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实用运动处方
18669900000020

第20章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6)

(三)处理

早期症状较轻者,无须特殊治疗,仅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并调整训练计划,即减少下肢运动量或少做下肢活动的运动项目,休息时抬高患肢,多可痊愈。经常疼痛或运动后疼痛较重的患者,应休息并用弹性绷带裹扎小腿,抬高患肢,可配合中药熏洗,或外敷、针灸、按摩、碘离子导入,或微波治疗等。伤愈后重新参加健身运动时,运动量必须逐渐增加,以免复发。

(四)预防

健身锻炼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突然或连续加大运动量,或长时间过分集中的跑、跳练习,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做过多的运动,健身练习后可采用自我按摩或放松练习。

六 急性腰扭伤

人体在负重活动或体位变换时,使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受到牵扯、扭转,或肌肉骤然收缩使少数纤维被拉断,或椎间小关节出现微小错位,称为急性腰扭伤。其中多数病例发生在腰骶部及骶髂关节处。

(一)征象

1.有急性损伤史。

2.损伤后腰部立即出现疼痛,症状可逐渐加重,经2~3天后,疼痛部位逐渐局限,部分患者因腰骶部神经的分布关系,疼痛可放射到臀部、腹股沟或股后部。

3.局部压痛。伤部肌肉、筋膜僵硬、痉挛及压痛。压痛点多在腰骶关节、髂嵴后缘、骶骨后面和腰椎横突,尤以第三腰椎横突压痛明显。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在棘突上或棘突间。如疼痛剧烈,压痛处韧带松弛而有凹陷,腰前屈时棘突间距增大,可能为韧带断裂。

4.伤部可有轻微肿胀。

5.叩击痛。小关节韧带扭伤或小关节微小错位发生交锁时,疼痛位置较深,不易触及。当叩击伤处时,可引起震动性剧痛,利于诊断。

6.腰部发僵、发硬、发胀,屈伸、侧弯、旋转等动作均受限。

7.运动功能检查。

(1)站立位。患者站立,双膝伸直,做向前、后弯腰及左右侧屈、旋转动作。

正常情况下,前屈时腰部顺如弯弓,各向活动自如,如出现腰部板平、发僵,活动受限,则提示有伤病。腰肌拉伤时,腰部前屈疼痛加重,后伸减轻;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时,患者不能弯腰;椎间小关节扭伤、微小错位时,腰部各向活动均不能进行;小关节滑膜嵌顿时,腰部突然不能活动,脊柱后伸时剧痛;骶髂关节扭伤时,立位前屈受限,坐位弯腰时,疼痛减轻。

(2)坐位检查。患者取坐位,在检查者协助下做前屈、背伸及旋转运动。

如疼痛感觉和立位检查时相同,则伤病在腰骶关节以上;如疼痛减轻,则伤病在骶髂关节。

(3)卧位检查。主要方法:

①直腿抬高试验。仰卧,检查者将患者一侧腿直抬起时,腿和足部出现发麻、疼痛症状,为阳性。这说明有坐骨神经痛,同时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急性腰扭伤或严重的腰部肌肉筋膜炎也可出现阳性。

②腰部扭转试验。患者仰卧、屈髋、屈膝,使腰骶关节屈曲,并做左右旋转运动,腰骶部疼痛即属阳性,说明伤在腰骶部。

③背伸抗阻试验。患者俯卧,检查者按压背部和腿部令其克服阻力做背伸动作。如有腰背肌拉伤或劳损时,伤处疼痛,即为阳性。

④骶髂关节旋转试验(盖氏试验)。患者以健侧臀部仰卧于床缘,双手用力抱住健侧膝,固定骨盆,防止旋转,检查者按压患腿。如骶髂关节痛即为阳性,可诊为骶髂关节扭伤。

(7)X 线检查。腰部无明显异常改变,可排除骨折和其他病变。

(三)处理

急性腰损伤一般都应卧床休息。用木板床,腰后垫一小褥,使肌肉韧带松弛。针刺腰痛穴大都可以止痛并使腰部活动增加。此外,还可适当给予止痛剂及安静剂消除肌肉痉挛,如30%~60%赤包酊10毫升,每日3次,局部封闭等,另外火罐疗法、针灸疗法均有较好疗效。

对腰骶关节、骶髂关节扭伤推拿及按摩常有很高疗效。其手法为:第一手法,用拇指或手掌按摩脊椎两旁肌肉,并经环跳、腘窝至小腿,舒筋活络;第二手法:病人俯卧,术者一手按住患侧,另一手提起同侧足部上提1~2次;第三手法:重复第一手法;第四手法:叩击,自上而下在患处叩3~4次;第五手法:自肩向腰按摩3次,最后一次至足。

如骶髂关节及小关节扭伤,上面的第三手法也可改为侧扳手法,伤者侧卧,上方的下肢屈曲,下方的下肢伸直。按摩者双手分别按在患者的肩部和臀部并作反方向的运动,当腰转到最大范围时,稍稍施一重力,常可听到“哒”一声,症状常可因此缓解。

(四)预防

1.在运动和劳动时要集中注意力,对将要进行的运动和承担的负荷要有思想准备。

2.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3.注意搬运重物或提杠铃的正确姿势,要屈髋屈膝,用腿部发力,不要直腿弯腰提重物;提重物时把重物靠近身体,可以减轻腰部负担。

4.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和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技术上的错误和在疲劳情况下练习腰部的高难度动作。力量练习时,适当使用护腰带。

5.注意加强腰腹肌力量的训练,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

七 慢性腰肌劳损

腰部肌肉劳损是由于反复的机械力作用于肌肉骨膜、韧带、关节而使肌肉受损。如长期弯腰过多,体位姿势不良,腰部反复受伤,脊柱畸形等等均是常见的原因。腰部肌肉劳损的常见症状有酸痛,在运动或劳动后久站或久坐后常见疼痛加重,而且常随气温变化而症状加重。

腰背筋膜系指包绕骶棘肌的筋膜。较厚,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起自胸腰骶椎的棘突和棘间韧带,下缘止于髂骨嵴,外侧缘止于肋骨角;深层分隔骶棘肌与腰方肌,而紧张于腰椎横突、髂骨嵴、第十二肋与髂腰韧带之间。深浅两层在骶棘肌的外侧缘相会合,成为较厚的腰背筋膜,构成骶棘肌鞘,并向腹侧形成腹横肌筋膜。腰背筋膜下的脂肪组织有一基本分布区。

(一)损伤机制

健身者中,多系急性腰扭伤后治疗不彻底即投入锻炼或逐渐劳损所致;练习中,过多过密的腰部活动,腰肌负担过重,导致局部组织的微细损伤,逐渐积累而发病;练习中出汗受凉,风寒湿侵入机体,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的营养和代谢,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腰椎有先天性畸形和解剖缺陷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弓崩裂与腰椎滑脱、先天性隐性脊柱裂等,都可以引起腰背肌力平衡失调,产生腰痛。

(二)征象

1.自发性疼痛。患者一般都感觉腰骶部一侧或两侧局部酸、胀、疼痛、软弱无力,怕做洗衣、扫地等弯腰动作。

2.疼痛与运动的关系。大部分患者尚能坚持中小运动量的运动,往往表现为运动前后的疼痛,准备活动后疼痛减轻,健身运动后加重,经休息又减轻。

3.检查。大部分患者脊柱曲线正常,活动范围良好,但脊柱活动过程中特别是前屈,常在某一角度范围内出现腰痛,或于提肩胛成内收肩胛时背痛。腰背痛的局部可有硬结,或骶棘肌痉挛。腰背部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常在第5腰椎和第1骶椎棘突之间,髂嵴后四分之一和骶骨背面骶棘肌附着处。

有时触诊有坐骨神经区放射痛,易被误诊为椎间盘脱出症。鉴别的最好方法是疼痛部以0.5%普鲁卡因封闭,本病于封闭后疼痛应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

(三)处理

腰肌劳损的处理一般采用按摩、体疗的方法。按摩常用手法有推摩、叩击、按压等,还可配合穴位进行点穴;体疗则以加强腰、腹、背部肌肉力量为主,过多卧床休息则适得其反。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的顽固病例可手术治疗。

持续性腰痛者暂停腰部负荷及体前屈练习。要根据腰痛严重程度及锻炼后的反应安排运动量和强度。每次锻炼时间不宜太长,锻炼内容多样化,不能“单打一”。

(四)预防

1.及时和彻底治疗急性腰伤。

2.合理安排训练量,避免腰部过劳,注意佩戴护腰或宽腰带。

3.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腰、腹肌练习。提高腰腹肌力量,保护脊柱。

4.经常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期固定于一种体位。对于某些需要弯腰工作的工种,应该坚持工间操,以消除腰部疲劳。

八 髌骨劳损

髌骨劳损是髌骨软骨软化症和髌骨周缘腱止装置慢性损伤的统称。这两种损伤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存在,两者的损伤机理基本相同,症状也有相似之处,故用髌骨劳损统述之。此伤在篮球、排球、铁饼运动中发病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