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18850300000005

第5章 建立共同的团队愿景与价值观(4)

一、团队精神的基础—个性自由

我在给一些企业讲授团队管理课程时,许多管理者都提到“如何培养团队精神”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团队”。就目前来说,中国大大小小的团队不计其数,人们也早已对这个概念耳熟能详。但是,如果我们深究“什么样的团队才能创造出最卓越的绩效”、“如何管理一个团队,才能真正提高团队效率”、“如何能够让团队成员发挥最大的潜能和工作价值”……对于这些问题,管理者恐怕就有些难以回答了。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追本溯源,让我们的思维和视角重新回归到“团队”的理解上来。《团队的智慧》的两位作者—琼·R.卡扎巴赫和道格拉斯·K.史密斯,都是来自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知名管理评论家,他们在其著作中特别强调团队成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一个团队要想高效能地运作,团队成员就必须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对同事的想法予以积极的回应,给其他成员提供最大的支持,并尊重他人的兴趣、成就、价值观念……总之,一个团队要想保持高效能运作,就离不开团队成员个性与自由的发挥。”

韦尔奇在执掌通用期间曾提出“运动团队”的概念,他认为运动团队通常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每一名团队成员都经过严格的选拔,根据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特质,来优化配置团队资源;

(2)团队中的任何一名成员,都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经验技能,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互补优势;

(3)团队管理者针对不同性格、特质的团队成员,要采取不同的培养与开发方式,通过精心设计和培养,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华。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对“运动团队”理论进行了一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团队管理的实践中。最后我得出这样一个惊人的结果:相对于一般性团队而言,运动团队所创造的团队绩效是前者的3~4倍!

团队绩效来源于哪里?就其本质而言,团队绩效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的个人劳动成果,其次才来源于整个团队的集体劳动成果。一言以蔽之,团队所依赖的是所有团队成员个人成就的总和,而这个总和就是团队的集体成就。

对于团队管理者来说,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其基础就在于尊重员工的个性和自由。因此,在团队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尊重员工的兴趣和成就,给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工作岗位,根据员工的特长和优势进行相应的培养和开发,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就。

二、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团队存在的目的,在于为组织整体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注重员工个性和自由的发挥,尊重员工的兴趣和成就,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团队整体效能超越所有团队成员个人绩效的总和,实现“1+1>2”的理想效果。于是,我们不得不引申出团队管理中的一个概念,即团队的“协作精神”。

我每次到一些企业去讲授团队管理课程时,都会向学员们列举联想和惠普的案例。有一次,联想和惠普组织了一次攀岩比赛,普惠队的理念是“个人素质+注意安全+共同协作”,而联想队的队员们则聚在一旁窃窃私语,团队士气看上去明显不如惠普队。

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比赛过程中接连遭遇几处险情,尽管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惠普队排除了险情,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由于他们排除险情的时间过长,因而在最后时刻意外地输给了联想队。联想队当时在窃窃私语什么呢?原来他们把每一名团队成员的优势和劣势都做了细致的分析,并针对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优化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体型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地完成了任务。

由此可见,协同合作、优势互补是团队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作为团队管理者,你需要意识到每一名团队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员工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互补性搭配,从而构建出一支优势互补的尖端团队,从而使整个团队产生整合后的聚变,提升团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实现“1+1>2”的团队效果。

三、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凝聚力

很多团队管理者问:“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认为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在于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这是员工由松散的个人走向团队成员最重要的标志。

在一个团队中,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奔着共同的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打造高效能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来源于团队成员“基于价值观的自律”(Values-based self-governance),意味着员工对团队愿景、目标、价值观的认可和推崇。我们很难想象,员工在一个没有任何展示自我才华的团队中,会自发地对这个团队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也很难想象,员工在缺乏协作意识的情况下会形成真正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1)能够不断激发和释放员工的才能和潜力;

(2)尊重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3)鼓励员工之间坦诚沟通,避免出现恶性冲突或竞争;

(4)根据员工的技能优势提供相应的岗位,并形成优势互补;

(5)确立统一的团队目标,并致力于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公司不能收拢人心,致使公司内部人心涣散,那么就注定不可能发展长久。北大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教授认为,企业兴盛与衰落的根本在于企业文化。说到底,构建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在这里,我想先列举一家酿酒企业的案例。这家企业曾是中国酒类品牌的领军者,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虽然一开始条件简陋,规模很小,可是员工都具有辛勤劳动的奉献精神。而正是凭借着员工对公司的情感与付出,也正是这种超强的企业凝聚力,促使这家公司在1963年的评酒会上一举成名,享誉国内外。

随后,公司确定了“团结创业,求真务实,奉献进取”的企业精神,并且以企业精神为导向积极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个员工,企业的凝聚力也在逐步加强。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家公司的领导者带领公司率先引入了市场机制,推出了几款创新产品。因此这些举措,公司也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公司又展开多元化经营,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十几家分公司。然而,就在这辉煌时刻,企业总裁忽视了凝聚力构建方面的工作,在迅速崛起的分公司里,员工完全没有继承企业以往的理念,包括人才质量、公司文化、技术革新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不久之后,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公司内部也是争议颇多。如果当时管理者能够认识到员工凝聚力的问题,引导员工的行为和思想,重新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也许问题就会得到遏制。

然而,这时候该企业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完全的“冷冰冰的雇用关系”。企业在车间安装了很多摄像头,而且在工作的各个流程将员工当作家贼一般防备着,在管理工作中看不到任何人性化、温暖的元素。这时候,再也没有员工会像最初一样将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翁”了,大家只是冷冰冰地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谈不上什么热情,也没有什么积极性可言。而在这种缺乏凝聚力的企业管理模式下,该企业也从此开始一蹶不振。

我想这个案例应该能够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了。那么,在具体行动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增强员工凝聚力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管理培训的经验,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