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介素养引论
18665800000052

第52章 媒介能力:日常行为的选择(8)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信息发布技巧

发布前期的准备:美国的有关研究者发现,新闻发言人在台上1分钟的讲话,需要在台下1小时的准备,由此可见,发言人大量的功课都必须在发布会之前就完成。那么,发布会之前发言人应该着重做哪些准备呢?首先,发言人必须对自己要发言的内容有清晰和完整的掌握,其次,发言人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可能出现的刁钻问题要有预先的设想,以便在发布会正式开始时有所应对。另外,在发布会之前,相应的图片和多媒体手段要准备好。新闻发布会中有句名言:一幅图片胜过1000个字,充分利用图片及多媒体手段,会给发布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最后也别忘了,正式开始讲话之前,不妨做一次深呼吸,以沉着冷静的心态开始新闻发布会。

发言人“说话”的技巧:发言人和记者交流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或者说服对方,因此,掌握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很重要。可以借鉴以下要点:

坦诚回答:虽然记者的提问可能花样百出,但是一些基本问题都是记者所要了解的,因此,可以做出正面回答的问题一定要以坦诚的态度回答,尽量避免旁顾左右而言他,这也是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

循序渐进回答:对于一些一时难以说服记者或者记者不太容易理解的问题,这时必须要将话题引向深入。发言人可以使用循循善诱的态度将问题逐步阐释清楚,并让听者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信息和观点。

巧妙回避:发布会经常会遇到一些发言人不愿意回答或者不能回答的问题,而记者一味穷追不舍,这时发言人既不能否定也不便肯定,如果你说“无可奉告”,记者会认为你在隐瞒什么东西。所以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技巧。比如可以说:“我不知道你的这个消息是从哪里得到的。我们的政策不允许我对不实的传闻做出任何评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巧妙地回避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模糊回答: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使得语言的表达具有了灵活性的特点,因而,模糊的语言常常会成为新闻发言人在表达和交流中常用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模糊语言的恰当使用也是一种公关策略的体现。新闻发言人使用合适的模糊语言,实则可以增加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发言人不妨也可以使用一些伸缩性较大、不太明确的话语回答记者的提问。

无效回答:当新闻发言人面对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又不能当面拒绝记者,这时可以采用一些委婉的无效回答来拒绝记者,也就是对记者的提问不作出正面实质性的回答,而是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回答记者。比如,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日本记者问陈毅,中国的第三颗原子弹什么时候爆炸?陈毅回答说:“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你知道,我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

发布会的控制:新闻发言人是整个新闻发布会的核心人物,对发布会的进程有着控制的主动性,发言人应该有意识控制会场的氛围和时间、节奏等。发布会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提问的控制和时间的控制上。提问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应该尽可能控制记者提问的数量,参加发布会的记者来自各家媒体,应该尽可能给更多的媒体提问的机会,不要让整个发布会的提问就被一两个记者所主导。时间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要尽量简短地回答提问,不仅如此,也要控制整个会议的时间进程,当到达限制的时间时可以宣布:“对不起,我只能回答最后两个问题”。

发布会要注意的几个细节:发言人要用友好、愉快的态度面对媒体记者,这是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一定要直视提问的记者,让大家感受你对他的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可以避免其他的干扰;回答简短:一般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最好以15-20秒的简短回答为宜;永远不要说“无可奉告”之类的话,这种回答会被记者认为是有意在回避某些问题。

相关链接1:发言人经常使用的一些说法:

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这些。

我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要说的。

我没有什么东西要补充。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私下交流。

这个问题不属于我回答的范围,但我愿了解后向你做出回答。

对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或调查)中。

对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

如有这方面的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

我没有听说这种安排。

我没有听说此事。

我们会在适当时间发布。

我还没有被授权公布有关方面的消息。

我也是刚从报纸上得知此事,还需要核实。

我没有更多的要说。

我目前还没有什么细节可提供。

我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目前我没有什么评论。

相关链接2:

美国的新闻发言人至少要遵守五大守则:其一是政治立场要站稳。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批评美军新闻发言人布鲁克斯对战争之初美军遇到的失利和损失,对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人数绝口不提。有记者抱怨说,每天等在这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新闻中心里毫无价值。其实,布鲁克斯心里很清楚,如果光替伊拉克人说话,那他岂不成了萨达姆的新闻发言人了。在站稳政治立场这一点上,作为军人的他是绝不含糊的。

其二是绝对替主人保密。在这方面,布什总统的第二任新闻发言人麦克莱伦绝对是楷模。在就任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先后有数名记者就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发问,麦克莱伦的回答只有一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有人数了数,他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竟然把这句话说了9次。

其三是对该了解的事情要倒背如流。白宫前任新闻发言人弗莱舍为了干好这份差事,两年多来没好好休息过一天。每天早晨5时,他就得起床,睁开眼睛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当天的报纸和其他媒体的报道,并设想记者们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为了正确把握白宫的动态,他每天都要参加一堆会议,听取并消化总统的讲话,还要查找资料思考表态口径。

其四是讲话滴水不漏,不给反对派抓到把柄。按说这是基本要求,不难达到,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某些纰漏。就拿巧舌如簧的弗莱舍来说,“9·11”事件后,弗莱舍有一次回答白宫记者提问时说:“你们以后说话得小心一些,在开腔前先回头看看背后有没有美籍阿拉伯人。”话一出口,立即引起白宫记者的不满,弗莱舍不得不为此正式道歉。

其五是永远保持微笑,不能得罪“无冕之王”。

(二)企业团体如何运用媒介

1.企业团体网站的建立

相关链接:“多上网,少上街——用‘非典’方法对付‘非典’”在2003年“非典”时期,互联网对社会的作用再次被彰显。互联网并不能解决社会所有的问题,但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和手段,在社会遇到最紧迫的挑战时,它可以在多方面做出贡献。“多上网,少上街——用‘非典’方法对付‘非典’”,成为“非典”时期的显着特点。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线购物上升

网上购物成为“非典”时期的典型消费方式,许多网上商城都推出了针对“非典”的特色服务,不约而同地将84消毒液、防护口罩等预防“非典”的用品放在了页面的醒目位置。影视光碟和图书是销量大增的类别。如卓越网相关人员在做例行统计时发现,3月订单量为4000多单/天,4月则达到5000多单/天,而电话订购、短信订购比3月更增长40%左右。4月1日,卓越网推出《非典型肺炎不可怕》一书,截止到4月10号,该书就卖出2500本,而到了4月20日,这个数字更是猛增到了近10000本。不少商家认为,“非典”时期网上购物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培养用户全新消费习惯的机会。

2.企业的新闻发布会、招商会、庆典会上网举行

如4月28日联想品牌新标识“Lenovo”的发布、6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建社20周年庆典等活动,都上网进行。甚至连麦当劳为了保持与小朋友消费者的紧密联系,而搞了一个“庆六一网上游园会”。

3.上班族的远程办公兴起

由于“非典”期间,不少机构采取轮休工作制,因此远程办公方式得到较多的应用,尤其是媒体、网站和IT 类公司更为普遍。据《电子商务年鉴》所进行的《“非典”期间网络媒体的作用及状况调查》数据显示,采用远程办公的北京网络媒体,主要借助互联网、电话、视频会议系统等方式,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网络媒体日常远程办公的员工约占整体员工的12.5%,而在“非典”时期,这一数字上升至44.2%。

4.青少年的“课堂在线”推广

北京市中小学170万学生停课后,网络教育火爆京城,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各大商业性教育网站纷纷开设网上课堂,学生们通过数字化平台来进行在线学习。停课期间北京至少有不下10家的网校开足马力为学生服务。北京市教委开通了“课堂在线”,供学生在家上网自习。在“非典”期间,网络教育的利用率大幅增长。

5.聊天室、论坛、在线游戏和在线影视使网民长时间逗留

如4月25日,新浪论坛发布“为网友开辟全新战场”的公告:“在家中休息的网友们注意啦!针对网友的不同爱好与需要,新浪论坛特开一系列新论坛,希望各位网友多多关注、多多灌水。”“五一”期间,新浪的聊天室创造了5.4万人同时在线的最高纪录。

6.FLASH、手机短信、口罩涂鸦等创作大赛纷纷举行

如以YNET 网站为平台,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电视台与北京青年报共同主办了“与你同心抗击非典”——- FLASH 及手机短信创作大赛,西祠胡同网站别出心裁地举办了“口罩涂鸦创作大赛”等,应征作品显示出网民在非常时期的高昂斗志和幽默。

除此之外,视频会议系统、可视电话、拍照手机等新手段、新工具的特殊作用令人振奋。这些曾被掩盖的电信业新增长点在“非典”期间也突然显现出非凡的增长力。如从4月19日至5月11日的20天时间内,北京市通信公司共办理开通了66个视频电话会议,这一数字是平时业务量的3倍,而且其中50%是全国性的会议。可视电话、拍照手机为长久不能回家的医务人员与亲属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最佳方式。北京市通信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北京市的市话业务量增长了60%,长途业务量增长了50%,上网业务量增长了40%。

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抗击“非典”期间,网络媒体的活动并非停留在虚拟世界中。在夺取最后胜利的时刻,当当网总裁俞渝等众多互联网业界人士及企业界人士发起了“让中国精神高高飘扬——放风筝抗‘非典’”活动,倡议书称:“克服当前SARS 带来的困难,我们不仅仅需要物质、技术、医疗的支持,更需要一种全民族的凝聚力量,就是使中华文明5000年长盛不衰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来自:从自然平衡中寻找信心,从自我反省中寻找进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在危难中体验亲情与仗义。”该项倡议立刻得到百余家企业和广大公众的积极响应。5月24日,活动在八达岭长城举行,一只只高飞的风筝,显示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

互联网被称之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体”,凭借自身巨大的优势,在近年的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我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人们可以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坐在家里收集和阅读各种新闻和信息。在网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记者,你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信息发布到网络中;每个人也都是新闻编辑,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对之发表评论。不管你喜不喜欢这种新的传播媒介,你要想在这个新的时代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重视网络媒介的影响力。

网络媒体的到来,改变的还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流量和传播方式,其带来的改变更是全方位的,网络媒体带来的是整个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我们看到各种传播技术之间开始走向融合。所有的传播技术都能融合成一种普通的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形式,不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都逐渐成为数字化技术的一部分,这种数字化技术带给我们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仅如此,在新媒介的影响下,产业之间开始打破原有的壁垒,出现了更多的融合,如电话、计算机、有线电视和媒介等公司正在飞速的兼并或者合作,希望通过技术融合开展新的商务活动。这种影响即便对家庭和个人来说也是不例外的,我们看到,计算机媒介进入家庭以后,大众媒介的消费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很多互联网用户看电视的时间比原来少了很多。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很多人在网上工作,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建立新的身份。人们的访友、购物、会议、娱乐等许多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在不远的将来,人们还可能通过住网络住宅、使用网络冰箱、乘坐网络汽车等,进入科技家庭的生活模式,体验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

在网络媒介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信息工作者,制造、处理和发行信息成为他们首要的工作活动,在这个社会中,对信息的操纵成为首要的商业活动。

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在带来诸多新的机遇的同时,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