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新编大学体育
18679100000052

第52章 饮食、锻炼与疾病的预防(1)

第一节 饮食营养与身体健康

一、饮食与营养的摄入

(一)中国式平衡膳食结构

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食物,总的来讲分为五类。这五类与我国古代提出的“五味、五气”大同小异,只不过现代科学家把它定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第一类为粮食类,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一般老年人每天的摄入量以200~400克为宜。

其热能供给量为60%~70%,约占膳食总量的32%。第二类为富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瘦肉、蛋、禽、鱼等。据研究,人体较为理想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是:动物蛋白质占1/4,豆类蛋白质占1/4,其余的1/2由粮食供给。第三类为豆、乳及制成品。因豆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其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接近人体需要,第四类为蔬菜、水果,这是人体维生素、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的主要来源。蔬菜品种多,营养成分各异,如绿叶类蔬菜富含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以及钙、磷等;根茎类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胡萝卜素;鲜豆类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铁及维生素B(硫胺素)等。第五类为油脂类,主要供给热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植物油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动物油高,而动物油的饱和脂肪多,熔点高,不易被人体吸收,故应少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

(二)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膳食食物要多样化

现代医学认为,在每天膳食中须含有七类基本食物,即谷薯类,肉蛋类,豆类,蔬菜水果类,鱼虾类,乳及其制品类,烹调油、食盐及其他调味品类。关于各类食物所占比例,有人调查研究了营养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认为营养不足会影响人体健康,营养过剩也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据此提出平衡的膳食以谷类60%,肉、乳、蛋17%,油脂8%,其他15%的构成较为适宜。

2.膳食营养素组成要有合理比例

(1)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重量比应为1∶0.8∶4.5。

(2)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类、薯类和淀粉食物供给,宜控制食糖及其制品。

(3)补充脂肪要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应为1∶1∶1。

(4)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来自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若以氨基酸为基础计算,成年人每日供给的蛋白质中,20%必须由必需氨基酸来供给,以维持氮平衡,10~12岁儿童需要有33%,婴儿需要有39%,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5)维生素要按供给量标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维生素B1、B2和PP三者的比例为1∶1∶10较为合理。

(6)膳食中钙、磷比例也要适当,儿童为2∶1或1∶1,成年人为1∶1或1∶2;必需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也应重视。

(二)健康饮食指导

(一)健康饮食的要求

健康饮食的总体要求是:食物要多样,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饥饱要适中,甜食不宜多,油脂要适度,饮酒要节制,食盐要限量。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倡膳食以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过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会流失到糠麸之中。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相差很大。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的主要或重要来源。有些水果中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卡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

红色、黄色水果如鲜枣、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通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则可以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等。为了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应适当减少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起来,增加体重;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则可能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活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儿童则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吃太油腻、太咸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摄入量越来越多,这样不利于健康。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因而摄入食盐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起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7.饮酒应限量。

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往往饮酒。高度酒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的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选购食物时,应选择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应严把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

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以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二)健康饮食的注意事项

有些人喜欢素食,有些人喜欢荤食,大多数人却是荤素混食的。混食的蛋白质可以因取长补短而相互提高利用率,混食的维生素种类可以更完备。有些人偏爱吃荤食,不喜欢吃蔬菜,这种人除了得不到从蔬菜中供给的维生素C和无机盐类外,还往往因荤食吃得过多,使体内的脂肪、胆固醇、尿酸过高,长期如此,就容易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应该加以纠正。有些人“挑食”特别严重,不吃青菜、豆等等,这样会使他们食物的来源非常狭窄,影响了营养素的全面摄取。吃饭的时间要有规定,因为时间也可构成条件反射,定时进食可使食用者有良好的食欲。一般人的习惯,早餐吃得很少,不及全天总热量的15%,而上午的工作往往不比下午轻,所以不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已经饿了,但是让他们早餐增加一些(至少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时又吃不下,这种食量与劳动不相称的习惯.不合卫生原则,必须逐渐加以改正。很多人晚上饱餐一顿,过2~3小时后就睡觉,也应加以纠止。一般晚餐最好限制在全天总热量的25%~35%。有些人常喜欢在吃饭时看书、谈工作,这样就分散了对饮食的注意,使消化液的分泌受到一定的抑制,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还有些人喜欢加开水、加汤下饭,也是不好的习惯。吃得太快,同样也是不好的,油拌饭的外层被脂肪包住,吃快了,咀嚼不充分,也会影响消化。吃菜不喝汤,吃面条不吃汤,会损失汤里的营养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最好都能在童年时期养成,到成年后再改,就比较困难。

三、营养与健康

营养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是增进健康、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之一。概括起来,营养对人体健康有如下四方面的功能:

(一)生长细胞,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人体的各种组织(包括骨骼、肌肉、血液、淋巴、内脏、皮肤、牙齿、头发、指甲等)都是由各种细胞构成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就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材料,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所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脂肪也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类脂是细胞膜的基本原料。糖类的一部分也用来构成身体的组织,所有的神经组织、细胞和体液中都含有糖类,体脂的一部分就是由糖类转变而成的。无机盐中的钙和磷是组成骨骼及牙齿的主要成分,铁也是构成细胞的原料,特别是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其主要成分就是铁。

(二)修补组织,保证各组织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更新

人体各组织细胞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随着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会产生新的细胞代替已经死亡的细胞,这就是靠营养素来完成的组织修补。如果没有必需的营养物质来构成新细胞,就会损害人体健康,出现病态。比如,铁供给不足,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三)调节生理机能,维持机体各器官正常运转

人体各器官必须保持其生理功能,才能维持生命。如果各器官运转失灵,不能有机配合,就要靠营养物质来调节。如:酶能调节新陈代谢,激素能调节生理机能,抗体能增强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而酶、激素、抗体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很重要,缺少了这些脂肪酸就会出现生育反常、皮肤病等。维生素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当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就会出现新陈代谢某些环节的障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引起某些疾病。无机盐也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如体液酸碱度调节、渗透压调节与供给消化液的酸碱元素等,人体内如果缺乏无机盐元素,就会产生严重疾病。

(四)供给热能,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

人体热能的消耗,必须依靠食物中营养素的供给。热能的产生是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后,营养素再经氧化生热,放出能量。供给身体热能的三大来源为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我国饮食习惯中,糖类是主要热源,大约占总热量的60%~70%,脂肪约占20%~25%,蛋白质约占10%~15%。如果人体缺乏供给热能的营养物质,就会发生精力不足、易于疲劳、力量减小、劳动效率低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