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31

第31章 通讯类(1)

September8,1998 3

Merger Creates New Zhejiang University

ByZhouWeirong

HANGZHOu:Four top universitie si nEast China’s Zhejiang Prov-ince will mergenext week andb ecome China’ s larges tuniversity.

Officials here yesterday said the new Zhejiang university is acombination of the old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 uuniversity,Zhe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merger stems from a decision made by the State Council,said Zhang Junsheng,director of the preparatory commission of the new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event signals a breakthrough in the country’s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ponds to concerns of some top officials,ex-perts said.

On May4,while attending a centennial ceremony at Beijing university,President Jiang Zemin said China must have a strong group of world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its modernization.

A grand opening ceremony is planned for September15,and is expected to be attended by seniorS tate officials,including Vice-Premier Li Lanqing.

To commemorate the university’s establishment,the State Postal Administration Bureauisexpected to issue a set of 10post cards and a set of five first-day covers about the event later this month,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released at a news confere nceheld in Zhejiang’s provincial capital yesterday.

Pan Yunhe,the designated president of the new university,said,“Weplan to build Zhejiang university into a top university in Asia by2005and one of the world’s best by2015.”

After the merger,the university will have at least 30,000 fulltime students and a staff of over10,000,including more than800professors.

The new university willhave106doctoral degre eprogrammes,192master’s degreep rogrammes and145bachelor’s degreep rogrammes.

“Aside from military science,wecover it all,”said Zhang.

“We’ve met some difficulties in merging four good universities into one.But,afterall,it is amust.”

A key problem for the new university is that it lacks enough interna-tionaltal ent,said Pan.

“We welcome overseas scholars and scientists to join us indeveloping this university into one of the world’s best.”

Pan said the university will increase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ere are 350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four universi-ties.The number will be enlarged to 1,000 in a couple of years.

1998年8月29日第3版

科研经费一年近三亿经济效益十年超百亿

问浙大:有啥秘诀?

本报记者朱振岳 通讯员徐有智 单泠

在浙江大学采访科研工作,我们每每为这一组数据而感到振奋:

该校研究与开发经费从1989年的2500万元上升到1997年的近3个亿,8年间翻了近4番,人均科研经费居全国高校第一位;科研立项从1989年的740余项到1997年的2100多项,8年间增长了近3倍;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新增利税从“七五”期间的1.07亿元增长到“八五”期间的10.38亿元,为国家创造出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十年,浙江大学的科研水平、层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规模何以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巨大变化,关键是我们找到了一个高校科研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支撑点。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激发了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巨大潜力;依托学科,面向市场,建立了科研工作良性循环的好机制。

体制改革:系管学,二级学科设所

早在80年代末,浙江大学实施综合改革初期,学校就率先对高校传统的科研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系管教学,二级学科设立研究所的运行新体制,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学校科研工作,有效地增强了科研工作的自主权,激活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基本细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学校科研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科研立项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这些年来的改革,学校在二级学科中有选择地建立了100余个研究所(室),使研究所直接面向市场,通过竞争进入实运转,促进科研规模空前扩大。

目前,学校每年承担科研项目1000多项,鉴定成果100余项,每年科研经费以30%的速度递增。

调整布局:实现“三化”

在确立二级学科建所新体制的同时,学校遵循面向市场,依托学科的原则,对科研工作的布局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基础研究定向化、应用研究基地化、开发研究产业化的方针,选择了化工、能源、高分子材料、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计算机等12个优势学科作为主攻方向,建立了校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实现上游(基础研究)、中游(开发研究)、下游(辐射成果)的一条龙研究、生产、开发的良性循环。近几年来,学校选择条件较好的研究所在下游建立了43个科技企业,同时组织有较大优势的学科与企业集团共同组建了15个面向行业的技术开发中心。例如,依托浙江大学洁净燃烧国家开放实验与浙江省煤炭总公司、长广煤矿联合建立的“洁净煤技术开发中心”,依托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杭州西子电梯集团公司组建的“机电一体化及液压电梯技术开发中心”等技术开发基地,通过这些基地输送出大量的高新技术,辐射国民经济的相关行业,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加速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到1997年底,浙江大学有6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各类推广计划,这些项目当年为国家新增产值24个亿,利税6个亿。

集中兵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浙江大学还集中优势兵力,加强与重点地的科技合作,进行区域性开发,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服务。目前,浙江大学已与杭州、宁波、温州、绍兴、余杭、台州等县市建立了30个产学研基地。从技术开发、成果转让发展到人才培养、科研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学科的综合优势,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5年内,学校已向浙江省有关企业转让和推广成果2000余项;有23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杭州市开发区,其中在计算机、工业控制、硅材料等领域已建成国内最大企业;为企业培训和输送8000余名各类技术人员。以“天下第一园”杭嘉湖绍地区科技开发试验区为例,浙江大学已与该地区的有关企业创办了20个科技生产联合体,在该地区的科技开发转让项目累计达到1569项,科研经费达到1个多亿。据统计,1997年学校与浙江省新签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合同338项,浙江大学每年的科研经费中,52%来自横向课题,其中来自浙江省的占67%。

发挥优势:组建多学科联合舰队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制约学校科研发展和经济结合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解决科研工作中出现的课题分散化、项目小型化的弊端,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的优势,提高学校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的能力和推动科技进步,从1995年,浙江大学结合国家“211工程”建设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集中相关学科优势,在生物技术、新材料、能源等重点学科领域组建了11个学科群,成为学校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集团军,有效地增强了学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去年2月,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上又跨出了新的一步。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中心是一些重大成果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开发的重要通道,这些年来,这个中心有17项高新技术经过工程化、商品化之后转入企业,300多项成果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2个亿。以该工程中心为龙头,结合数学、化工、电机、机械等系有关学科组建的工业自动化研究院,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转,它将成为学校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辐射源和孵化器。

强化合作:建立与企业紧密结合新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股份制实施为特点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浙江大学审时度势,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科技促进会,设立科技开发基金,以及下企业联合创办经济实体,组建有限责任股份企业等等,建立起学校科技开发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模式,强化合作各方推广新技术的动力机制,大大缩短了技术转化周期,加速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浙江大学光电系与余姚光学仪器厂在长达10年的科技合作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浙江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校都是新企业的股东,学校占有30%的股份,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公司的产品从单一的光学元件加工发展到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整机生产,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1997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达2.8亿元,成为浙江省产值上亿元的明星企业之一,受到浙江省政府的表彰。

1998年9月8日

被称为我国高教界今年令人瞩目的大事之一——浙江四校合并动因何在?

本报记者田泓

浙江省四所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的新浙江大学,将于9月15日正式成立。这件事被称为是今年中国高教界令人瞩目的大事之一。其意义之“大”,不仅因为合并后的新浙大是目前我国学科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更因为人们期望通过它的成功,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强强联合”的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校间的合并大多为“弱弱联合”或“强弱联合”。

前者通过几所同一部委或地方所属院校的合并,体现综合优势;后者由一所名牌大学“领衔”兼并几所同类型同学科的院校,实现规模效益,即所谓“同济模式”。

新浙大则是首次将几所规模相当且都有较强基础的高校合并,其意义正如该校筹建小组组长张浚生所说:“关键不在于扩大规模,而在上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综合优势,以办成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合并前的浙大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杭大、浙农大和浙医大为浙江省重点大学,4所大学已相继通过国家和地方“211工程”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