;(3)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都相当落后;(4)交通运输也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就现有生产技术装备的状况来看,概括起来说,是“基础不小,欠账不少,潜力很大,亟待改造”。

第一,一批老企业设备陈旧,厂房失修严重。“二五”以前形成的近1100亿元固定资产,由于厂房设备过于陈旧,再不更新,就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下去。

第二,60年代中期以后新建的一批企业,不少是“壳郎猪”,需要填平补齐,成龙配套。

第三,不少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过于落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得惊人,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这方面,不仅是许多“小化肥”、“小钢铁”,就连“一五”期间建成的156项企业也是如此,如不逐步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我国现有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实在养活不起38万多个工交企业。

上述问题,如不贯彻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后新建的方针,不断用先进技术武装现有企业,逐步更新工艺和设备,要在实现四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是不可能的。

二、挖潜、革新、改造的含义及其范畴

“挖潜、革新、改造”(简称“挖、革、改”),作为一个方针,是在1975年《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即“工业二十条”)文件中首次提出的。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在“工业三十条”中,又把“挖潜、革新、改造”专门列为一条。最近,中央和国务院更进一步明确了“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后新建”的原则。

所谓“挖、革、改”,是指企业在现有技术装备基础上,在保证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填平补齐,配套成龙,只花少量的资金、设备、材料,就能很快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扩大生产能力,降低各种消耗,达到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它既不同于生产维修,又不同于基本建设;它同生产维修、基本建设之间,既要适当划分界限,又要结合进行。

企业大、中、小修,只是维持现有技术装备的水平,不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不属于“挖、革、改”范畴。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结合修理进行必要的工艺改革,大修基金可以同更新改造资金合理结合使用。要坚持小修小改,中修中改,大修大改,这样做有利于在保证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

基本建设中的全厂性的扩建和技术改造是基建性质的挖潜项目。国家已规定,全厂性技术改造工程,列入基建计划;在现有技术装备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性技术改造项目,列入“挖、革、改”措施计划。新建、扩建大中型矿井,即使是为弥补老矿消失产量而建设的,通常都纳入基建计划,而不纳入“挖、革、改”措施计划。

至于科研三项费用,系由科委系统归口,属于科研性质,不属于“挖、革、改”范畴。

三、认真抓好老企业挖潜,是多快好省迅速发展工业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老企业“挖、革、改”,由于是利用现有厂房、设备、工艺,能够做到花钱少、收效快,同搞基本建设相比,一般是资金节省2/3,设备、材料节省一半以上,并且用人少,能赢得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各地区、各部门都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例如:把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尽快地推广应用到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上去;把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同老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结合大修,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对现有企业进行填平补齐,成龙配套,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还有许多企业,对“卡脖子”工序加以改造,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结合经济改组,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搞好劳保、环保,实现文明生产;等等。

上述典型经验还很多,说明老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大有文章可做,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思想重视,把这件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抓紧抓好。

四、今后一段时期内,老企业“挖、革、改”的重点放在哪里

按照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针对当前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挖、革、改”的重点是:

第一,要在节约能源、压缩烧油、增产煤炭、挖掘电力上下功夫。

能源紧张已经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但全国热能利用率只有28%,而工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工业企业每年放掉的余热,大约相当于5000万吨标准燃料,而现在利用的只有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一年才产1亿吨原油,而烧掉的就达3000多万吨,其中有1000多万吨是原油。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要比原煤贵得多,如果省下1000万吨原油,改为烧1500万吨优质原煤,就可多换外汇10亿美元,正如先念同志所说,烧油就是烧外汇。

在燃料、动力的挖潜、革新、改造上,首先要把烧油改烧煤措施抓上去。这项措施,今年可获一定成效,预计压缩烧油200万吨。其次,抓好现有电站的完善配套,大搞余热发电。再次,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集中供热发电,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

第二,在优先发展轻纺工业和手工业上下功夫。

今年国家补助轻工、纺织两部挖潜改造技措费用5.5亿元,这批项目将于今明两年陆续完成,增加产值17亿元,税利6亿元,一年收回本金。

第三,采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等综合效益上下功夫。

第四,在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重点措施上下功夫。

现有企业的治理“三废”,除害兴利,变废为宝,大有文章可做。吉林化工公司,过去污染严重,“十种污水”、“六类废气”,成为环保、劳保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狠抓了“挖、革、改”,共用资金2572万元,收到显著成效,每年可为国家增加1400万元。

五、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当前“挖、革、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头绪多,管理乱,战线长,其中突出的是挖潜、革新、改造资金不足,物资渠道不畅通。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沿用苏联当时采用的低折旧的办法。我国工业企业基本折旧率平均仅为3.7%,更新一次需要近30年时间。

世界各工业先进国家,固定资产折旧率多在10%左右。我国的基本折旧率本来就偏低,又往往被挪作他用。这样,用于老企业的更新改造资金就更少了。对“挖、革、改”的物资供应问题更多,以致许多企业一方面厂房设备严重失修,另一方面却有钱花不出去。

为了把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做好,需要注意:

第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中央已经把工交企业“挖、革、改”工作交各级经委抓总。各级经委要切实会同同级计委、财政、银行、物资部门,分工合作,把“挖、革、改”工作抓起来。

第二,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用经济办法把“挖、革、改”工作搞好。

1.适当提高基本折旧率。

2.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企业,从明年起,基本折旧基金的70%留给企业;30%按隶属关系分别上交企业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委,由经委商同级计委、财政局安排。

3.扩大银行贷款范围。用于那些见效快的中小型轻纺等项目,逐步解决吃“大锅饭”,不讲求经济效果的问题。

4.允许企业把基本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企业基金和国家拨款结合起来合理使用。

第三,从实际出发,搞好规划。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像制定生产、基建计划那样,制定挖潜、革新、改造措施计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统一下达。

企业的“挖、革、改”计划,要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动员群众,提方案,摆措施,发动群众来实现。

第四,保证物资供应。物资部门要按照“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后新建”的原则,进一步沟通企业基本折旧基金和挖潜、革新、改造措施的物资供应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