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清真产业与认证
19062600000016

第16章 清真产业(9)

关于清真饮食标志的形成,民间也有大同小异的传说。元末明初,朱元璋起义军在河北沧州与官兵打仗。一天,一名起义军军官被砍伤,倒在野外生命垂危。有位回族村姑看见,就把他背回家中护理调养。起义军军官千恩万谢,告别时嘱咐说:“再遇打仗,你们回回家门口挂上汤瓶壶,我们就知道了,一定尽力保护。”后来,明朝回族穆斯林常胜大将军常遇春知道了这件事,发布规定:“凡我回回者,都挂汤瓶也!”自此,回族人家挂汤瓶的做法蔚然成风,久而久之,回族人开的饭馆、饮食摊点及其他回族经营场所也挂起了汤瓶,并由原来的汤瓶改成了画有汤瓶图案的木牌,相沿成习。

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很多回回穆斯林高级将领,那时民间广为流传“十大回回保国”的故事。建立明朝后,七下西洋的郑和及其随员马欢、费信、哈三、马德鲁丁、马沙亦黑、马哈麻等,均系穆斯林。穆斯林有功于明室,明室对穆斯林也给予尊重,包括照顾他们的特殊生活习俗,同时在赋税、安全、住宿、贸易等方面给中外穆斯林使臣商队提供优惠待遇。仅北京宣武门外,以宰牛为业的穆斯林就达上万人,明代成为我国清真饮食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朝南京户部主事张班,永乐十一年奉圣旨到宁夏镇压当地叛乱。归来时他将一些回民贵族带回南京,安置在现在的水西门一带。当时这些回族大多姓陶、马、丁、姚、哈、莫、白,于是,久而久之此地便形成南京回民最早的聚集地——七家湾。有一家回民兄弟以打野鸭子销售为生,有时,鸭子打多了,没卖完便腌起来保存,后来改善了工艺,形成有名的南京板鸭。

4、饮食文化的奇葩

明代全国各地穆斯林烹制的清真饮食已很有名,皇宫内专设清真御膳房。很多民间穆斯林厨师被请入皇宫主厨。在北京牛街居住了七八代的穆斯林老人梁德山师傅,世业执厨,其祖于明永乐时因善冶膳,得到朱棣的嘉奖,赐号“大顺堂梁”。徐霞客到云南旅游时,品尝过穆斯林马云容在家里制作的牛羊杂碎。清真饮食的清洁美好给徐霞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吃遍华夏的他由衷地赞道:“肴多烹牛杂羊杂,割脯而出,甚清洁。”

清朝是清真饮食的成熟时期。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吃的都是涮羊肉。乾隆执政时,经常巡游各地。所到之处,都要寻求天下美味,很多民间清真小吃被引入宫中,经过口味调整和烹制再加工,成为宫廷名吃,然后又流行于市。乾隆最宠爱的香妃是穆斯林,所以宫中专门配备了一名叫努伊玛特的维吾尔族厨师为香妃做饭。香妃最爱吃抓饭、炒洋葱、油香等,使油香逐渐成为宫廷御点。香妃随乾隆南巡,寻求清真饮食美味,客观上促进了清真饮食的发展。

至道光年间,全国回族穆斯林人口已有200余万,全国各地都有清真餐馆。山西太原的清和元、安徽安庆方顺兴筵席馆创办于清初,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陕西西安辇止坡老童家羊肉店创办于乾隆年间,辽宁沈阳马家烧麦馆、河北保定马家老鸡铺创办于嘉庆年间,北京的月盛斋创办于道光年间,天津的鸿宾楼创办于咸丰年间,湖北老河口市马悦珍餐馆、河南开封马豫兴鸡鸭店创办于同治年间,江苏南京蒋有记餐馆、湖南长沙李合盛餐馆、天津白记饺子馆、北京东来顺羊肉馆创办于光绪年间,还有创办于1891年的上海洪长兴、清末的西安老孙家牛羊肉泡馍馆等。这些百年清真餐馆,以独特的经营理念、诚信服务和美味菜肴,传扬着清真饮食文化。

民国时期,全国已经形成稳定成熟的清真饮食市场,清真菜的品种档次进一步提升。天津陆续出现了经营高档清真菜的“十二楼”。南京约有穆斯林3万人,其中从事饮食业的就有近万人。在河南开封,20世纪30年代鼓楼一条街仅穆斯林开设的餐馆就有20余家。西北各主要城市牛羊肉泡馍餐馆如雨后春笋。大量流动商贩出售清真小吃。1949年以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发掘、创新、引进了一大批清真菜肴和小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餐饮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清真菜肴达3000余种,清真小吃500余种。清真菜点、小吃不但上了国宾宴席,还进入国际餐饮市场,许多穆斯林厨师频频出国主厨,充分展示了中国清真饮食的魅力。清真饮食,承袭千年,飘香溢彩。

(五)清真饮食餐饮

1.清真菜

清真菜是我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中2000多万穆斯林日常食物,在中华大菜系中独成体系。

清真菜,风格独具,鲜嫩清香,久食不厌,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非穆斯林各族人民也喜吃乐尝。清真菜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伊斯兰教把家畜和其他动物分为可食和禁食两类。反刍的,吃草的兽类,吃谷子的禽类都能吃。比如牛、羊、驼、鹿、兔、鸡、鹅、鸭、鸠、鸽以及水中的鱼、虾等。相反,吃肉、不反刍、凶猛的兽类,吃肉、性情凶暴的禽类都不能吃。比如驴、骡、狗、虎、豹、狼、鹰、鹞、猪等。烹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中国菜谱》清真风味分册的编写者指出,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清真菜粗略统计有两千多种。《中国菜谱》清真风味分册中共收集、整理了500多种。各地的清真菜,又都具有各地的地方风味。

北京的清真菜讲究爆、烤、涮。1903年摆粥摊起家的回族商贩丁德山(号子清),从1914年起创办以涮羊肉为主的东来顺羊肉馆,讲究用最肥美的后腿等部位的精肉,一斤肉切成60片薄薄的肉片。佐料芝麻酱、韭菜花、卤虾油、酱豆腐、辣椒油、酱油、葱花香菜等。这些佐料分别盛在小碗里,各人按照自己的口味调配。涮羊肉的关键就在于掌握“涮”的火候,不生不老,恰到好处。您只要夹起肉片在火锅的滚水里一烫,捞出来在自己随意配制好的佐料中蘸一蘸,入口鲜嫩不膻,美味无比。

上海有一道慈禧钦定的“它似蜜”清真菜。传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有一次,御膳房的厨师用精羊肉、甜面酱、白糖做了个清真菜,这个菜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慈禧吃了,询问厨师这叫什么菜。这道菜刚试制出来,来不及定名,厨师答不出名字来,灵机一动,随口反问:“这个菜口味可好?”慈禧高兴地说:“此菜甜而入味,它似蜜。”从此,“它似蜜”成了这道菜的名称。“它似蜜”从宫廷传到了民间,如今在上海市洪长兴清真饭店里,您就可以尝到“它似蜜”这道宫廷名菜。

“它似蜜”制作方法:采用羊后腿精肉或者羊里脊肉做主料,做菜的时候先把精肉去掉筋辦,切成1.5寸长、5分宽、半分厚的薄片,用盐、甜面酱、干淀粉拌和上浆,用旺火把锅烧热,倒进生油至六成热,下羊肉片并用筷子迅速扩散。油炸大约10秒钟,见肉呈灰白色的时候捞出,倒在漏勺里沥去油。原锅留油少许,把白糖、姜汁、香醋倒入,加进湿淀粉烧成浓汁,再把羊肉片倒入连翻几个身,让卤汁紧包肉,淋上麻油就成了。

云南清真菜风格特异,特别是名闻遐迩的山珍“鸡琮”,用清油加工的蘑菇,甜美滑润兼备,鲜香脆嫩少有,不亲品其味难以领略其独特风味。

宁夏滩羊肉鲜嫩肥美,不膻不腥。像那葱爆羊肉,制作快速,调料不多,清香四溢。宁夏厨师选用适龄的滩羊绵羯羊,按部位精制的全羊大菜,脍炙人口,久负盛名。更有新开设的“清真药膳”,把美味的清真菜和医药疗养结合起来,既强身健体、疗疾去病又品尝了美味佳肴。宁夏当地“红宝”枸杞与牛、羊、鸡肉同烹,艳丽醇香,甜美可口,并有健身壮骨、益气明目之功效。全国各地,好吃美味的清真菜还有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牛肉拉面、青海的红扒牛蹄、新疆的馕坑烤肉等等。

2.清真餐健康美味让百姓吃得安全

清真饮食文化的核心,“以养为本,以洁为要,以德为先”,清真饮食倡导“医食同源”,清真餐的许多食材既富营养又有利于保健。清真餐的主要食材牛、羊、鸡、鱼等以及土豆、萝卜、木耳、香菜等配菜,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有益健康。例:羊肉益气补血,萝卜宽中下气,木耳滋补强身。目前中国穆斯林集中的地区,也是长寿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新疆和田就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四大长寿地区之一。

回族美食讲究品质高洁,选料考究,肉食选取活体屠宰,面食以油炸为主,特色鲜明,堪称中国食林奇葩。

(1)回族大菜——全羊席在清宫御膳中,清真全羊宴席是继满汉全席之后的宫廷大宴席之一,非常盛行。当时宫廷为了照顾回族官员的习惯,增设了真膳房(即清真餐厅),每逢喜庆大典,宰牛宰羊,庆贺一番。吃全羊席时,桌上铺一蓝色桌布。全羊席也是宫廷招待穆斯林客人的最高规格宴席。

全羊宴是用整只羊的不同部位,或烤或涮,或煮或炸,烹制出不同口味、不同品名的菜肴。据清宫记载:厨师用一只羊可烹制出全羊菜260多种,如酥羊腱子、滑溜里脊、红松羊肉等;羊杂可烹制葱爆羊肝等,就连羊骨、羊蹄和羊尾都可烹制出六七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