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罗山思踪——温州大学学术沙龙(第一辑)
18692500000023

第23章 道德力与社会进步(4)

我们的一个大学生去美国留学,有一件事情使他很烦恼,他理解不了。一个小孩跌倒我明明去搀他,但是他妈妈非常不客气地把我的手推开,为什么?后来我才明白,因为妈妈鼓励小孩自己爬起来,说小孩勇敢,一鼓励小孩爬起来了。但是作为我们的观念认为小孩跌倒了应该扶一把。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实都是爱护小孩。你怎么评价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其实是同一个理念或概念,或者道德境界上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本土和西方的和谐统一,看在什么意义上统一,普世的价值观还是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学生乙:王老师,您好!我觉得您跟各位老师探讨的道德问题还是要落实到人的层面上,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社会。人落实到社会中又分为阶级,阶级又分成各个阶层,各个阶层对道德的理解或者要求不同。刚才谈到中国目前的道德不是缺失而是混乱,如何根据各个阶层的需求找到他们的平衡点呢?在道德里面找到一个主导的,把混乱的道德梳理清楚呢?

王小锡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吴老师说“缺德”,李老师说“混乱”,都有道理,我有一个不同的观点,我们的道德不能以某一个地区,某一个事例说明它是混乱的,它是“缺德”的。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一直在进步,怎么我们的眼睛看不到?那里有坑蒙拐骗、那里有腐朽没落、官员的腐败,怎么还说道德进步呢?就看你怎么看了。我从几个方面看道德是进步的。

一是主体意识在加强,就是一个最大的道德进步。我们这个年龄非常清楚,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个人意志是不存在的,一切交给党了,一切为了革命、一切服从革命,一切为了集体,一切服从集体,你没有个性,如果强调个性就被批判。现在可以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主体意识加强了这就是道德的进步,不要小看这一点,改革开放是最大的道德进步。

二是生活的竞争意识,好像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是最不道德的现象,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的竞争,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邓小平说从经济的领域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走向共同富裕。他的话说明了优胜劣汰不是目的,在现代条件下是手段,最终要走向共同富裕,只是富裕先后的问题而已。所以这个竞争意识就是道德的进步。有这样的意识同样是竞争,但这是进步,而且被大家接受了。

再比如说道德榜样的号召力,不要小看,现在民众又开始感觉到雷锋是空的,太高,没有办法够着他。是我们把他宣传得太高了,其实现在典型都在身边,呼唤典型,接受典型,学习典型。我参加了中国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审,颁奖大会我也去了,我感觉到这些道德模范都是实实在在的,也不要你拔高,他就做得很好。我认为存在不道德现象,也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地区,某个时候有混乱的现象,什么是混乱?就是我们到底要求什么样的道德理念,有的时候确实是混乱的,但是总体趋势来说是向前发展的,我刚才举的几个例子,尤其是主体意识和生活质量意识等等,包括人际也是资本这样的意识,有它的道理。当然这个观点不一定确切。

社会生活当中各种不同的群体,各种不同的层面怎么找平衡点?相当于是不是共同价值观、共同理念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主流意识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要有让大家能够接受的一些道德理念,包括胡锦涛主席提出来的“八荣八耻”还是全社会都能接受的。有一些道德理念可能不一定完全接受,尤其是一些分配的理念,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现在到底是效率优先?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去平衡?这个理论一直在研究,一直在争论,实际中很难做到完全统一。现在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差距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把我们的道德理念统一起来?这是一个难题,但是必须做。因为毕竟社会制度在这里,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我认为价值观念完全可以统一。目前提出的“八荣八耻”哪一个阶层都可以接受,问题是怎么贯彻落实到底。

我谈一个观点,现在不同的阶层,因为利益主体多样化,趋善道德理念也是多样化,事事都在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多样化,道德理念必然多样化,但是多样化并不是坏事。我们坚持“八荣八耻”的前提下讲价值理念,不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价值观念多样化有什么不好呢?有人认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好就是自己的最终目标,有人认为要为社会做贡献,最后要裸献,又是一种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可以多样的,但我们要求价值观念应该是统一的,都是社会的价值观念。

承认差别,但是我们一直在关注主流意识形态要统一起来,宣传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念。马克思关于道德目的就是一句话:最终把人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要真正还给人自己,整个社会基本上是统一的价值取向。把人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是什么意思?就是人作为人而存在着,该有的地位,该有的人的尊重,该有的利益都实现了。所谓的人际关系就是共产主义条件下消灭了阶级差别,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按马克思说的已经把人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用这样的目标来看把人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还差得很远。

吴志敏博士:我谈一下我的看法。有幸聆听王教授的报告,报告听下来给我的感觉是王教授不仅报告逻辑思维很严密,而且回答问题也非常清晰。特别是关于道德力与社会进步的一块,带来了许多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比如说道德资本,道德也是生产力。我有一个问题,如果道德成为生产力的话,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科技是生产力,也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回 过头来看,我们的科技发展是加快了,我们的道德提升从理论程度上应该得到较快的提升。

在当前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比较大的市场情况下,今天我们共同探讨道德问题应该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什么叫道德力?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我认为道德力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个人主体的内德力,就是道德修身、道德修养。我们古代都提修身治国平天下,道德首先是自己要有修养。第二和第三层面,比如道德的实践力,更深层次的道德的影响力,即道德影响他人的能力。道德除了修身还不够,它还要实践,需要有知行的统一。最后一个层次我认为,道理力如果真正要实现比较好的话应该有道德的影响力。比如说劳模,每年的全国劳模,省的劳模,他们都是作为典型来学习的。这是道德影响他人的能力。

就我看来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转型期,如何提升道德力,几个统一还是要坚持。第一,还是要特别强调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我们国家从传统几千年来都非常强调自律,强调道德的崇高性。但是在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上,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时候没有到位。除了道德自律之外,现在还要通过道德机制、道德评判来加强道德建设。第二,要坚持知与行的统一。这是饯行道德,案例比较多。第三,在当下发扬道德力功能的时候要坚持崇尚先进与学习先进。“范跑跑事件”,范美忠在地震来后比兔子跑得还快,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有谩骂有攻击。在道德层面我觉得他提出了新的观点,他把道德分为底线道德跟神圣道德。在社会对教师期望比较高的情况下,除了遵循底线道德还不够,还要向神圣道德迈进,要崇尚先进性。从另一个角度讲范美忠是很诚实的,也很勇敢,把自己的事件放到微博上跟大家交流。但是作为社会的层面,即使有底线道德,宣扬底线道德对于教师是不恰当的。

还有“天价捞尸案”,现在也是问题,社会整体舆论一边倒谴责天价捞尸不人道,不道德。这个案件是不是我们要反思一下社会的这个层面是有缺失的。比如说政府部门这一块。小伙子落水了,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很迅速很及时地打捞尸体。

最后我向王教授请教两个问题。第一个,您提出道德是生产力,跟您所讲的道德资本是不是一回事?第二,社会上包括我们也想了解的,国外现在有个别国家流行安乐死,传人我国之后这个观念也是有冲突的,您是如何看待的?谢谢!

王小锡教授:非常感谢。说句实话各位老师都是学有专攻的,我是面对这么多人班门弄斧。道德生产力和道德资本是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它是在研究和陈述道德资本的理念过程当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它有没有特殊的作用力。我们的理论研究上要研究它的切人点,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要回答一个问题或者几个问题,但是切人点是什么,讲道德资本从哪里讲都有起点问题。为了文章的系统性,往往要考虑到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以及过程中阐述什么。我在论道德资本的过程中,逻辑起点就是要解决它特殊作用力的问题,如果特殊的作用力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要谈道德资本,没有探讨的意义。这就是切人点的问题,切人点抓住了,这个问题就慢慢展开了。我的第一篇论文《道德力资本》的文章出来后,两位经济学的教授评价说切人点抓得很准,所以研究道德资本首先研究逻辑切人点的问题。有两个理论视角:讲道德力的过程中,可以把道德生产力专门提出来;研究道德资本的时候,一定要把道德力作为特殊的作用力放进去,它们不是一回事。

第二,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它是最典型的道德两难难题,为什么?道德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延长生命,即使他没有要求,但是应然决定了你必须最大限度地延长他的生命,哪怕延长一个小时一天。反过来说,当这个人的生命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不可能救过来的情况下,在痛苦中挣扎,他自己要求提前结束生命的时候你也有责任让他早一天结束痛苦。这是两难选择,怎么办?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国际上好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立法同意安乐死。

从一个角度看应该延长他的生命;另外一个角度看,反正他已经病人膏肓,不可能救活的情况下怎么办?及早结束他的生命,也让他解除痛苦,同时也可以节省一点资源。对此,立法与反对立法经过了反复的过程。我们国家曾经召开过一次会议,邓颖超还在的时候给会议写了一封信,说这个议题很好,大家好好讨论,但是她本身同意安乐死。所以这是个两难选题,左边讲它是对的,右边讲它也是对的,它是一个不能解决的两难选题。伦理学上有许多不能解决的两难选择问题。

还有道德是生产力的概念能不能作为官方接受的问题?它作为我研究的国家课题,中宣部让我准备了两个题目,一是道德生产力,一是道德资本。我报上去以后没有回应,因为这个理论目前来说,是至少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理论。讲道德建设,要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现在又把道德跟赚钱、跟利益挂钩,所以现在一下子全部推开,宣传道德是资本,道德是生产力,估计社会会混乱的,我不主张现在马上宣传这个观点。我相信一旦民族的文化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理论境界提高了,我相信道德是生产力,道德是资本这个观点一定会被接受的。

嘉宾点评

王小锡教授:我非常感谢温州大学给我这样的机会。今天下午我认为非常有特色,效果非常好,我相信回去以后我一定会在公共管理学院推开。今后我认为它值得发扬、推开。相信这样的沙龙生命力会越来越强,沙龙会有第十六次,甚至六十次,祝愿沙龙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有可能的话沙龙可以在以后的报纸、杂志上报道一下。

第二个想法,实事求是地讲今天下午在几位的老师、发言、论述过程中,吴老师、李老师以及几位年轻的老师提问非常好,问题问得有质量有水平,包括同学们的问题都很到位。而且通过大家的交流和回答,综合大家的观点,我认为今天下午通过综合归纳能够形成逻辑非常严明、比较系统的、全面的、有质量的论文。

第三,学术是问道逻辑,把问题解释清楚了,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下午的学术活动很成功,问题提了出来也解释了,至于有没有答清楚答成功,大家能不能接受,我谈一个观点。所有问题很难十全十美答清楚,问题提出来就是成绩。学术有学术的问题,提出问题就是水平和成绩,不求能够答全面。通过下午的沙龙感觉到温州大学学术平台很高,老师同学们思考问题非常深刻,温州大学的学术素养非同一般,我要好好向大家学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