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罗山思踪——温州大学学术沙龙(第一辑)
18692500000039

第39章 梯度理论与温州产业转型升级(2)

梯度理论到底对温州的产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温州产业现在面临的转移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我们先看这些年来,温州的传统产业发展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压力?

一是成本的压力问题。温州是人多地少,温州的地而且是很不好用。温州百分之七十几是山地,温州又叫“七山一水两分田”。我们的平原只有百分之十几。这一点我们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都是一样的,唯独江苏省是平原地带,江苏省的发展实际上有它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土地在温州市变得非常昂贵、稀缺。传统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现在很多的产业、企业要发展没有土地,即使有土地也买不起。目前工业土地大概要250万一亩,很多中西部的地区是两三万,只有我们的百分之一。除了土地之外,劳动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当然对劳动力需要很大,但是现在的劳动力的成本是越来越大。当然,除此之外,其他的成本也处于不断上升之中。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苦不堪言。

二是竞争的压力。一方面我们的传统产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在加剧,这里的外部包括亚洲的很多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像越南、印度,这些周边的国家他们也在发展,也在学中国改革开放,他们的竞争力上来了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就加剧了。

同时我们的内部的竞争压力在加大。我们的传统产业现在面临着叫过度竞争。在这是说一个行业里面的企业太多了,每一个企业都是微弱利润在维持,互相杀价,杀到大家都没有利润。刚才朱教授也讲到了,我们的成本是最低的,利润也降到了最低,很多的企业就是处这样一种状况,竞争的压力非常大。

三是政策的压力。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上世纪80年代。按照邓小平同志说的,先是把东部发展起来。到了上世纪末,国家看到了东部优先发展起来了,但是区域经济的差异越来越大,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时候开始要发展中西部。

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家不断地推出很多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西部大开发、东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等等。目的也就是原来政策都给东部了,现在中西部也要照顾到,中西部发展起来了,它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中西部现在在快速的崛起,我们东部的优势实际上相对就减弱了,竞争力就会受到挑战。另外就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的压力特别大。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原来温州的企业都是劳动力很廉价,不用买社保,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休息天也没有的,拼什么?拼的是我们的勤劳,实际上就是严重透支。但是现在不行了,虽然我们的成本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现在最低工资也在不断地提高,原来是廉价劳动力的,我们叫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现在是不可能的。

传统产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现在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原来温州很多的产业现在都要被限制整顿甚至要被赶出去。比如说,龙湾有两个非常典型的产业,一个是合成革,一个是不锈钢。这两个产业对龙湾的工业经济起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它对环境污非常大。所以龙湾那一带有钱的人全部在温州市区(鹿城区)买房子,搬到市区来住了。应该说龙湾在产业环保问题上是非常典型的,但不限于龙湾。

四是外部招商引资的诱惑。对我们的传统产业有影响。中西部国家给政策了,中西部要发展,政策给了,钱投下去了,基本建设发展起来了,当然要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呢?到东部去招商引资。中西部这十来年加大了对东部地区的招商引资的力度。我们很多的企业也是挡不住诱惑,人家的土地太便宜了,几万块一亩,甚至有些地方就是白送。引过来再说,引过来,产业发展起来对当地有贡献。甚至于现在东部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也在加大对东部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

简单说就是丽水到温州来引资,文成、泰顺到瓯海来引资。我上个月去江苏最大的一个县,有两百万人口的江苏苏北的沭阳县,他们请我去讲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问题,有1000多人听我讲课。我觉得他们的招商引资政策力度真的是大,他们成立了60个招商团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到浙江省来招商引资,我们温州的很多企业已经跑到他们那里去。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一些产业的动向很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说,温州一个不怎么大的产业,紧固件产业,现在有几百家企业向江西的万年县转移了,万年县提出要打造中国最大的紧固件生产基地。还有刚才讲的不锈钢管这个产业基本上处于整体转移的过程,如部分迁到丽水,但我觉得温州污染的产业,向瓯江上游山清水秀著称的丽水转移,这种转移,我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在我刚刚出版的一本书里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欠发达地区不计后果到发达地区引进污染的产业,最后一定是得不偿失的。除了丽水,还有福建及其他地区,现在不锈钢产业已经大部分都迁移出去了。还有我们的制鞋业,这是我们温州最大的产业,以奥康为首的部分企业向重庆璧山转移,以康奈为首的部分企业向俄罗斯转移。这些动向实际上反映出我们现在的传统产业在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们要选择的也是产业转移。实际上产业转移对温州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就曾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产业就是灯具产业,当时曾经非常红火的中国最大的灯具市场整体向广东中山古镇整体迁移过去,而现在面临的则是更多的传统产业在转移。温州怎么面对这样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以后我们如何面对转型升级的问题?实际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说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来看产业转移的规律,温州和沿海一带都是一样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承接世界制造业,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按照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三四十年基本上要形成转移,我们现在应该说已经到了这个临界点,人家的产业是这么转移过来的,我们的产业也一定要转移出去,这是一种规律。

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字,2010年温州的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这几年人均GDP在不断地增长。当然,美元在贬值人民币在升值,用美元来算这个数字会增长的更快。人均3000美元是一个临界点,3000美元以后产业调整的进程将加快,这几年温州实际上已经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很大压力。

刚才朱教授讲到了温州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产业实际上一直非常稳定,我曾经说叫超稳定。80年代什么产业,90年代还是什么产业,21世纪初还是什么产业。我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工业产业中的前五位多年来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我们现在搞得好的还是制鞋、服装、低压电器这些产业,弄来弄去还是这些产业。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如果不调整,经济就会滞后,我们的GDP增长率全省倒数第一也是在所难免,这本身就是一个客观要求。

但是,我们现在碰到的就是我们的传统产业如何生存的问题?

我研究了台湾的经验,实际上我觉得我们研究外部的特别是台湾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虽然台湾的区域非常小,但是,它的发展是走在大陆的前头,台湾的经济发展也是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发展。但是,它现在又回过头来,又把传统产业拎起来,最近这几年一个动向就是台湾的传统产业又枯木逢春,发展得非常好。

我们知道,在经济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我们经常说夕阳产业这是不对的,技术它会被淘汰,但是产业不会淘汰。我们说制鞋业是夕阳产业吗?如果说制鞋业是夕阳产业就意味着我们以后走路不用穿鞋子了,但是只要我们人类还存在,我们就要穿鞋子,穿鞋子就需要制鞋行业,它的市场就一直会存在。

所以,传统产业实际上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受时代潮流的影响。现在有很多新的产业以前是没有的,但是传统产业是一直都是有的。不管我们的生活形态怎么改变,我们的吃、喝、用、穿永远有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是永远存在、持续存在、大量存在。我们很多的产业实际上市场是很稳定的。但是有一点,因为新的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这些传统的产业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改造,我们叫产业升级。现在还有一个概念叫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企业,这样传统企业就重生了。台湾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造纸业应该是非常传统的产业,台湾有一家公司叫永丰余公司,它是传统造纸产业,现在发展得很好,这几年的股价大涨。为什么?它一方面向新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造纸也向新的领域发展,原来是造纸的现在控制了造纸的源头就是纸浆,甚至于抓住了碳权,以后靠卖碳权也可以产生很多的效益。按照台湾的经验,传统产业实际上完全可以升级。我们再来看温州的产业,温州如果还只停留在我们产业链当中一端是很糟糕的,我们叫微笑曲线。什么叫微笑曲线?两边是翘上去的利润好,中间是低下来的利润薄。现在大量的企业停留在微笑曲线最下面的这一块是最糟糕的。

那么我们的传统产业该怎么升级?

传统产业,如果要向两端发展,也就意味着我们制造这个环节是要转移出去的。现在还有一个概念叫虚拟经营,温州的美特斯邦威、森马公司为什么发展很好?它搞的是虚拟经营,它不做生产,而是重点放在设计、品牌、营销上,把生产让给外部的企业来做。制造没有了,我们的土地就腾出来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腾笼换鸟”。就是把老的鸟换走把新的鸟接过来,就是我们要有新兴产业兴起。

新兴产业兴起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内源先进产业衍化。就是我们传统产业通过自我改造来进行的转型升级。我们可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可以去搞研发、技术开发、技术集成、投融资,可以做品牌、物流、电子商务、管理,这个就是内源先进产业的衍化。

还有一种是外源优势产业的镶嵌。就是直接把人家的先进产业引过来,就是温州也要去招商引资。但是温州人的特点、温州经济发展特点决定我们要去招商引资非常困难。

我们说改革创新是温州人的精神。但是温州人也有它排外性比较大的这样一个弱点。温州的经济按照史晋川教授说法就是熟人经济,不熟不做,这样很不利于招商引资。我把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进行比较,苏州模式是外生的,苏州引进了世界500强的大批企业。但是温州很难,当时我们温州的王建满书记,他说要引进10个世界五百强,最后是把可口可乐罐装生产线引过来才硬凑足了10个。说明我们温州招商引资是非常的困难的。我认为温州新兴产业的兴起还是靠我们自己。而且温州稀缺的土地也使我们没有办法像其他的地方用土地来满足招商引资。在这个问题上,温州的政府要做些什么?我认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政府要搭建三大平台,这也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一,技术平台。温州市委市政府也认识到这一点,花大力气在支持我们温州大学。应该说温州大学这几年特别是应用性学科的发展很快。但是靠温州大学还是不够,目前温州非常缺乏的就是技术平台。

第二,智力平台。我们需要人力资源,温州现在的环境特别是温州房价高也是我们引进人才非常困难的原因之一。

第三,现代服务业的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特别是投融资平台。人家说,温州民间资本非常雄厚,但是民间资本没有很好的得到利用,这是因为温州缺乏有效的投融资平台。

最后我讲一下,我们温州政府它的政策有什么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产业升级的一个困惑。李强书记2002年的时候提出了要打造国际性轻工城,就是要把我们的传统产业发展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我们要成为国际性的轻工城。但是2005年王建满书记不主张这个,他是从萧山过来的,他说要招商引资,我们的传统产业不行,当时提出要发展重化工业。后来王建满书记走了,邵占维书记提出要搞虚拟经营本土化。因为现在很多传统产业搞虚拟经营,制造产业出去了,我们产业空心化了。对此我非常纳闷,虚拟经营本来就是要把我们制造这一部分拿出去的,又本土化,又把它拿回来。

从这些领导提出来的一些口号、政策,实际上看出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再来比较“十五”、“十一五”,就会发现我们的“十五”、“十一五”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都没有达到。

那么“十二五”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发展?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放弃低端,虽然低端对我们来说,本身确实有非常留恋的地方。但是与其我们说成本降到最低,利润也降到最低来苦苦支撑还不如把它放弃,这个要下大决心要放弃,要发展。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把我们的资本很好地利用起来,我前面讲到的,政府要搭建三大平台,其中非常重要的投融资平台。温州非常雄厚的民间资本不能很好地利用起来,我们是无法形成转型升级的。因为我们无法依靠外来的资本,还是要用我们的资本来实行转型,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地方。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