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意南广
19703000000061

第61章 耕耘方山浓书香(2)

为了确保2007年秋季开学后图书馆能在新馆及时向读者开放,根据学院的总体要求,我于2007年春季一开学,在坚持开展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同时,着手组织进行了各项搬迁准备工作。先是抓紧组织人员到南京地区各类7个图书馆,对新馆所需书架、阅览桌和服务器等设备的款式、类型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预算草案,协助院资产设备管理处完成了有关招标工作。然后从6月份起,开始将所有人员合理编排、科学分组,紧锣密鼓地组织大家完成了对图书馆财产的清点、盘查和对馆藏光盘、录像带、22万余册图书的分类整理、打捆及书架的拆装等工作,为搬家做好了充分准备。

到暑期7月17日,图书馆迁往新馆的搬运工作正式开始。学院图书馆的新馆舍,按规划建在方山东南脚下一片环境优美的坡地上,虽距教学楼里的临时馆舍仅约500米之远,但由于当时新馆一期工程尚未最后完工,工地上暂无行车之路,用车装载的所有搬迁物品不得不先出校园,再绕行校园西侧小路,从近邻新馆的5号便门进入后驶达新馆南侧卸下,然后,再用人工将所有物品搬运至新馆各楼层的指定部位。“天大热、流大汗、人大干”。在部队援兵、搬家公司和全馆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下,经过整整三天的艰苦搬运,临时馆舍内的所有图书馆财产,终于在7月19日被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搬运到了新馆之中。这宣告教学楼临时馆舍历时一年九个月的历史使命已随之结束,学院图书馆开始以崭新的面貌踏上了它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新征途。

回顾在临时馆舍工作的这段历程,虽然当时比较劳累、辛苦,却很值得。因为所有的付出,都为图书馆搬入新馆舍后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这2007年暑假期间,为了争取让图书馆新馆早日开馆,我和全体工作人员不顾刚完成迁馆任务后的疲劳,在38℃高温的酷暑下,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开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将26万余册书刊拆包、分类、上架,在书架上安装图书分类架标,对室内桌椅等设备进行合理摆放,在入馆处张贴进馆路线标识和新馆分布图,悬挂各室铭牌和有关规章制度等。通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保证了新馆按时于10月6日向读者开放。

图书馆新馆的投入使用,不仅为学院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促进了图书馆自身业务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自2007年暑期图书馆搬入新馆以来,在学院领导、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及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自己又开始了为新馆建设与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新历程:

第一,在加强现代化建设方面,主要是推进了数字化建设,即为新馆购置、安装调试了符合拟定参数的机房设备,新建、开放了有15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新增安装了方正TAsi论文提交系统,并完成了对819名2008届毕业生提交电子论文的审核、修改、编目和格式转换;加强了图书馆网站建设,即对图书馆网站进行了改版,新版网站采用ASP+数据库的设计,实现了“最新消息”、“新书推荐”、“馆长信箱”模块的多用户和分级后台管理,提高了信息发布效率,有效加强了模块管理权限的控制。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即购买了维普电子的中文期刊8000多种、外文期刊5000多种、报纸400多种,优秀学术搜索电子图书103万册,CNKI中文工具书网络出版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KUKE 数字音乐图书馆等5个数据库,新增了CNKI资源总库、金图高校英语资源数据库、起点自主考试学习系统、公元集成教学图片数据库、外文数字图书馆和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共6个免费试用数据库,还购买了方正电子图书2000余册,完成光盘编目78种、618张,并将随书光盘等非书资料2000余种上传到服务器,开通了非书资料网上阅览功能,使读者能在网上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更多的文献资源。

第二,在促进馆藏资源利用方面,在坚持对新生和新教师进行读者基本知识培训的同时,从2007年秋季开学始,为有关专业学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又于2008年4月,举办了两场以介绍馆藏数据库概况、数据库使用的基本操作、馆藏数据库导航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并免费为读者提供上机操作培训。通过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增强了同学们掌握文献检索方法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我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据统计,2008年,读者访问维普电子期刊、网上报告厅、方正图书和查询非书资料等共计65191人次、下载文章共计95647篇。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新馆开馆后还延长了书刊借阅开放时间,即每周开放83个小时,比原来多4个小时,并改进了图书排架方式,使读者借阅更为方便。据统计,2008年图书借阅室共借出图书14万余册、还回图书14万余册,阅览室共接待读者73236人次,迁馆后平均每天阅览人次和借阅量比迁馆前多了一倍以上。

第三,在加强学院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方面,2008年9月召开了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上由副主任(图书馆馆长兼)向各位委员报告了一年来的图书馆工作情况,各位委员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学院教学科研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讨论,最后,由主任(分管副院长兼)做了总结性讲话,为图书馆下一年度工作指出了努力方向。

第四,在建设业务骨干队伍方面,曾先后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了南京高校(江宁地区)图书馆首届学术交流会、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2008年用户服务报告会等活动,同时,根据学院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完成了图书馆2008年两批共18人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评审工作。

第五,在参与图书馆新馆二期工程建设方面,本人在2008年3月来馆工作的副馆长配合下,在前期考察调研基础上,修改、确定了新馆二期工程的使用功能及布局设计,促进完善了设计漏项;并根据图书馆业务发展要求和新馆布局,设计、制定了新馆二期工程弱电系统等方案,进行了现场布点定位及相关协调工作。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和功能布局,申报了各项新增设备及家具,并协助院资产设备管理处、基建处,完成了购置图书监测门禁系统、LED多媒体显示屏、安全监控系统、空调等设备及进行二次装修、弱电工程等的招标工作。随着图书馆二期工程的基本完工,新图书馆即以自己崭新、完整、秀丽、现代的姿态逐步投入了使用。

回顾近三年来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图书馆的创业历程,我深切地感受到:学院图书馆的发展,是依伴着南广学院的成长而发展的;是学院领导及全体创业者,共同在方山脚下辛勤耕耘、倾注心血的结果;是学院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缩影。目前,学院图书馆已今非昔比,我来时的560平方米临时馆舍,已被今天的4.6万平方米新馆舍所替代;馆藏纸质图书已由建馆初期的7000余种、4万余册,增长到现在的9万余种、40余万册;自身工作机构及业务人员也由当初的3个部门8人,发展到现在的5个部门27人;服务功能基本齐全,硬件设施现代时尚,借阅环境大大改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步入了现代化、网络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展望未来,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发展的整体目标激励下,学院图书馆的明天将会更美好。一个管理科学、业务规范、功能完备、环境幽雅、服务一流、特色鲜明,并在同类院校中达到领先水平的独立学院图书馆,必将会在全体“南广人”今后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早日实现。任重而道远,吾将与全体同仁们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继续在方山脚下辛勤耕耘,为使书香更浓郁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