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志国管理日志
21516300000025

第25章 八月:战略转型(2)

背景分析

计划经济时代的青啤,畅销全国、供不应求,如此背景下,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在金志国看来,1996年以前,青啤只是全国最大的啤酒生产车间而已,“那时候青啤没有自己的销售公司,一把手用一支笔就可以把啤酒全部销售出去,因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作为较晚进入市场竞争的企业,青啤也吃尽了苦头。”金志国回忆道。

接任青啤总裁之时,金志国将多品牌的青啤比喻成一艘由几十支舢板集结而成的“江轮”。“之所以称之为江轮,是因为那时青啤身上计划经济的影子犹在,还不完全具备全球市场竞争的基本能力”。金志国深知,江水并不平静,暗流涌动,江流汇成海的自然规律让他很是清楚“青啤”号的下一站必是顺势而为,尽快进入国际领域的商海。对江轮的改造迫在眉睫,但是,江轮入海该从哪里起航?

“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青啤的时候,我们依然没有自己可以控制的网络。所以我们拿出建工厂的资本来建市场,建我们自己的网络。”金志国说。伴随着“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大名牌战略”的推进,青啤开始有意识地在全国铺设销售网络。在青岛当地生产的青啤主品牌,在全国50多个点形成的蜘蛛式网络,形成了青啤主品牌销售的广域网。当年,青啤在全国17个省市收购、兼并、新建的生产基地,形成了青啤系列产品在基地市场的区域网。至2002年,青啤已经在全国形成了主品牌、系列品牌,广域网、区域网相结合的复式网络。

青啤正在从计划经济这条“江”驶入国际市场这片“汪洋大海”。

行动指南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定要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要与时俱进。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变化。等意识到企业不得不变化时,往往已经为时太晚。

8月11日

整合取决于战略而不是感情

并购很风光,整合很痛苦。并购只是完成了整合的20%,80%是靠消化。我在青啤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消化以前的并购。所谓整合,就是控制工厂扩张速度,注重市场与品牌的平行推进,以内涵式增长提高增量资产效率。三年整合,我的最大感受是,不要为感情而整合,要为战略而整合。

——摘自2005年1月金志国接受张翼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并购讲究机遇,青啤抓住了机遇。1998~2001年,青啤为解决“船小帆大”的规模问题,抓住啤酒行业资产重组的机遇,抢占制高点,着力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率先完成了全国布局。

成为青啤总裁之后,金志国感到,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是运营能力的提升,运营能力要与生产规模相匹配,这是当务之急。“2002年,青啤的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差距仍然存在。如流程再造,仅运作到管理流程,还未深化到业务流程,我们的市场运营能力还不足,设备利用率仅65%,如果再给几个工厂,将难以负荷。是什么制约了青啤的再次腾飞?不是资金,而是运营能力,是缺少市场导向型的具体细致的战略。青啤需要从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行动指南

企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尊重、遵从市场规则,发现价值、维系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

8月12日

确定目标的五原则

青啤执行任何战略前首先考虑的是目标是否符合我们的战略;第二要评估我们有哪些资源可以支撑实现这个目标;第三就是评估自我的能力,有没有能力把握这些资源;第四步就是规划实践,用多长时间来利用这些资源,充分地发挥我们的能力,实现我们的目标;最后,用速度换空间,用时间换空间。

——摘自2005年7月金志国在两岸企业家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2002年6月1日,上任近一年的金志国在济南与媒体记者有过一次沟通。当被问及“后彭作义时代”的青啤将何去何从时,金志国坦然相告:“在那个阶段,青啤大规模扩张抓住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对青啤非常重要。当然,一家大公司在短时间内生产规模与销售规模增长了几倍,按惯例就必须重新审视和反省自身的机制、文化、理念与企业目前现状的适应性,并作出必要的调整。今后,我们要在经营品牌与文化的过程中提升青啤的内涵和层次。”

金志国试图以此说明,发展过程中,青啤在动用扩张资源的基础上,又对成长资源进行了评估与审视。

“在外部扩张上,有人、财、物就能扩张,而更重要的是成长资源,就是机制与理念能不能继续适应、驾驭这么大的企业的发展。青啤通过内部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在整合过程中,第一要素是人,而人的第一要素是观念,因为竞争的第一要素是观念竞争。因此青啤在整合过程中特别注重文化的提升。”金志国表示。

通过观念的转变,改变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惯性的思维模式,排除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心智障碍,进而自我超越,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这就是金志国上任第一年为青啤引入的新思维。

行动指南

转型,从根本上说是观念、行为、意识的转变,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企业价值上。

8月15日

“赢”与“盈”

战略目标,我们追求“赢”;运营目标,我们追求“盈”。可持续的“盈”,就能够转换成战略的“赢”。战略上的“赢”,我们注重投资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投资回报,因此在寒冷的天气中,投资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减少投入。运营的“盈”,就是效率、效益。我们既不可以在投资管理上把很多现金变成固定资产,也不能在运营管理上把很多现金变成存货。

——摘自2008年10月24日金志国在青啤第三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做强做大”战略提出后,青啤在外部并购方面运用参股、资产置换、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不再像以往那样谋求“绝对控股”,而是满足于“相对控股”。事实上,青啤的每个项目在实际运作中都要求股权多元化,至于控制力,保持相对的控制力即可,关键要掌握经营支配权。青啤的做事理念是这样的:凡是能够支配的资源才是青啤的,不求拥有但求支配。对于青啤来说,“盈”与“赢”同样重要,对外投资讲求技巧和方法,以可控性的“赢”为前提和原则。

金融危机来临,企业的运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经济寒冬,金志国给出了这样坚定的回答:“我们的原则是不减人、不减薪。这既是青啤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未来成长的基石。只有企业与员工共患难,善待员工,才能通过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方式,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携手度过寒冬。”

金志国认为,企业只有具备更强的能力,才能担负更大的责任。因此,不减人、不减薪只是青啤应做的“小事情”,更重要的是,青啤必须看大势、抓关键,从体系入手,强健自身的体魄,使企业拥有更强大的系统竞争力。

行动指南

盈,是战术手段;赢,才是战略实现。

8月16日

专业化,才能做最好的企业

企业刚刚破土萌芽的时候,一看市场环境这么好,机会这么多,心里总想着种什么就能得什么。比如刚种了葡萄树,又想着再种一棵苹果树吧。什么都去种,这就是多元化。虽然你自己感觉积累了大量资金,但是对比整个社会的财富来讲,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再把这一杯水分散了,去浇几棵树,几棵树都得死亡。所以,做企业,就要把所有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主营业务,而不是分散资源。

——摘自2005年7月金志国在两岸企业家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多元化与专业化之辩,长期存在于中国企业界,各方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金志国仔细研究过《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他发现,以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寥寥无几,通用电气绝对是个案,大部分成功企业都是走专业化道路的。金志国认为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要看自己的能力,有没有能力支撑多元化?企业是否汇聚了行业的关键人才和运营的能力?青啤内部也曾有人向金志国提议做房地产、造汽车,但是后来没有人提了,青啤就是专心做啤酒。

酿造消费者喜好的啤酒表明了青啤的决心和专一,金志国曾经多次公开表态,“起码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内,我们不搞多元化,只做啤酒。青啤人认为我们还没有进入世界前三,就不能做其他产业”。

对于坚定信心专业化,金志国的胆气来源于他当年对啤酒行业成长性的研判。“啤酒是个朝阳行业,每年的自然消费增长量超过5%。中国人年均啤酒消费量仅17~18升,而世界平均消费量是45升,发达国家人均达到200升。”

此外,每年中国的啤酒需求总量超过4200万千升,在中国这个拥有400多家啤酒厂的市场,行业集中度还会增强,行业整合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每年5%~7%的增长即100万~200万千升,大抵可以支持一个中型啤酒集团的发展。啤酒行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啤酒行业,这表明了青啤发展专业化的战略。”金志国说。

2007年9月,变革中的青啤走上了集团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场变革意味着公司义无反顾地推进产销分离,走专业化的道路,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行动指南

唯有专业主义才能长期生存,唯有品牌至上才能持续发展,拥有强势品牌和品牌运作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8月17日

战略是“表盘”

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几点几分,什么时间我到哪里去,就是“表盘”。战略+系统=“手表”。没有战略系统,只有“表盘”,我只是知道到哪里去,没有系统支持你,你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摘自2009年8月8日金志国接受《环球企业家》记者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战略是变量,因为要经常根据外部环境、市场格局的变动,修正、完善战略的设计与制定。战略是“导航仪”,不用时常低头去看,但一定要心中有数、抬头走路。

战略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金志国认为,战略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对过去的方式、手段加以研究并从中找出规律,是为科学;不同的人对未来各有各的看法,从中选择最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是为艺术。营销工作要以战略为指导,不可仓促行事。

“战略管理要涵盖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因此必须善于运用系统思考,对整个价值链进行系统管理。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竞争力提高的关键,要关注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金志国运用SWOT矩阵法分析了青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并列出了战略管理上常见的八大误区——无战略指导,仓促行事;行动方案构建盲目;行动方案实施失控;过于自信导致的自负;缺乏系统思考和系统管理;鲁莽从事;信息反馈失真;疏于回顾、决策随意。

行动指南

从管理哲学到管理科学,从公司管理到战略管理。战略是一种观点和观念,也是一种方式和方法,当然更是指导实践的风向标。

8月18日

协同制胜

协同效应涵盖两方面:一是同一单位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产生的纵向的协同效应;二是不同单位共享价值链上的同一环节所产生的横向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公司今后发展的方向,协同时要将能从中获取何种利益作为考虑目的,协同后各单位的效益都会得到提高。

——摘自2009年10月18日金志国在青啤内部所作“系统力”主题演讲

背景分析

在中国的啤酒行业,青啤的产销规模不是最大的,但品牌价值却是最高的,赢利能力也是最强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要归功于青啤的协同能力。目前看来,青啤的垂直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同时,各链条之间的横向关照与互联协同作用亦在深化强化。

协同性对经理人的综合素质提升提出了现实要求,快消品的分销与营销不仅要体现速度还要突出质量。分散式的管理无法实现高效协同,需要通过集团层面的全局规划和集中管理,才能收到实效。

比如,两家企业共享一个品牌,广告费用就会降低,“山水”、“崂山”等品牌销量的增长就是得益于这种协同效应,当然,使用共享品牌的生产企业要对品牌的保值增值形成正面影响。研发是可以在全公司协同的环节,特别是对大宗原材料麦芽、酒花等的工艺研究以及应用,如果能将所有资源都放在公司层面上发挥协同效应,则这种效应会成倍放大。

通过对青啤的深入调研,笔者发现,在青啤,协同效应流程中每一环节的作用都是互动的,因此创新流程与创新产品同等重要。如果发现的问题与运营管理有关,就要进行流程创新;若问题与服务、与顾客需求有关,则要进行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产品与流程是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