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琼
一、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现状
经过紧张的高考冲刺,满怀幢憬的大学新生走进了全新的大学校园,开始了他们期望的大学学习、生活。可据相关报道部分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自我定位、人际关系等方面感觉困惑,特别是近4成的同学感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没动力,学习方法不适应,部分新生抱怨 “只知道要看书但不知道要看什么书;知道要看什么书后,又不知道要怎么看;知道了要怎么看后,又不知道看了有什么用。”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分析学习不适应原因
大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具有独力思考的自觉性和研究学习的自觉性,但目前大部分学生依然沿用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感觉听课困难,作业困难,考试困难等学习不适应。同时要从中学时代,家长老师包办式的学习管理,转向大学开放式学习管理,感觉非常困难,仔细分析这主要是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显著区别,以及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偏差等几个因素所致。
首先,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显著区别导致学习适应困难。1、学习目标不同:中学里,人人都为“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奋斗”,目标十分明确;大学里,学习目标已演变成围绕“如何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优秀高级人才”为中心的各种具体志向,如考研、评优拿奖学金、当学生干部等等。2)学习价值不同:中学里人人都期望 “所有课程得高分”让自己能名列前矛;大学里同学们考虑更多如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最有效地培养提高全面综合素质。3)教学模式不同:中学教育教学法多是为丰富学生基础知识,而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式应试教学;大学教育教学有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实践教学等几种形式,与之配合的是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培养。4)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不同:中学学习内容多为具体基础知识,少而浅,大学学习内容多而全,信息量大,需要主动拓展式接受知识。
其次,对专业认识的偏差导致学习适应困难。部分学生所学的学科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选择,不喜欢自己正在学的专业,因而学习缺乏热情,缺乏兴趣,导致学习适应困难。专业认识的偏差使得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学科只是一知半解,逐渐还会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从而导致对学习厌烦和抵触情绪,造成学习心理的不适应。
三、积极思考、寻求对策
大学是人生成才、成就事业的一个新起点,大学学习非常重要,所受的文化熏陶会受益一生,因此大学新生要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端正专业学科的认识,拓展知识,增强进取内动力。
首先,要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学习心态。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认识你自已”的口号,面对潜在的、全方位的竞争,面对大学学习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大学新生要积极调整心态,要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学习心态,要树立信心,对学习要有兴趣,有期待,有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其次,要适应转变,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适应转变,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做好基础学习环节。要把预习、复习、做作业、锻炼身体、娱乐及休息时间安排好,要管得住自己,课堂学习要多听、多记、多思考;课后学习要多查、多做、多请教。要学会自学,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特征,不仅上课所学的要靠你的自觉性去消化吸收,即便你整个的知识体系也要靠自己去补充完善。2)适应转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要自觉地把学习同今后的工作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书本知识,增强动手动脑能力,使自己的学习更具有社会性,更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3)适应转变,学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掌握、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大学是社会中现代性最强的社会,有广阔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信息流量大。大学新生,要抓住一切有利条件,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外语能力、使用工具书能力、社交能力、决策能力等。
再次,要适应转变,端正专业学科的认识,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端正专业学科的认识,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适应学习转变的重要因素。据对全国高校的调查显示:4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重新选择专业,65.5%的学生表示将另有选择。其实本科阶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专业意义不是非常凸现,况且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风云变幻,现在的“热”门专业几年后毕业时不一定仍然保持当年的热度。故冷门专业也未必就一定不好,择专业一定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大学新生要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好本专业的基础课,把基础打扎实,搞好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以适应高年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