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走近浙商——浙江金融业管理经验集粹(第三辑)
18676000000004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创新分析——基于中国银行零售业务创新开展的视角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个人金融部 姚惠英副总经理

(浙江大学金融管理高级研修中国银行班学员)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银行改制上市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着由以批发性信贷业务为主导的传统经营模式向批发零售双引擎的综合经营模式转型,以及由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向以非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型。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就是零售业务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和内部贡献率的提升,并伴随着大量可作分析素材的金融创新。本文选择以中国银行零售业务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分析该行现阶段零售业务治理领域的创新现象,为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开展的引致因素与客观约束,并尝试通过构建抽象模型来勾勒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形成机制,以期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微观治理领域 银行零售业务 金融创新

一、引言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作为创新理论的主要分支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支撑,历来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

学术界关于金融创新的探讨,角度各异,分析详尽,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许多必要的指导,然而,多数分析倾向于理论研究,且以宏观层面的视角为主,而商业银行微观治理领域的创新现象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于现阶段零售业务迅速增长过程中所蕴含的大量创新现象,尚缺少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认为,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银行改制上市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以批发性信贷业务为主导的传统经营模式向批发零售双引擎的综合经营模式转型,以及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向以非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型,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就是零售业务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和内部贡献率的提升,并伴随着大量可作为分析素材的金融创新现象的出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理解为本文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文选择以中国银行零售业务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分析该行现阶段零售业务治理领域的创新现象,为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创新形式主要集中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科技创新等经营管理领域,而发达国家聚焦的金融工具创新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国内的众多商业银行来说,目前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行为迅速而彻底地完成微观市场主体的重构,尽快成长为符合国际治理标准的成熟市场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创新决不能仅限于或主要落脚于各类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而应围绕市场,坚持以差异化为宗旨,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涉及管理、制度、科技、产品等多个层面的尝试与努力。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开展的引致因素与客观约束,并尝试通过构建抽象模型来勾勒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形成机制,以期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些指导性建议。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领域创新的现状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以产权治理和公开上市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进程的深入,以批发性信贷业务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开始出现深刻变化,零售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以中国银行为例,上市后的2006、2007年两年中,零售资产业务平均每年增幅为250%,是同期批发性信贷业务增速的2.5倍,全行资产业务占比也由2005年末的20%增加到2007年11月末的35%;贡献度也迅速提升。

综合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一趋势具有共性。推动这一转变发生的客观因素固然是政策指引、市场需求等,但导致这一转变真正实现的因素则离不开其中的创新元素。中国银行零售业务领域的创新主要围绕理念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科技创新等形式开展。

(一)理念创新——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中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信贷和理财水平仍然不高,但是国民对于个人信贷和理财的理念正在逐步改变。零售业务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潜力品种。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不断加大理念创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客户认同度。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中行充分意识到个人高端客户将是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优质服务和产品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由此创建了“理想之家”个人贷款品牌,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留学创业贷款、个人投资经营贷款等。目前,该品牌是国内商业银行中内容最齐全的个贷品牌,与“选择中国银行,实现心中理想”广告语相吻合,具有冲击力较强的品牌效应。其理财业务创建“中银理财”品牌,推出外汇宝、期权宝、两得宝、汇聚宝、春夏秋冬外汇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博弈理财产品、中银新股增值理财计划、中银平稳收益理财计划等,充分迎合各层次客户需求,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产品创新——零售产品设计与标准化建设

产品是连接银行与客户的纽带,也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以中国银行为例,产品创新从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创新路径的建设两方面开展。针对浙江省内区域经济明显的特点,制订“符合总行战略、经营风险可控、规避政策风险、综合效益可观”的产品创新原则,并据此设计和开发了大量符合地区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区域性产品:2006年开发了建筑项目经理贷款、摊位质押贷款等9项创新产品,2007年再扩展到22项创新产品。在提高创新产品设计的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运行效率,浙江省分行不断尝试对个性化特征明显的经营类贷款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期实现风险、成本、效率的良好平衡,从管理角度演绎了利用区域性产品创新凝聚优质客户群,进而促进业务增长、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综合效益,并最终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模式战略转变的良性发展路径。

同时,也积极调整负债产品的结构。为应对股市、基金、保险等因素的冲击,加强存款的稳定性,积极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将负债业务的主要功能从单一吸存转变为账户管理及客户服务,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盈利模式也从赚取利差逐步转移到中间业务费收入。

(三)管理创新——推进业务条线垂直化管理模式

银行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随着市场的深化和竞争的加剧,产品服务在银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弱化,而内部的经营管理流程成为银行确立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并能强化银行在产品服务方面的竞争能力。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创新管理架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成立综合性专职部门,负责对全行范围和产品创新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关系协调和风险控制,类似于国际上的巴克莱银行模式;另一种是在个人金融部、公司金融部、投资银行部等业务部门内成立专属于本部门条线的产品研发管理团队,在本部门权限内负责产品创新的研究和管理,类似于国际上的美洲银行模式。目前,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负责全行新产品统筹规划管理,管理架构类似于巴克莱银行模式,但在公司业务、个人金融、金融市场三大业务板块上对一级分行实现条线专业化管理。中国银行国内分行基本未设立专门产品研发部门,产品创新只能分属于各业务部门,实际运作中更多地保留了美洲银行模式的风格。

如浙江省分行个人金融部零售贷款中心通过CCAS在线审批系统实现了点对点的五大功能集约化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信息传导的及时性和市场反映的灵敏度,尤其在产品创新上,步伐明显优于同业。

(四)流程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

正如刘明康(2005年10月)所提出的,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都存在重大弊端,即只是“部门银行”,而不是“流程银行”,即经营管理基本上围绕“部门银行”的传统体制来运行,往往容易造成流程分割,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和调动内部资源的能力都受到体制阻隔。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银行在零售领域进行了流程再造的尝试,推行业务条线垂直化管理模式,将零售业务划分为零售贷款、银行卡、中间业务与渠道等条线进行垂直管理。其中,零售贷款条线的流程再造最具代表性,通过推广CCAS零售贷款在线集中审批系统,实现由基层网点至省行审批中心的垂直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效率,单笔贷款最快可实现“当天申请,当天用款”;同时较好地解决了控制道德风险和兼顾审批效率的平衡;再次,CCAS审批系统事实上等于搭建了一个集中管理的平台,能确保贷款的规范化、档案的完整性,并最终实现零售贷款条线中的审批、尽责审查、放款、催收保全、档案等子条线的专业化管理。

(五)营销创新——大力推进“直客式”营销模式

在传统的零售业务经营模式中,网点功能单一,主要限于负债业务的开展,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金融市场需求,没有真正发挥综合渠道的功能。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正着力改变这一状况,开展了针对基层网点的营销模式创新。中国银行的“直客式”营销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尝试,它是指银行以自有网点(包括物理网点中的产品窗口及理财中心等)、自身营销队伍为主渠道,以现有的客户资料为基础,直接面对客户,全方位了解客户需求,调查和掌握客户第一手资料,主动筛选客户,跟踪管理目标客户信息,培育和发展长期、优质客户,并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直接营销与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的销售及服务过程中承担“主动发起人”的责任,强调每个基层网点充分发挥在贷前、贷中及贷后的管理和服务客户的职责。除了强调网点的渠道作用、不断扩展其服务功能外,“直客式”还注重多渠道交叉销售机制,即在本行网点和自助设备以外,理财中心、客服电话、公司业务线的客户经理和银行卡客户经理,及与该行有合作关系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各类中介公司等也都是零售业务的延伸,可以成为良好的销售渠道。

(六)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金融创新的保证是科技创新。中国银行已向个人客户提供网上账户管理产品,包括账户信息查询、转账、日常支付等柜台业务均可在网上完成;理财产品方面,中国银行提供的各类理财产品、基金、债券、外汇等交易活动也都可以实现网上银行交易;在个人贷款方面,中国银行通过科技创新推行零售贷款流程改造,在全国金融系统率先推出CCAS零售贷款在线审批系统,该系统实施两年来有效减轻了客户经理的重复劳动,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取得良好效益。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系统反映的问题,不断完善、创新,先后开发了汽车消费贷款批量运营系统、抵押登记监控管理系统等相关辅助系统,使得CCAS在线审批系统不断简化和优化。

商业银行创新开展的图景表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股份制改造深入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成为银行业竞争和发展的主流,作为对创新问题分析的必要延续,我们在逻辑上有必要对商业银行上述创新现象的背景与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原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

金融市场开放和深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要生存发展必须实行全方位创新(理念、技术、工具、人才等)。但是,大规模、系统性地展开创新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必须经过条件逐步成熟的一个发展过程。从目前宏观经济、市场需求、金融市场构造等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创新的内外部条件。

1.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商业银行创新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稳定发展中,而且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稳定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引起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了重要外部条件。时下,各经济主体在持有的金融资产快速增长同时,趋利倾向和规避风险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使其运用金融工具配置资产、规避风险的需求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果固守传统的经营理念,创新滞后,必然无法满足经济主体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膨胀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了经济基础,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必要的外部环境。

2.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自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明确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调,到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至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有步骤地展开。在外汇管理体制方面,1994年我国实施了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形成了由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以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外汇交易的统一的多层次的外汇市场体系。此外,在汇率改革方面,汇率自由化也取得了决定性、跨越式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金融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些关键性进展,这些进展客观上为金融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金融工具的创新、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3.商业银行成功实行股份制改造为创新提供了微观制度支持。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处于金融抑制状态,并非是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现代商业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的症结所在。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顺利实行股份制改革,微观主体地位得以重构,股东价值最大化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微观主体地位的变化,一方面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必要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自主经营权也为商业银行实现创新提供了可能性。从这两方面看,商业银行的成功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微观基础。

(二)我国商业银行创新是内外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

1.金融市场开放引致的竞争环境使得创新成为商业银行生存的重要前提。金融市场的开放包括外部市场开放和内部市场开放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指外资银行的引入,后者则涉及我国商业银行微观主体地位重构改革,它们从不同层面激化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直接导致创新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期已经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迎来了全新的开放时代。目前,国外许多商业银行已经纷纷抢滩具有丰富金融资源、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大中城市,这一方面丰富了我国银行体系的有机构成,但也直接激化了新一轮的银行同业竞争,中外资银行在争夺高端客户中的竞争成为时下金融市场竞争的重点内容。另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以及一系列商业银行的上市,在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微观市场主体重构同时,也把“股东价值最大化”等经营理念植入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之中。这种内部开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意识,并使通过创新实现生存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

2.金融市场深化使得创新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市场深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则直接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产生了巨大挑战,客观上迫使商业银行进行系统创新。如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差缩窄趋势以及金融产品创新,使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要设计营销产品成为必需和可能,直接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和收入结构发生逆转。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目前执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虽在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金融微观体制改革的逐步完成,混业经营模式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从理念、技术、工具、人才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和创新。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内外生态环境看,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市场深化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客观约束,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紧迫性;而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旺盛的市场需求、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以及商业银行微观主体的重构则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基础,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某种可能性。

四、政策建议

当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转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营销方式等方面还遗留着较多的问题,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尚不完善、内在驱动力不足和创新环境不完善都制约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和人才也并不能完全符合银行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为了顺利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创新,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础工作:①营建以创新为灵魂的企业文化,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固然重要,但是因为稳健而排斥创新亦不可取,因此,营建创新文化是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创新的前提;②选择正确的创新模式,明确创新主旨,正如本文所分析的,商业银行的创新模式是由一系列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特定的条件出发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而且应该从一开始就明确创新的主旨,避免创新流于口号和形式,应将创新贯彻到具体的经营管理中去;③结合自身实际拓宽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从理论上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但不同银行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是有所差异的,其创新的侧重点将有所不同,如国有商业银行和一般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创新的内容和形式上必将不同,因此,商业银行在创新时不能盲从,而是应该结合自身实际适当拓宽创新的内容和形式;④处理好各种关系,为创新铺平道路,由于固有制度、观念等的影响,创新在商业银行中的推行必然触及原有的规章制度、经营战略、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服务水平等,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将直接决定创新的成败和持久性,因此,创新应该具有足够的弹性,灵活地处理好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