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走进社会、加深体验、养成习惯、收获人生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是教育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体现和实现方式。
第一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性质和意义
(一)基本内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一种公益性、主体性活动方式,它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宗旨,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体验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社区服务包含着对学校所在地的人的关心以及对社区的发展、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关心。在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付出的同时,更多的是收获,有活动的参与和成功的快乐,也有活动的艰辛和失败的挫折。活动中一次次酸甜苦辣的品尝,磨炼了学生的生活意志和道德意志,学会了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增强了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及整个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获得与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服务社会、体验生活、感受责任,关注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二)基本特点
1.实践性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去,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活动,在关注他人、服务社会的实际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在实践中顿悟,在创新中感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
2.社会性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性活动,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
3.整合性
“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基于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是“整体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也是“整体的”,要关注个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世界,注重整合各个学科教学,增强学科间的沟通,让学生完整地认识世界,主动服务社会,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服务性和体验性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为社会成员进行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参与学校管理或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或地方的各种公益劳动、义务劳动等。学生在服务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关爱,体验活动中的酸甜苦辣咸,感受社会环境中的真善假丑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服务了他人,服务了社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社区或社会活动中根本地转变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更深刻地理解了课程价值。让学生在亲历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活动中,感悟自己所从事的服务性活动的价值,将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与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放置于社会大背景中,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习领域所追求的最高理念。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理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领域,积极倡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面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强调活动总和。在这一领域内,能较好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四大基本要素的整合,能较好地加强学校同社会、教学同生活的联系,真正让学生超越书本,超越课堂,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亲历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一)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说,我们的学校要把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目标的基础,要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中,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收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和发现,将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学校要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把学生的学习置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之中,在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堂拓展到了社会,学习资源由书本拓展到了生活,学习活动也由书本知识学习的理性认识拓展到主动参与、亲历实践的感性认识,实实在在地将以教材为主的知识学习与生活为主的体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为主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由于学生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拉近了学生生活与社会大环境的距离,在服务社会,关注他人的同时,把在学校、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自主建构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以发展,改变了“高分低能”的知识结构,发展成为一个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参与社会实践,增进生存体验
学生需要以认知为主的学习,也需要以体验为主的学习。让学生自主而创造性地走入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并由此获得深刻的生存体验,是有效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关键。作为学生,他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和学校课堂的学习,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着跃跃欲试的激情,企盼尝试、体验和展示,渴望在社会大环境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学生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更能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尝试扮演一种角色,体验一种生活,加深一份感受,获得一份经验的活动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付出的甘苦,也能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幸福,懂得怎样去珍惜。因此,学校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彻底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缺陷,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更富创造性,使教育更好地落实培养鲜活的人的教育理念。
(三)主动服务社区,形成社会意识
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好公民,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形成强烈的社会意识。学校不但要使学生通过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还要鼓励学生服务社区,服务国家。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之一,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有强烈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在于建立课堂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积极创设一个真正的学习化社区氛围。这一活动领域,把学生获取的社会知识、社会经验和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作为学生发展的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负责的社会观念,学会基本的服务社会的方法,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等领域全面、和谐发展。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它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第二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最根本的特点——社会性——决定了其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在特定社会或社区情境中展开的以一个或多个主题方式呈现的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区公益性服务活动。由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社会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而不同的地方、学校,有着异质的文化特色、独具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地理环境。根据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内容的诸多特点,各地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际条件,以主题的形式开展各种服务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
一、内容领域及目标
(一)服务社区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并懂得爱惜、保护他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参观、考察和应用,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和欣赏世界多元文化。
(三)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四)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受益者的接触中,获得意义深远的体验、感受和满足。
(五)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妙、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能用适当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