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41

第41章 教学模式改革()(20)

(1)很多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即使是参加创新性计划的学生,很多人也只是想在考研或保研中加分。

(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没有新意和突破,往往只会网上的抄袭、粘贴。

(3)基础知识不扎实。虽然学过很多课程,但是对一些基本原理仍是一知半解。

(4)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实践中往往虎头蛇尾,放弃追求,中途退出。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改革教学体制

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仍然沿用着多年以前的模式,实行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和创新。

因此,目前的教学体制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学生自主性学习要通过教师课堂讲解指导来实现,但不应当是以教师为主,应该由教师的“讲”转向“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2)限制每学期学分选修上限。

目前,大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很大程度和“填鸭式”教学有关。我校目前每个学期的学分选修上限是35学分,即十几门课,学生没有时间复习和做作业。除此之外,有很大部分的同学忙着出国英语考试。该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美国全日制本科学生最低要求注册12学分,大部分学生修15个学分,最多18个学分。超过19个学分必须由分管教学的院长仔细审核并签字后方可注册。据了解,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分选修上限都低于28个学分,不妨也可以借鉴。

(3)优化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的构建上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例如,增大选修课程比例,浓缩专业课程,开设综合课程,文理交叉,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等。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等方面应充分体现创新性。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具体操作可以包括:一是拓宽课程选择面,使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学习;二是实施主辅学位制度,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喜欢的辅修课程或者申请第二学位;三是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的课程,包括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把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多设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学校必须积极营造教学资源丰富特别是有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具体包括多媒体教室,装备精良的实验室,电子图书馆,全球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丰富齐全的数据库及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等,为推动研究性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5)向开放性大学发展。

大学应是开放性的,是面向社会并走向国内、国际的。应积极发展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校际关系并进行科学研究与合作。在资源的利用和面向社会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即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设备等条件,设立暑假短学期(美国叫Summer Section),对外开放。美国高校暑假短学期注册学习的除了本校的一些学生外,很大部分是一些中学生和社会工作人员。它的模式不能像中国的培训班,因为它必须有完善的教学系统和制度。每周隔天上23次课,不出现集中上课现象,毕竟学习是一个过程,还要有时间消化和吸收。

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创新性教学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导,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首先,教师要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和知识结构的前沿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第三,教师不应再满足于现状,更不能一辈子只讲一两门课,必须随时进行知识更新和自我充电。学校也应该多鼓励和资助教师进行必要的进修。例如,美国大学的所有教师,每5年都必须到其他学校进行1年左右的教学和科研交流,除了对方院校给予的酬劳补贴外,学校还发给半年的工资。同一课程每隔23年必须由不同的老师轮换来授课。这些措施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给教师提供一个轻松的教学和工作环境

学校应构建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尊重教师的个性风格与独创精神,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国外的教学环境相比,目前学校主抓的学生评教系统、考卷审查和督导制度无疑给教师造成紧张气氛和压力。

虽然学校在动员学生评教时要求学生端正态度,将自己平时所观察和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向学校反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情绪来完成评教工作,存在着“你不给我打高分,我也不会给你打高分”等思想,对平时严格要求的教师借机打击报复。另外,学校的评教系统和制度还应该改进,即后8周的课程只进行一半就开始评教了,教学管理部门给自己留足充裕的时间,对后8周的教师有失公平。相比之下,美国大学也实施评教,但是用的是纸质表格,最后一次课结束后由教师发给学生,学生花5分钟填表,完全是自愿性的,填完由一人负责交到学院秘书处。学院秘书最后把这些评教汇总后,连表格一起反馈给教师。在五分制中,教师如果能够得到3分即可胜任,若达到3.7分就是很不错了,达到4分以上的情况较少。

因此,学校要以大局为重,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评教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将学生的评价作为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以分数论英雄,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数作为奖励、聘任、晋升的重要依据,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冤假错案”,也容易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教师也尽量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编着和出版精品教材,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基金,资助教学研究改革试验项目,完善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形式和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要营造一个鼓励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培养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注意鼓励并保持他们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提问,鼓励学生多问,学生敢于怀疑,对教材中或教师讲述的观点提出异议或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想法,即使是错误的甚至荒谬的。例如,在美国的课堂中,经常能够看到有些学生中途突然提出非常“儿科”的问题,课堂上随时可以和教师争辩,这些情形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很难见到。

(二)改变教学模式

借助电教、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考试制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地更新和补充新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学术问题和最新动态,尽可能多地掌握那些具有应用价值和再生潜力的知识和信息,在问题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①学生在教学前进行自主性预习,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请老师解疑;②教师应该在每堂课后布置作业。作业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美国大学生之所以动手能力和创新性强,和课后大量的作业训练是分不开的。

(三)开展研究性教学

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接受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些研究题目,迫使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研究性课堂教学的设计可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具体办法和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结合实际科研项目教学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和特定的适用条件,没有一种完美的、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不要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上。教师们一旦掌握了现代教学理念,一定能够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寻求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组织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研究性教学,还应该重点突出“研究”的特点。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应明确研究目标,根据研究或实验的内容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自主拟定研究方案,选择研究途径和确定能有效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撰写报告。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研究或实验提明方向,严格审查并帮助完善学生自主设计的研究或实验方案,在研究过程中释疑解难,对实验结果和报告开展分析讨论,找出不足和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实验能力。

(四)多开展课外及社会活动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校内外及各种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技能训练,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新模式。在重视校内各种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同社会企业的联系,让大学生能够从现代企业和真实社会中,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在企业专业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增强专业实践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以致用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主动地去补充和完善,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欲望,使自身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五)加强知识结构,发展个性特长

一个人知识越博杂,潜在的创造力就会越丰富。因此,需要不断增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了解,开阔视野,寻找不同学科、课程和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整体观念。

在加强知识结构培养的同时,发展个性特长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因此,要营造一个使个性得以发展的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在和谐的环境里发展特长。

课堂的教学和所布置的作业案例,不要一味地讲求整齐划一,不要刻意地追求固定模式,要给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和自由。教师在每一节课前或课后,都给学生留有空间。本人在教学中经常出一些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例如,在证券市场案例分析中,就是让每人选择一个不同的股票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也不会出现抄作业的情况。

(六)创新性激励措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挑选较为优秀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提供适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选派教师指导,并对学生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

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例如把创新性活动作为颁发奖学金和免试推荐研究生的重要依据,在校内外创新实践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申请免修与之相关课程学分,创新研究成果可以替代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论文)等。

参考文献

[1]陈晓琳,向青松.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代经济,2007(10).

[2]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教育参考资料,2000(19).

[3]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徐循,何增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

[5]伍红林.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6]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7]赵宜宾,王涛.新形势下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1).

[8]张亚群.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