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19042100000009

第9章 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机制改革(3)

在狠抓图书生产的同时,坚持“二为”方向,努力放大社会效益。2009年和2010年共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目录》59个品种,先后进入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家书屋,其中为宁夏农家书屋工程整理配送宁版图书455种。大胆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实施了“文化图书进宗教场所”工程,共为全区207个宗教活动场所配备图书25.8万册,码洋608万元。

(三)强化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突出抓经济发展这个重心,强化经营管理,积极挖潜增效,保障经济健康运行。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强化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大力压缩费用支出;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控体系;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机制,全面提高员工素质;遵循经济运行法则,不断整合优化资源,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以项目建设拉动产业发展,建立项目库,加强投资管理,积极争取落实项目资金;紧扣出版主业,以延伸出版产业链为目标,大力实施多元化战略,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的重大突破。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比2008年增长123%,全年实现可支配利润与2007年同口径相比增幅达129%。2010年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比2009年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比2009年增长518.45%;净资产收益率为14.18%,排在全国同行前列。2011年营业收入比2010年增加11.89%;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6.89%。

思路决定出路。发挥能动性,让创意出产品,向市场要效益。过去,主要是靠出版教材度日,教材收入占总收入的87%。改制后,集团公司将教材租型出版业务全部划归一个部门,削去子公司最后一点依靠,将子公司逼向市场找项目创效益。教育出版社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另辟蹊径,深度开发校本教材、高职高专教材等板块,通过量的不断加大扩张市场。阳光出版社公司利用自身优势,与影视界携手将本版图书转化为影视作品,《菊花醉》已被著名导演张纪中相中,列入2011年度开机拍摄的大戏。《菊花醉》的姊妹篇《金羊毛》也于2011年开机拍摄。教材中心和新华书店积极推广人教版高中教材光盘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网络教材,成为教材发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第23次全国中小学教材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荣获“义教课标教材市场工作先进单位”“高中课标教材市场工作先进单位”和“高中课标教材配套光盘发行先进单位”三项殊荣。发行公司与各出版单位建立了有效沟通机制,提高了图书首印数量和自费图书的市场转化率。《宁夏画报》实业有限公司和黄河艺术广告装饰公司积极面向社会承接业务,在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上,《宁夏画报》实业有限公司荣获“文化旅游影视产品展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览展示奖”,黄河艺术广告装饰公司荣获“会展优秀设计奖”;在第21届全国书博会上,黄河艺术广告装饰公司荣获“优秀设计奖”。

多元化经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植下一“种”,收获一“枝”。宁夏黄河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以图书出版用纸供应为核心,大做“纸”的文章,2009年公司实现纯利润350万元,2010年公司实现纯利润373.3万元;涉足新能源,胜利南街CNG加气站开业一年实现纯利润163.79万元,成为集团公司一个稳固的经济增长点。自治区新华书店积极推进混业经营,在惠农书店先行试点融电教产品、数码产品、文化用品于一体的文化超市,成为全区第一家电教、数码、文体超市。灵武市新华书店挖掘自身资源,开办新华英语教育培训学校,已招生四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集团公司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本版新书收入比例提高到39%,其他营业收入比例超过了20%,而教材收入所占比例降到了40%以下。

三、发展规划

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把体制机制改革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打造精品图书生产和提高发行市场占有率作为保增长的主要途径,把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夯实跨越发展基础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手段,把全面提高“双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管理机制、主业生产、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多业并举等多方面实现突破与跨越,切实构筑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企业文化,增强集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打造主业突出、经营多元、人才汇聚、实力雄厚,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大型出版传媒企业,成为开拓伊斯兰世界出版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总体思路是:通过“123456789”战略的实施,实现重点突破,科学发展。

具体方略是:围绕一条主线,即做大做强内容产业这条主线;拓展两个市场,即国内市场和伊斯兰国家市场;形成三个互动,即出版与大文化产业互动、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互动、国内经营与国际经营互动;实施四大工程,即文化图书进宗教场所工程、重点精品特色与市场图书出版工程、数字出版工程、全民阅读工程;打好五个战役,即科技提升战役、精品图书战役、人才团队战役、产业突围战役和地域突破战役;抓好六个突破,即图书出版实现规模化突破、数字出版实现商业化突破、重要经营实现集约化突破、企业发展实现多元化突破、支柱产业实现结构性突破、增长方式实现质效型突破;实现七个转变,即积极推进思想观念的细节化转变,稳步推进体制机制的企业化转变,大力推进产品结构的市场化转变,合理推进优质资源的集约化转变,着力推进人才队伍精英化转变,努力推进经营管理的法制化转变,加快推进运营市场的开放化转变,以“七化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好八个功课,即市场经济课、企业管理课、资本运营课、资源开发课、战略战术课、监督规范课、人才培养课、企业文化课;建设九个项目,即制度系统建设项目,数字出版网络传媒综合平台建设项目,中小学教材印制改造升级项目,新华书店基层网点建设项目,新华书店乡镇社区流动售书车配置项目,基层新华书店设备更新项目,集团战略发展综合研究项目,主业资源多元化利用研究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项目。

第三节非时政类报刊改革

201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19号),标志着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011年6月29日,中宣部组织召开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积极稳妥地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进行动员部署。2011年7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听取了中宣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汇报,研究部署了我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决定成立以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昌平为主任的宁夏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办公室。2011年7月2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同志主持召开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第二次会议,研究了我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具体工作。2011年8月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屈冬玉主持召开了全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杨春光常委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2011年9月,涉及改革的18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订了改革方案,经主管主办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自治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办公室。自治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办公室汇总各单位上报的方案内容,认真研究、深入探讨,多次召开办公室会议,研究制订了《宁夏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2011年10月9日,改革方案提请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后,10月12日分别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出版总署审批。2011年12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对〈宁夏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我区改革方案,宁夏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主流舆论阵地,推动我区报刊出版业科学发展。

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一是分期分批按照规范的程序转制,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二是整合出版资源,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有效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培育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公司,使之成为报刊出版业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三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四是贯彻落实报刊出版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执行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主管主办资质、内容导向、资本来源、资产规模等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报刊出版资质和违规出版以及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报刊出版单位,切实提高报刊出版业集中度。

第一批改制单位(共18个):一是《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7个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新消息报社、法治新报社、小龙人学习报社、新知讯报社、现代生活报社、《看天下》编辑部、《博客天下》编辑部。二是银川市委机关报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银川广播电视报社。三是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由神华宁煤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神华能源报社、《神华科技》编辑部;隶属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宁夏画报社、财经天下社、《名汇》编辑部、《新魅力》编辑部。四是文化、艺术、生活、科普及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报刊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宁夏广播电视报社、《收藏界》编辑部、《中华奇石》杂志社、《石油化工应用》杂志社。完成时限:2011年6月~12月。

第二批改制单位(8个):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完成时限:2012年8月前。

对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主办的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改革,待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另行制定的具体改革办法出台后,组织实施。宁夏共有23家此类性质的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