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64

第64章 通讯类(34)

身兼浙大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两大学院的院长,国家“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也是浙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的严晓浪介绍了自己培养研究生的模式:

“我们自己没有本科生,我们的研究生来自竺可桢学院、信息学院和电气学院,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互补和交叉;其二,让学生有参加国家级大课题的研究机会,研究所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在高水平科技公司干一段时间,有实际项目的研发机会;其三,把国际知名企业请进来,研究所通过与韩国三星、美国国家半导体、上海中芯国际等知名企业实质性的合作,使研究生们直接接触生产实际。”

严晓浪说,我们是工程学科,培养集成电路人才,尤其培养高质量人才,必须与产业接轨,否则我们发多少EI文章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是产业化,否则我们在国际上永远就只能充当追随者的角色。

导师团语录

这个导师团成员吴晓波教授、何乐年教授、史铮副教授、王国雄副教授都谈到: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必须国际化、产业化、交叉化。研究所先后聘请了美国、日本学成归国学者到所里工作,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我国台湾的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圣塔芭芭拉分校等共同组成两国三地七校系统芯片联合研究中心,最近还计划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培养硕士生,派送学生短期学习与交流。

实例揭秘

最近由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派出两支研究生参赛队伍参加2004年“芯原杯”全国大学生IC设计竞赛,在北大、上海交大、复旦、中国科大、东南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大、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北航、中科院等全国18所名校、研究所组成的40支参赛队伍中,浙大两支队伍包揽了大赛面向研究生设立的两个特等奖。谈起这次重量级的赛事,严老师高兴地说,他看重的不是奖杯,而是学生的成绩恰好证实了研究所一直在努力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说起这次大赛的辉煌,浙大这个“夺冠高手”居然错过了半年多的备赛时间,直到开赛前4天,大赛组委会把电话追打到严晓浪教授的办公室,询问浙大为何不参赛,浙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的研究生和老师才如梦初醒,临时赶着报了名。

大赛组委会看好浙大的参赛实力,主要是浙大和北大、清华一起都是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确定的首批9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在培养我国家电、IT等行业自主研发核心芯片的“造芯”工程师方面有重大作用。

比赛共四道题,分两天进行,总计24小时。赛题没有设置性能和速度的要求,可浙大临时派出的两个参赛研究生组在几种层次的解题选择面前,他们不约而同地选了最难的。因为他们平时在做项目的时候就是按照高速度,高性能的要求去做的,所以一拿到题目就自己给自己增加了难度。在经历了电脑罢工、找网管等几番折腾之后,他们终于在最后一刻完成了方案。48支队伍中,他们4道题的平均分是78分,比第二名足足高了16分。

事后,参赛的浙大小伙子们说,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有7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和10位老师。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同的是,导师以团队的形式带领学生,学生分课题组成的团队,谁的强项是什么,大家相互之间非常了解,分工合作自然非常好。

2005年3月15日第7版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全世界着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就像候鸟一样飞走了又飞回来;该校学科建设水平也迅速跃升到全国前列——浙大数学中心何以大师云集

邀请世界一流人才来中国长期访问

以高层次学术活动创造优良学术环境

通讯员单泠 徐有智 本报记者仇方迎

世界顶尖级数学家来访杭州

今年1月,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迎来了一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图明格。哈佛大学是国际公认的弦理论发展的领导中心之一,斯图明格则被认为是国际弦理论研究领域的着名权威,他发表的170多篇论文中,将近50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在100次以上,最高的引用次数达1805次。

斯图明格这次来杭州,要在浙大工作半年,主持一个弦理论研习班。他说,弦理论是现今物理学研究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中国有许多优秀青年学者非常渴望了解和学习弦理论。我们的讲习班就是为这些青年学者提供学习机会。

据正在浙大数学中心协助斯图明格工作的中科大教授胡森介绍,研习班前两个月是课程学习,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和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都有学者参加。他说,前两个月课程还是很紧的,如果能跟上,基本可以说是入门了。后两个月是精习班。世界各地许多青年学生通过中心网页得知消息后纷纷报名要求参加。

斯图明格是利用哈佛大学给他的学术假来浙大工作的,他还带来了他的8个博士生。他说,当年我在MIT求学的时候,曾经跟随导师一起到加州大学做访问交流,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加州大学。5年之后我就去了那里,在那里做了10年教授。我希望我的学生中也会有人喜欢杭州,以后经常到这里来。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这里继续我的研究。对学者来说,在哪里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有交流的机会。

作为斯图明格邀请的第一位嘉宾,诺贝尔奖最新得主格罗斯的到来引发了杭城冬日里的弦理论热。格罗斯与斯图明格一起和浙大学生座谈,要他们不要害怕权威;他们向学生推荐学习弦理论要读的书;告诉学数学的学生学好了数学,就可以学好物理,学好弦理论。

座谈中,浙大竺可桢学院名叫谢丹和朱礼君的两位大四学生引起了格罗斯的注意。这两位学生问了格罗斯很多问题,他们很会提问,这让格罗斯很高兴,马上邀请他们一起共进午餐。他说,一所大学要留住人,除了生活和研究条件,更关键的是要开放。只有开放的大学才可能让学者做学问有灵感。

朱礼君说,像格罗斯教授这样的大家,代表着当前物理学界的最前沿。他的报告和讲座,能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看问题,能俯视整个物理学,甚至整个科学的全貌。他向我们展示物理学的完美和它还存在的瑕疵,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他觉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校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学习不仅仅是看书做题,重要的是讨论交流。朱礼君现正在斯图明格的弦理论班学习。

数学强国“需要中国人自己搞成”

浙大数学中心的建立,和华裔科学家丘成桐有着密切关系。

丘成桐是华人中唯一获得世界数学领域最高奖“Fields奖”的科学家。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当然期望中国的数学是世界第一流的。而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数学搞不好,中国的现代化上不去。当今中国数学界的大难,便是缺乏领导者。他要为改变这一状况做出自己的努力。

早在1986年的初夏,时任浙大副校长路甬祥在与丘成桐多次商谈之后,决定在浙大成立高等数学研究所,由丘成桐出任主任。

1999年夏,丘成桐与浙大校长潘云鹤就在浙大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国际数学科学研究机构进行了多次洽谈,并与浙江大学签订了第一个备忘录。

2001年夏,浙大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大楼在校友汤永谦先生的资助下破土动工。

2002年8月12日,浙大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丘成桐出任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浙江省副省长吕祖善,中外着名科学家威腾、王杰、杨乐、谷超豪,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大楼捐资人汤永谦先生的夫人姚文琴女士等出席了成立典礼。

同日,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弦理论分会在刚刚落成的浙江大学永谦数学大楼开幕。国际数学界的传奇人物、Fields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威腾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科学院院士霍金拉开了弦理论会议的序幕。来访者还有斯图明格、格罗斯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一天,浙江大学这座新落成的小楼,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自1979年第一次回国讲学后,丘成桐先后促成和倡导成立了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浙大数学中心则是第三个了。三个中心各有担当: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一年中确定6到10个中国需要又接近国际前沿的尖端课题项目,每个项目请3个国际一流数学家担纲,国内3个教授协助,面向全国引进年轻教授和博士参与课题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担当青年人才的培养职责,同时与内地多家高校建立交流关系,接纳青年访问学者;而对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丘成桐寄予厚望。他说,浙大数学中心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美丽的杭州,美丽的浙大,是做学问的好地方。

丘成桐认为,科技强则国强。数学是科技之母。发达国家都是数学大国,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首先必须是数学强国。他说,要数学强,必须有第一流的人才。中国要发展自己的基础学科,离不开国际合作,但不能过分依赖国际合作。他强调,“即便合作对象是华人科学家,但他还是在海外。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卫星的上天,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都是中国人自己搞成的!”中国要从数学大国到数学强国,需要“中国人自己搞成”,这是丘成桐的理想。

为了这个理想,丘成桐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从“筹财”到“筹才”,只要是与这个理想有关的事,他都会去做;只要是与他有共同理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学,他数次为媒体与数学家的见面会充当尽职的翻译。那天走在杭州的街头,众人的目光都在霍金身上,走在后面的他,热心而随意地应答着一对青年夫妇关于霍金的疑问,而他们,却并不知道是他请来了霍金。

“浙大的学生是相当有福气的”

浙大数学中心成立之后,丘成桐一直在为它寻找一个“帅”。

2003年,身为加州大学教授的青年数学家刘克峰获得国际数学大奖谷庚海默奖,获得一年学术休假。丘成桐获悉后,马上致电刘克峰,邀请他到浙大做“光彪讲座教授”(香港着名实业家曹光彪2002年捐资2000万港币,在浙江大学设立“浙江大学曹光彪高科技人才基金”,“光彪讲座教授”计划是其中一部分,每年公开面向海内外招聘国际知名学者10名),并请他担任浙大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和数学系主任。

2003年3月,浙江大学隆重地迎来这位年轻数学家的加盟,37岁的刘克峰成为浙大第一个“光彪讲座教授”。当时的约定是,从6月份开始,刘克峰在浙大数学研究中心工作一年。

这一年间,刘克峰既是数学中心执行主任,也是浙大数学系主任,他说,科研和教学是浙江大学数学之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自认为不是管理人才的他,除了深得好评的“教授治系”、让在教学第一线的教授老师来共同管理数学系外,他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启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上。浙大校区十分分散,教授与学生接触有很大困难,他设计了由教授和学生在网上面对面的“网聊”,希望以此吸引学生,活跃学术气氛,他自己也经常以各种方式与学生聊天。

这一年间,数学学科的活动吸引了全校学生的眼球,“青年数学家论坛”、“和大师谈数学”等等,都为青年学生创造了和着名数学家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数学家们非常高兴地回答学生一个接一个的问题。

这一年,浙大数学系的招生分数线及在全国的排名扶摇直上。目前浙大数学学科排名居全国第二位。

这一年,刘克峰成功证明了超弦理论中的世界着名难题马里诺——瓦发猜想,论文刊发在国际顶尖数学刊物《微分几何杂志》上,这一成果入选2004“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数学成果入选在该奖设立六年以来还是第一次。

2004年6月,在浙大数学中心主持举办的首届杭州-北京国际高等研究学院开幕式上,丘成桐说:“浙大数学中心能在一年中举世瞩目,刘克峰领导有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向他致敬。”

刘克峰说,数学的发展不需要大量的投资,但需要有人去做。想做一流的数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心态,你觉得自己是一流的,才有可能做成一流的。浙大的学生是相当有福气的。许多国外的名教授甚至我自己,都很羡慕他们。

肥沃的土地上播下一批种子浙大数学中心成立之后,全世界着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就像候鸟一样,飞走了又飞回来。

在刘克峰每天与丘成桐的通话中,如何聘请到世界一流学者,是他们不变的议题。仅2004年暑期,来浙大讲学的世界知名学者就有百余位。

刘克峰回忆说,2002年,为了把数学中心成立仪式和数学大楼落成典礼举办得精彩些,我们策划了一个“杭州超弦会议”,其中邀请霍金和威腾的过程颇为曲折。

邀请霍金,好不容易找到了捐助者,后来又不得不因故放弃,另寻其他途径。恰在这时,超弦会议引起了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