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美容减肥增高术
18860900000005

第5章 自我点穴按摩常用穴位。(1)

引子

虽然,人体上的穴位有几百个,但常用的穴位并不多。用于自我点穴按摩常用穴位就更不多了,只有几十个。本章介绍了头面颈部、胸腹部和上下肢常用穴位,供读者朋友自我点穴按摩美容、减肥、增胖、增高、丰胸健美、防治近视、保健和治病时选用参考。因腰背部自我点穴按摩不方便,用不上劲,故没有介绍腰背部常用穴位。

一、头面颈部常用穴位(共30穴)

(图4-1,图4-2)

百会:督脉部位: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之交点。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鼻塞、中风、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子宫脱垂等。

常用手法:点按、推、压法等。

上星:督脉部位:头顶正中线,前发际往后1寸处。

主治:头痛、眼痛、鼻炎、鼻出血、鼻塞等。

常用手法:点按、推法等。

神庭:督脉部位:头正中线,前发际往后0.5寸处。

主治:头痛、鼻炎、眩晕、精神病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阳白:足少阳胆经部位:眼平视,直对瞳孔,眉上1寸处。

主治:眶上神经痛、眼病、服睑下垂、面瘫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压法等。

印堂:经外奇穴部位:两眉毛联线中点。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健忘、感冒、鼻炎、高血压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推法等。

攒竹:足太阳膀胱经部位:眉头内侧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流泪、近视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鱼腰:经外奇穴部位:眼平视、瞳孔直上眉中心凹陷处。

主治:近视、眼帘下垂、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部位:眉梢外侧端凹陷处。

主治:近视、眼病、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睛明:足太阳膀胱经部位:闭日,在眼内眦角上0.1寸处。

主治:近视、远视、散光、色盲、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炎、迎风流泪、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瞳子露:足少阳胆经

部位:眼外眦角外侧约0.5寸处。

_主治:头痛、角膜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承泣:足阳明胃经部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下眼眶边缘上。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色盲、角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急慢性结膜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轻揉法等。

四白:足阳明胃经部位:眼平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处。

主治:近视,三卫神经痛、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鼻通:经外奇穴部位:鼻骨下凹蹈中,鼻唇沟上端。

主治: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法等。

素悟:督脉部位:鼻尖端正中。

主治:鼻炎、鼻出血、休克、低血压、心动过缀等。

常用手法:点按、捏法等。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部位:鼻翼外缘旁开0,5寸,鼻唇沟中取之。

主治:鼻炎、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人中:督脉。

部位:人中沟中,上1/3交界处。

主治:中暑、昏迷、休克、癔病、晕车、晕船、癫痛、口眼歪斜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掐法等c地仓:足阳明胃经部位:口角外侧旁开0 4寸处。

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承浆:任脉部位:在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颏唇淘中央凹陷处。

主治:牙痛、牙关紧闭、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压法等。

通天:足太阳膀胱经部位:头正中线人发际4寸,再旁开1.5寸处。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慢性鼻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推法等。

率答:足少阳胆经部位: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处。

主治:偏头痛、眼病、眩晕等。

常用手法:推、点按、揉法等。

耳门:手少阳三焦经部位: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牙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听宫:手太阳小肠经部位:张口时,耳屏正中,前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聋哑、中耳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听会:足少阳胆经部位:听宫下方,耳屏间切迹前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聋哑、牙痛、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上美:足少阳胆经部位:颧弓上缘,下关直上,开口有空处。

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牙关紧闭、牙痛、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下美:足阳明胃经部位: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主治:牙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颊车:足阳明胃经部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牙痛、腮腺炎、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大迎:足阳明胃经部位:颊车前约1.3寸,闭口鼓腮,当下颌骨边缘出现一沟形处。

主治:腮腺炎、牙关紧闭、牙痛、面神经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法等。

风池:足少阳胆经部位:颈后,枕骨粗隆直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主治:感冒、头晕、头痛、服病、耳鸣、耳聋、鼻炎、高血压、偏瘫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风府:督脉部位:后发际正中上1寸处。

主治:四肢麻木,颈项痛、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眩晕。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擦、捂法等。

太阳:经外奇穴部位: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I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感冒、眼病、面神经麻痹、耳鸣、耳聋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二、胸、腹部常用穴位(共18穴)。

(图4—3)

天突:任脉部位:前正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

主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华盖:任脉部位:前正中线,天突下2寸,当胸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

主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中府:手太阴肺经部位:在锁骨外端下约1寸,距胸骨正中线6寸处。

主治: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拍法等。

云门:手太阴肺经部位:锁骨下缘,距胸骨正中线6寸处。

主治:咳嗽、胸痛、胸闷、哮喘、肩周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拍法等。

膻中:任脉部位: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主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胸痛、胸闷气憋、乳腺炎。

常用手法:点接、揉、拍法等。

上脘:任脉部位:前正中线,脐上5寸处。

主治:胃炎、胃痉挛、溃疡病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摩,推法等。

中脘:任脉部位: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下脘:任脉部位:前正中线,脐上2寸。

主治: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呕吐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摩、推法等。

神阙:任脉部位:脐窝正中。

主治:慢性肠炎、中风、中暑、腹胀、腹痛、肠粘连等。

常用手法:点按、摩、揉法等。

盲俞:足少阴肾经部位:脐中旁开0.5寸处。

主治:胃痉挛、肠炎、便秘、痛经等。

常用手法:点接、推、揉法等。

夭枢:足阳明胃经部位:脐中旁开2寸处。

主治:肠炎、腹痛、子宫内膜炎、便秘、月经不调等。

常用手法:点按、推、揉法等。

气海:任脉部位:前正中线,脐下1.5寸处。

主治:神经衰弱、腹胀、腹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

常用手法:点按、推、揉法等。

美元:任脉部位: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

主治:腹痛、腹泻、尿路感染、肾炎、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盆腔炎、子宫脱垂、遗精、阳痿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水道:足阳明胃经部位:脐下关元穴旁开2寸处。

主治:肾炎、膀胱炎、小便不通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中极:任脉部位: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妇女不孕、盆腔炎、尿路感染、肾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捂法等。

曲骨:任脉部位: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之上方。

主治: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膀胱炎、遗尿、遗精、阳痿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气冲:足阳明胃经部位:脐下5寸,曲骨穴旁开2寸。

主治:男女生殖器疾病、疝气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冲门:足太阴脾经部位: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旁开3-5寸处。

主治:子宫内膜炎、遗尿、睾丸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