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演讲访谈卷
23340100000009

第9章 电台采访,1983年(2)

我还记得自己在参加完最后一门医学考试后脑力衰竭的情形。我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二十多场考试,这就像是在跑马拉松。那个时候我已经四十二岁了,对考试有些力不从心,况且一周后我又做了一次大手术。有并发症是可能的事,医院负责人同意给我一个月的假期,所以我没有马上去医院见习,我去了另一个州,并与一个朋友呆在一起。我还记得在乘飞机时,我的脑子里总是浮现出一首旋律,挥之不去。这首曲子名叫“回旋曲”,旋律复杂,它在我的脑中一遍遍不停地重复着。幸运的是我很明智地让它继续了下去。从悉尼到墨尔本,我一路唱着“回旋曲”,从没想过要停下来。如果我停下来,强迫观念就会产生,很多人就是在这时候犯的错误,他们试图强迫疲惫的大脑不要担心并停止对某些问题的思考。

澳大利亚就有这样一个团体,它建议其成员通过思考其它的事情而将不希望有的想法从头脑中清除出去。在我看来这种办法很难奏效。你越是要求大脑不去思考某事,它就越是想要去思考这件事。所以我一路上很欣然地唱着“回旋曲”,直到我的兴趣转移了,我的大脑自己决定停了下来。

玛丽安

如果不停地重复的是些不好的想法该怎么办?

威克斯医生

那也没关系。一位美国病人就曾对我说:“我想的就是这样愚蠢的东西,医生!”

玛丽安

可能还是暴力想法?

威克斯医生

是的,当然了。它们通常是让人感到恐惧的想法,暴力的想法自然也不例外。它们不会都像“回旋曲”一样天真无邪。一个脑力疲劳的人很容易会有反反复复的“愚蠢”想法。单是这种复发就会让他感到害怕、迷惑,而因为变得迷惑,他可能还会想自己是不是快要疯了。他越是这样想,就越是感到紧张、害怕。这就像是有某种外部的力量,或者更糟的甚至是某种内部的力量在强迫他这么想。与其这样,不如顺着它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它们不过是存在于一个非常疲劳的大脑中,由一个非常紧张、害怕的人所产生的某些想法而已。一定不要固执地认为“我不能这么想”,并竭力地去避免这种想法,应该去坦然地想任何事情。如果它很愚蠢,那么让它更愚蠢、更可怕些好了,有什么关系呢?这些仅仅是想法而已。

当人们用这样的方法理解神经性疲劳,尤其是用这种方法理解脑力疲劳并不再为其感到害怕后,他们就已经迈出了恢复的第一步。这就好比他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拖着神经疲劳的身体,另一个则冷眼旁观,知道不管怎样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这个“没什么大不了”就是恢复的关键所在。所有的烦人事件在正确的对待下——也包括完全的理解——已经不再重要。

许多患者、甚至很多临床医生都错误地认为,病人只有在摆脱掉所有的症状后才能获得平静。当然,症状最终会被消除,但不是突然的消失,而是它的存在已变得无足轻重,不管有没有都无所谓了。

玛丽安

精神疲劳又是怎样的呢?是指人们缺乏宗教信仰因而生活于一片真空中吗?它具体是指什么?

威克斯医生

宗教与我所说的精神疲劳没有任何关系,我讲的精神疲劳是说患者自以为他走进了死胡同。长期以来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不仅感到身体上的疲惫,而且还有一个内在的声音在他耳边说:“何必再继续下去呢?”不过大部分人都会有那么一种不轻言放弃的劲头——不放弃这个恶魔。这种精神会驱使着他继续下去。但是如果一个神经性疾病患者承受了太多的折磨,这点精神也会被消磨掉,此时再坚持下去就显得不太可能了,他甚至在早晨都没有足够的精神把衣服穿起来。要活下去的精神是如此的疲惫,就好像被吸干了生命力一样,体内没留下任何可利用的东西。当处于这种完全疲劳的状态时,患者几乎不会再有继续活下去的愿望,我称此为精神疲劳。

玛丽安

当那个说“何必再继续”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患者开始考虑自杀的时候,您还能做什么呢?我是说,在这时候再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或让他们获得平静的希望会不会太晚了呢?

威克斯医生

永远都不会!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会有一种力量,如果我们求助于它,我们就会坚持下去。如果我们想要,这种力量一直都在,它一直在那里,从来都不曾真的离开过我们。不过,你说的这种人需要来自外部的帮助。开始时,不仅要让他重新树立坚持下去的愿望,还要明确地指导他该怎么做。因为在最初恢复的路上他可能会走得步履蹒跚,还可能要栽不少跟头。

玛丽安

那么您会怎样帮助这些备受神经疲劳折磨的人呢,比如说他是一个患有严重恐旷症的人?

威克斯医生

首先我要求他们不再反抗。这是一场斗争,但是一场不需要反抗的斗争。我知道人们会想:“在一场斗争中不反抗那干什么?”简单说来,我是要求他们去接受自己当前所处的状态。我给他们解释神经疲劳是怎么回事,以便他们不再感到迷惑;对他们的症状我也做出解释,这也有助于他们消除迷惑,例如,我解释他们忽快忽慢的心跳是由神经暂时的波动造成的;我会给他们解释肾上腺素是怎样使心跳加快的,以及这种应激激素是怎样被肾上腺释放出来的;我还会告诉他们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肾上腺释放出来用于对抗压力的可的松也会被消耗殆尽。我要让他们明白不管是肌肉疲劳、情绪疲劳、脑力疲劳或精神疲劳,它们的发生都有着化学基础。所有的这些我都会解释给他们听,直到他们真正了解了自己所处的状态。我的解释和患者的理解是第一步,然后他们必须坦然地接受这种状态,让自己放松下来并停止反抗。

玛丽安

这似乎是说患者必须要忍受?

威克斯医生

恰恰相反。“忍受”二字意味着他们得握起双拳,咬紧牙关,而这只会让他们愈发疲劳,也就更加紧张。他们应该努力地放松,去接受,去泰然处之。

一位女士的经历就是这样一个极好的例子:有一次,这位女士决定去加那利群岛度假,而在此之前她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没有外出旅行了。带着我那盘名为《去度假》的磁带,她出发了。最初几天她表现得不太稳定,但后来就好了,在特内里费岛上她甚至还去爬了山,连她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一天,在晚餐的时候她的恐慌再度发作,她后来告诉我说:“所有的感觉又都回来了。那天有我最爱吃的烤火鸡,但当时的我却在想:‘我再也不吃这东西了’。后来我想起你的那句‘放松,接受;放松,接受’,于是我就照着去做并让自己悠然一些,不要反抗。后来我吃了些易消化的蔬菜。当咖啡上来的时候我已经好多了。”

玛丽安

您所说的“悠然”与“接受”是不是也可以表述为“完全的放松”?

威克斯医生

它们包含着完全放松,“悠然”与“接受”是通过行动去放松——不仅仅是心里放松。我所说的“接受”包括去积极地生活,去做该做的事情。那位女士没有逃出餐厅,她呆在餐桌边吃完了她的饭。她没有后退。你说的对,我的意思是指完全的放松,但这其中还包含着对病情的了解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举例来说,如果你有事要做,比如你要去学校接女儿回家,那么你就去做,但要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你要放松身体和精神,准备迎接将要到来的一切。这就是我所说的悠然,你会悠然地上车,悠然地下车,去做你要做的事情。放松是这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这里面还包含了你积极的努力和去接受一切的态度。你得这么想:“我要悠然地向前,去欣然地做这件事情,不要挣扎,也不要反抗。”

再有,如果你的神经很疲劳,在早上醒来时感觉很累以至于你看到衣服后会对自己说:“我难道还要把它们穿上吗?”那么你不如这么想:“我不去和衣服斗,我要悠然地滑到衣服里面去。”你甚至只需要想:“悠着点,悠着点”,这就足够了。

我有一位病人是一位空中小姐,来找我时她正在准备最后的考试。她很紧张,因为考试的内容包括伺候贵宾用餐。她对我说:“我的手抖成这样,怎么能给他们端汤呢?”我告诉她:“悠着点,轻飘飘地给他们端过去。”事后她对我说:“我悠然地把汤端过去了,把鸡肉也端过去了,把所有的东西都端过去了!”

“悠然”这两个字真是太美妙了,以至于我要把它一遍遍地讲给病人们听。当你浮在水中时,你会让自己的身体随波飘动,患者的精神也应该像这样,如果他害怕在外出时发慌,那么他应该学着去坦然地面对——甚至主动地迎上去,他不应该逃避恐慌。恐慌不过是身体里的一阵电流,让它过去就好了。像我说的那样,就算它把你吓得毛骨悚然也没关系。我知道这听上去简单了点,但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通过完全的接受,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

玛丽安

如是你在见到皇室成员或某个重要老板时真的双手发抖,两腿打起颤来,这时尽管你可以理解并能接受这种状况,但它们却仍在颤抖个不停,这时你该怎么办?类似于这样的情况肯定会有,就算悠然面对也解决不了问题。

威克斯医生

我们说的是两种不同的人:如果你指的是那种很容易激动、一紧张手脚就会发抖的人,那么他们应该学会带着这种毛病假装平静。不过我所说的是患有神经性疾病的病人,他们因为有了病才会这样,况且他们并不总是这样。像他们这样的人应该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最重要:是接受现实并鼓起勇气把问题看个明白,还是逃避?请问,你能逃避自己多久?你又能逃避颤抖的双手多久?你最终会停下来的,玛丽安,你会让他们去抖,并去坦然地面对,而且你还会尽一切努力去这样做。

曾经一位有同样问题的部长夫人向我寻求帮助,她常在宴会上用最好的瓷器沏茶,其实每个人使用最好的瓷器时都会比使用其他的瓷器抖得厉害,当她用这样的瓷器给客人端茶时,茶杯自然也会响个不停。我对她说:“给你的朋友解释一下,告诉他们不要介意你的手,因为茶闻起来依然很香。”她这么做了,气氛也不再尴尬了,客人们甚至还开起了玩笑。一段时间后这位女士的手也不再发抖了。

还有一个女孩,是澳大利亚人,她利用自己不多的积蓄去了趟伦敦,然而不幸的是她在伦敦感到极为紧张和不适,手也开始颤抖。她去看过神经科医生,之后又看了精神病医生,但她的手却照抖不误。由于手发抖她甚至找不到工作,所带的钱又所剩无几,她最后只好返回澳大利亚。她来找我后我告诉她:“让它们抖好了,海伦。”她问:“这样就行了?”我说:“是的,让它们抖吧。干活比这更重要,谁会在乎你的手抖不抖呢?如果双手发抖,不妨说一声:‘抱歉,我的手在发抖,但我仍能工作。’”她又问了一遍:“这样就行了吗?”我说:“是的。”她说:“早知道是这样,我就留在伦敦了!”

我还认识一位有同样问题的先生,他告诉我:“我在有些餐馆里吃饭不会有问题,因为他们把咖啡盛在大杯子里,但如果是在那些只给小杯咖啡的龌龊餐馆里吃饭,我就会担心自己把咖啡洒得到处都是。”我对他说:“洒就洒吧,但注意洒在盘子里,别弄到桌布上。”他惊奇地说:“你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他又去了几次餐馆,但他再也不紧张了,并可以在餐馆里安心地喝咖啡了。

玛丽安

这很有趣。您在前面曾说过要“通过行动去放松”,而这肯定不是指要“躺在床上”。但总会有些时候人们——尤其是年老的人们——需要躺下来恢复体力。那么您是如何决定哪些人需要休息,哪些人不该躺在床上劳神的呢?

威克斯医生

我教他们如何为自己做出决定。你的问题很有趣,因为有位女士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说她恢复得很好,并希望把这些告诉她的医生,并说这一切都是因为看了我的书的缘故。不过她又说:“您在书中讲‘白天不要躺在床上!’我照做了,天天如此,但现在我真的很累,感觉筋疲力尽,以至于我不得不又回到医生那里,告诉他现在的我比在读你的书之前的我还要虚弱。”所以你看,医生应该非常注意自己说的话。那位女士做过手术,需要休息,但却在硬挺着,而这都是因为威克斯医生曾经偶尔说过一句话,这件事让我深感不安,我并不知道她做过手术。

玛丽安

确实,有些人在非常忧郁的时候只想把枕头盖在头上,什么都不去理会,并希望像这样呆上很长的时间。

威克斯医生

任何事都取决于患者的心态。许多人都会问我他们该做多少或者不该做多少,这完全要看他们怎么看待这一问题。例如,如果他们前一天做得太多第二天累了的话,只要他们这么想:“累了又怎样,我昨天做多了呗,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么他们就不会有事,反之亦然。只要他们不感到不安,不管做多还是做少都没关系。如果他们把每一天都当成新的开始,如果他们能这么想:“我有自己的计划,我也了解病情,如果我顺其自然不强迫自己的话,我的身体会自行康复。”那么,他们也不会有问题。归根结底,这全都是心态的问题。

玛丽安

您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是人们必须让“时间过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您觉得时间最终会治愈一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