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清真产业与认证
19062600000017

第17章 清真产业(10)

(2)馓子馓子这道油炸面食据传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代文豪苏东坡诗赞:“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该诗把馓子的色香味概括无余。回族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做工考究。一般要在面粉里加入红糖、蜂蜜、花椒、鸡蛋、香油,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放在盆中醒一会儿,当油锅热时,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数根,轻轻抻长,套在筷子上下锅,金黄色出锅。回族的馓子看上去黄鲜鲜,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脆甜甜,堪称佳馔。

(3)油香回族的油香种类很多,西北回族的油香有发酵面淡味油香、甜味油香,还有烫面油香等等。泉州、扬州等南方回族地区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等。回族在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净以保持“清真”,和面时很注意用料。炸油香时在发酵面里要适量调入香油、鸡蛋,并掺入少量的薄荷叶粉。炸甜油香还要掺入红糖和蜂蜜,然后搅拌在一起,揉成面团擀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状,用刀在中间切刻两三道。传说,油香上切二至三个孔是在穆罕默德创教时期,为避免宰一峰有功劳的骆驼,而在油香上切两个刀眼来替代。

回族在炸油香时,一般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炸时,忌讳未洗大净的人闯入。吃油香时,要掰着吃。

(4)盖碗茶“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老回回家的盖碗茶”,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一大特色。喝盖碗茶的花样甚多,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夏季以花茶为主,冬季以青茶为主。需要保健时可饮用“八宝茶”,配料有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开水冲泡,茶味浓酽甘甜,饮用时将盖与碗轻轻错位,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回族喝盖碗茶有一定的讲究,喝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如果客人当着主人面揭开茶碗盖,掏出茶中的红枣放入口中时,主人就明白了这是客人已经喝好了茶,不需要再添开水,并要告辞的意思。

(5)正宗宴席“九碗三行”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嫁娶的活动中,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九碗三行”是指菜上九碗,每碗大小相同,排列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成三行,故曰“九碗三行”。

这种宴席不仅摆法有讲究,上菜也有名堂,通常先上四个角的肉菜,称之为“角肉”;然后上四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名称要对应,称为“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一样,而花样和原料可以有所不同,比如东面是“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丸子”,但一边可以用牛肉,另一边则用羊肉,还可放鸡蛋、木耳等东西以示区别。最后上中间那碗菜,一般放凉菜,讲究的中间放火锅。

“九碗三行”的菜都不用过油炸,而用蒸、煮、拌、烹制,原料以牛羊肉及白菜、豆腐、粉条、木耳、黄花、鸡蛋、葱花、辣子和其他蔬菜。这种宴席的主饭是花卷、馍馍、米饭等,客人入席后,先倒茶,上干果碟子五六碟,多者十几碟,如葵花子、花生、水果糖、枣子、核桃、苹果、馓子、小麻花、油果等等,稍吃些后,立即上“九碗三行”的菜,由于这种宴席的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像手抓羊肉、清炖羊肉、清蒸羊肉、羊肉焖肚饭等等都是堪称脍炙人口、富有回族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吃来爽口而不腻人,自有一番风味。

拓展阅读: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祖国西部一方物华天宝的热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大西北的东部,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虽然宁夏的国土面积比较小,只有6.64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也不高,200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70亿元,财政总收入178.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人口也不多,现有人口623万,但是,宁夏的后发优势明显,更有小省区也能干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魄。

美丽的宁夏

回族222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6%、全国回族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满、蒙古、朝鲜等33个散居少数民族,各族群众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是全国民族团结的典范。位置不东不西,处在祖国版图的中轴线上;海拔不高不低,平均只有1090米;气候不冷不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风光旖旎壮美。中华母亲河黄河宛如一条玉带,397公里自南而北奔流不息,世代哺育着宁夏平原,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的盛赞;首府银川市犹如镶嵌在黄河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辐射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的区域化中心城市;以银川为龙头,一个新兴的沿黄河城市带(群)正在崛起,“黄河金岸”的盛世美景正在展现。

富饶的宁夏

具有丰富的光热、土地、水和矿产资源。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三位,引黄自流灌溉690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国家分配宁夏年可利用黄河水达40亿立方米,通过水权转换,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用水空间。宁夏已探明矿产50多种,以丰值度衡量,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六,人均产煤第三,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宁东地区是宁夏的优势集中区,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远景储量1300亿吨,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宁东煤电化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形成1.3亿吨煤炭、1700万千瓦发电装机、2000万吨煤化工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

神奇的宁夏

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更有塞上江南新天府的美景;既有神秘的西夏历史渊源,更有浓郁的回乡风情、醇厚的黄河文化。“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岳飞《满江红》、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等不朽诗篇使这方神奇的土地蜚声四海,已经成为祖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开放的宁夏

依托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通边达海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形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整套开放政策体系;依托长期相互交融的移民、游牧、农耕、回族伊斯兰等多种文化,形成了宁夏人不封闭、不排外、不保守,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开放包容心态;依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2008年9月7日)的政策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正在勃勃兴起。

奋起的宁夏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五优一新”产业集群,经济增长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宁夏建设“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国家20多个部委专门出台了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宁夏的改革开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标志着宁夏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宁夏的GDP已经突破1000亿大关,宁夏的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宁夏的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粮食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全国第6位,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为全国第5位,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绝对额是30年来最高的,宁夏教育“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经过了国家验收等。

备注:“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把宁夏建成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及“西电东送”火电基地,世界重要钽铌铍、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镁硅及其深加工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宁东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宁夏工业“五优一新”调整思路:“五优”指的是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一新”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