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罗山思踪——温州大学学术沙龙(第一辑)
18692500000024

第24章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1)

话题陈述

温州大学折延东教授:我们学院领导准备承办这次学校的学术沙龙活动,我也参与到方案的制订里面,但是后面领导布置任务,学术沙龙的这个引题发言让我来做,当时我大吃一惊。虽然题目是我定的,因为我知道我们的研究生包括我们一些老师,可能听过上个星期末我们从上海师范大学请来的张民选教授做的“公平而卓越”这样一个讲座,是和公平有关系的。我们的研究生和杭师大的研究生刚刚做了一个校际研究生论坛,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是,我原来做的工作都是给别人搭平台,或者给别人布置任务,忽然院领导把这个任务布置到我的头上,当时确实没想到。刚好这几天又很忙,但是任务还是一定要完成的。这个我只能结合我的教学内容谈一点这方面的看法,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我关注过,但是没有做过深人的研究。

这方面的材料我也看了一下,比方说有关教育公平方面的内涵,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问题相当多,其研究在当前教育界是非常热门的。另外,我们今天上午研究生在做校际论坛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我发现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好,他们把很多方面的概念、内容、问题都提出来了,我现在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谈教育公平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公平没有绝对的,都是一个相对,但是总应该有一个指标,或者说它的理念到底是什么?讲起来它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一种追求,比方说公平,延伸到教育领域实际上反应的就是教育公平。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现在世界各国里面在教育公平,或者在公平这块做得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在教育公平这块它做得相对来说是非常好的。

我们拿一个简单的事实可以判断,全世界各国的很多精英都喜欢往美国跑,但其他的一般人也喜欢往美国跑。我们有一个疑惑,就是各个国家的弱势群体,例如难民也喜欢往美国跑。像中国,福建那边有一些文盲或农民,也喜欢到美国去。而且他们有时候到美国是花10万、15万、20万过去的,跑到美国去以后前面的人成功了,他回到福建,告诉福建的乡亲美国是个淘金的地方,他赚了很多钱,更多的人又往美国跑。现在就存在一个问题,这个国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把上到精英下到文盲都吸引过去。他们到了美国以后你看到很多案例是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还能获得成功。而一个文盲,在很多国家他们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在中国也一样,不要说文盲,比方说在农村,即使受过基本的教育,但是他想到城市里面获得生存,或者获得我们所界定的这种成功其难度是非常大,门槛非常多。但他如果跑到美国去,最终还有机会获得成功,为什么美国这个国家会有那么多的机会?它对不同种群,不同阶层的人都有机会。今天讨论的刚好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就拿了美国的中学一个课表设置来看一下它的教育内容是怎样设置的。

这是一张美国和中国中学课程设置比较的图表,左边到最中间的内容上面标注的是“美国”,右边是“中国”,很窄的一栏。上面内容的第一栏是“国语”,就是我们讲的语文或者英语。中国这边只有一门语文课,但是美国这有几十门课。我们经常讲中国学生的负担很重,但是你看下美国中学的课表你会发现一个问题,美国学生的课设置那么多,我们只有一门课。第二栏,数学。它是有30~40门,我们只有一门。第三栏,外语。我们上了大学的学生,到现在很多人在学外语,为外语六级考试通过很头痛,它那个外语有30~40门,这是它中学的课程设置。下面是科学、社会、艺术、音乐。如体育保健,这个它有10门课左右,我们只有一门体育。再下来的一些课程我们就没有了。比方说职业工业技术,我们有一个劳动技术课,原来上中学学过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了些什么呢?下来还有一个实业技术,在我们的课程领域是没有的。

图标下面还有一些课程,比方说家庭经济、家庭教育等,这些课程我们是没有的。很难相信,你将来中学毕业以后,有一部分人考不上大学的,他走向社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如怎么去找对象,怎么去结婚,怎么去生儿育女,成立一个家庭以后我怎么去花钱,花钱和不会花钱差距非常大的。这些知识在中国学校课程里是没有传授,但是在美国中学课程里面都有的。

这里我们看到大约是100~300门课的内容,实际上美国中学设置的课程内容,尤其是在中等教育阶段设置的课程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可以用上千来统计,因为它的课程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再看一下中国的课程你会发现问题在哪里?我们这边主要是什么课程?主要是学术课程,其他方方面面的内容则没有。

如果我们从教育公平这个角度来讲一下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内容的话,这里边就涉及很大一个问题,只有一部分人是可以上大学的,而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上不了大学的。按我们现在来看,应该是大多数人上不了大学。我们现在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达到20%多一点。如果100个学生进人中学,只有20个人上大学去了,其他80个人是陪着20个人在那里读书,那20个人上了大学功成名就,我们假设他们算一种成功,其他80个人的教育就出现问题了。我陪你上大学,结果你上了大学,而我学到的东西对我生活和职业需求,没有多少用处,实际上我就是陪读,最后一脚被踢开了。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对80%的人公平不公平?这在课程设置里面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现在研究也发现,学校的学术课程,在学生里面只有15%的人是适合学习学术课程的,你不需要给他更多的启发和诱导,他本来就具有这方面的潜力,课程对他不是非常难,而且他有这方面的兴趣。其他一部分人,学术课程不是他擅长的,他的能力倾向不在这一块,但是他可以通过努力、勤奋来补偿,最后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还有部分人是不擅长学习学术课程的,他们的潜质在其他方面。但是我们学校里只有这样的课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真正具有学术倾向的在那里面只有几种。加德纳的理论还在补充完善,只是我们心理学现有的认知结果,有的说是8种,有的说是9种,实际上在研究过程中也许会发现更多的我们人类体现出的智能。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现有的课程设置对很多学生是严重的不公平。像我们原来讲的资源配置、城乡差异、区域条件、家庭背景,这方面的不公平先不讲,如果大家进同一所学校,这个学校里设置同样的课程和师资,对学生进行同样教学的时候,这里边已经有一个不公平了,因为学生是不一样的人。

在美国中学课程里面你会发现涉及这个问题。在第一栏“语文”,它是好几十门课的,它的中学搞的是学分制,换句话说,你是想考复旦等这类文科大学的,那么语文的要求标准非常高,你就在这几十课里面选学术性比较强的课程。还有一类语文课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没什么挑战性,你只要跟着上课,做练习,做作业,最后也可以拿学分毕业。这类课程不是为上大学的。学生要么上大学,或上大学文科专业,也有不准备上大学的,他在中学课程里面可以选择的。虽然大家都学的语文,但是你发现要求的水平不一样,最后结果不一样。

后面的数学、外语、科学、社会都涉及这个问题。还有我刚才讲的,你只设学术类课程,而不设别的课程。忽视许多小孩子的兴趣。有一些小孩可能动手能力比较强,但在我们这个课程培养里面把他们忽视了。每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上生活,社会生活实践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学校里并没有教给他,我们只是搞了一个学科知识方面的统一毕业标准。

一个美国大一学生,你问他朝鲜在哪里?这个美国学生说我不知道。中国学生觉得很简单的问题怎么不知道呢?他说我没学过。那你说地理知识或者历史知识很差劲,他说没有,我历史拿的还是90分。如果你看下他的课程设置你就会发现,他选择的社会一栏的学科里面,有很多学科的,他只要凑够8个学分即可。他选的课和世界历史、世界地理或中国、朝鲜地理是没有关系的,他可能选的美国史,或者是拉美历史的什么内容,他照样可以学得非常好,但是他没有选这块内容,按他的考核标准他仍然是很优秀的学生。按我们中国的要求,这么简单的知识搞不明白,这个学生是不是素质太差了。但他的知识结构跟我们的不一样。你课表中看到美国学生在他的学业里面有非常大的选择自由度。看到这个课表跟我们的课表以后,你会发现有一个导向——教育学里面讲的价值取向,一是个人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所谓的社会本位论更多强调的就是我们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把它反映到教育目的上,通过课程来实施。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学术性人才,创新性的,或者说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我们就把这种课程面向所有的学生去施加。

但你会发现这没有考虑到相当一批学生个体的需求。如果这个课程设置里面,是按照个人的需求来设置。你有什么样的需求我就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最后会造就成为各种不同的人。从这一点上我介绍一下美国人的教育理念。在它的教育理念里面首先强调个体的观念,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个体主义。美国人讲的“个体主义”跟我们中国人讲的自私自利,或者说利己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一般把它看成是一种伦理观、道德观,在它那里讲的更多的是政治观、哲学观。它认为个体是相对于其他团体、组织而言的一方,比方说我们讲的班集体,学校是一个组织,温州是一个地域,我们都是温州人,国家、联合国之类的,在所有这些分类里面,你会发现其中的一个个体与之相比是处于最弱势。

以此它的教育理念首先强调保证个体的权利,在个体的权利面对到集体、组织或国家的时候,应该放在前面的。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观差异非常大。它这个个体实际上指的是具体的一个人。它认为国家职能就是为了保障个体的利益的。当这种理念反映到学校教育里面,就是把个体的需求放到第一位。

我们在座的几十个人,可能有3种需求,也可能有5种需求,也可能是50个人有50种不同的需求。有50种不同的需求教育怎么办?这就给教育提出来的要求非常高,学校教育要把不同的需求都考虑到教育内容设置里面,然后去满足大家的教育需求。这样才是真正公平的。

如果以个体价值观的多元化来衡量学校教育的时候,学校就非常难做了,最终学校就设置了大量的课程内容由学生选。美国在解决教育公平的时候,在学校教学内容设置上把个人的选择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个跟我们的差异非常大,优点也有,缺陷也有。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主题讲解

单中惠教授:在前阶段我曾经搞过一个课题,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的研究,最近也在搞基础教育公平政策,主要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考虑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产生一个观点、想法,就是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永恒的主题。对我国目前来说基础教育公平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一个永恒问题。因为教育公平对每一个社会,对每一个国家都会存在这个问题。当然对我国也不例外,刚刚折延东老师也谈到了,我国也有教育公平方面的一些问题,或者有些问题可以尝试进行探讨。在考虑基础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制定相关的基础教育公平的政策,来面对教育公平的问题,提出我们的对策、措施等等。教育公平的政策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根据不同的实际来制定相关的一些政策。

我前段曾完成一个课题,最后出了本书,书名叫《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这本书我原来的题目是《外国基础教育政策的研究》,后来由于出书的原因,就把我的书名改了,改成为《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实际上我们是国内比较早研究国外的基础教育政策的问题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曾经考虑过一个问题,影响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政策有哪些因素?当初我们考虑的大概有8种因素会对基础教育政策产生影响,当然这是从国外的角度,从国际的视野来看,这些因素当中我们中国也可以参考、借鉴的,有8个因素。

第一是社会时代因素。因为教育公平的现象,它在不同的时代肯定有不同的表现,或者讲不公平、公平,不同的时代肯定有不同的表现。就像折延东老师刚才讲的,在美国不公平表现在一个中学的课程设置表上,它会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时代会对教育公平政策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我们当时考虑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是党派政治。这是国外的一个特点,像美国的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他们在某些问题上是相对的。比方说像英国,工党是支持在中学阶段搞综合中学政策的,保守党是反对的。因此在国外的基础教育政策方面,党派政治表现非常明显,在研究国外的基础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党派政治的影响。

第三是经济发展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相对会促进教育公平,因此经济的因素也会对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