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
26376300000038

第38章 干部制度与官僚主义(1)

5级干部制度

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西蒙,一生写了很多著作,其中很多内容人们可能已经忘记,但是他的一句经典名言却至今传颂——“管理就是决策!”

其实,无论是效率问题,还是执行力问题、协同问题,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就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自然而然产生的官僚主义。由于官僚主义的滋生,踢皮球或打太极拳就成为中兴一些老员工的处世艺术。在工作中常常能发现,一件事情发生后,查不到责任人或单位,没有人愿意为此承担责任,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理由为自己辩护,大部分的问题都被归咎于他人或系统。

官僚主义与干部制度有密切关系。中兴的干部一共包括5层,从顶点处的总裁、高级副总裁、副总裁组成的1层算起,到4层的部长、销售处经理,乃至5层的科长,组成了严密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代表着秩序和稳定,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等级森严、活力不足等现象。船小好掉头的时候,企业更需要那种对市场的敏锐观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考虑怎么把事情做好;而到了一定规模之后,管理成本上升,企业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有效分工,把事情做成,严格划分的干部制度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可以说,5层干部制度的原意侧重于分工合作,但一些干部却更多地把它当成一种身份的等级。官大一级吓死人。一个项目,本来是一个科室在做,但对此拥有发言权的却包括科长、部长乃至副总裁等领导。

他们虽然只是就某一件事提出一两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但供参考的意见多了,真正办事的人也就不知道何去何从。做事的人和做决定的人不一致,做决定和有决议权的人不一致,就导致了一种怪现象:每个项目都能牵出一系列的领导和决议者,但正是在这一连串的决议者“击鼓传花”的过程中,谁都认为别人是真正的决议者,真正的决议者反而迷失了自己的角色,或者有心无力。

我曾经和中兴本部事业部的一个部长探讨过官僚主义的问题,一个4层的基层干部,每天面对的邮件不计其数,因为麾下的9个项目经理,每天向他抄送大量邮件。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却要时时抄送领导,笔者只能做出两种推测:一是表明我确实在努力工作,你也看到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二是万一出了事,我已经抄送领导了,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无论是出于什么心态,都和干部制度中的责权不明有着必然联系。这位部长做得也绝,规定同一主题的邮件,大家抄送给他不能超过3次。否则他会走到你面前,严肃地要求你用电话迅速与相关人员联系。他的做法在《中兴报》上登载出来,回帖如潮,得到了很多员工的赞同,可见大家平时受害之深。

“内部公关”

中兴强调干部的稳定性,一般不大调整干部,尤其是“老干部”,这也造成了很多问题。

一个人在一个职位上干久了,容易出现职业疲劳,缺乏创新和激情,大多陷入明哲保身的状态,有的干部由于管理工作做久了,对一些新兴技术热点、应用工具都缺乏了解,有时在部门会议或公开场合会说出外行的话。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维护自身利益,保住现有的岗位,而对于研究所建设、部门建设却没有什么有力的举措。但是,奇怪的是,有的干部出了几次差错、被事业部通报批评多次,却依然能够在岗位上岿然不动!

其实,早自1999年开始,中兴就在内部试行了干部竞聘制,2001年已经大规模展开。竞聘制度明确规定:4层管理干部任职满2年、3层管理干部任职满3年,该岗位必须重新竞聘。

但是目前这个制度执行得并不好。有的事业部的个别3层领导和4层领导,任职期限都已超过3年,甚至已经达到4年以上。

1999年的时候,有一篇名叫《中兴办事秘诀》的文章广为流传,在员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文章有点像市面上流行的“官场不败秘诀”之类的书。无独有偶,中兴内部还有一种说法叫“内部公关”。这一说法我在中兴高层那里得到过印证。据说,个别领导甚至鼓励员工开展“内部公关”。据了解,“内部公关”现象的起缘,最早是由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得不好,为了解决执行乏力的问题,需要请求协助的部门特意去和提供支持的部门搞好关系,但是久而久之,居然成了一种亚文化。

2001年竞聘制实行以来,这种风气大为扭转,否则,中兴也无法适应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因为企业一旦像政府机构一样,那么离僵化也就不远了,更何谈企业的激情与力量呢?

参考资料

认清形势,加速整改

目前形势

公司目前面临的形势,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先谈不好的一面,也就是危机的一面。从内部来看,公司今年前5个月的销售业绩不太好,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合同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近几年人员增长比较快,现在已近7000人,一方面反映公司各方面力量的增强,但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人才比较年轻,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所以,整体的效益并没有和我们的人员增长成比例。具体反映在市场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问题较多,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有很多地方还需改进。特别是产品的上市时间相对滞后,一些产品质量比别人略差。这两个问题对市场的影响都十分严重。经过近年来的竞争,国内通信设备厂家都有较强的竞争力,一旦我们的竞争力削弱,将是十分危险的。大家必须正视这一严峻形势。

从外部来看,不利因素也很多。特别是电信第二次分营,影响很大,各邮电局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特别国际大公司,不惜血本抛售,对我们的销售造成很大的压力。有的外国公司,投入1亿美元来进行市场倾销,设备大量赠送,抢占市场。很多外国厂商设备的价格和我们相当,甚至更低。国内竞争对手同样竞相降价,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预计今年有些产品国内销售价格比去年下降很多。

另一方面,电信部门包括联通、广电,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他们购买设备选择余地更大,投标往往要经过几轮竞标,市场竞争无序,极不规范,这种情况在中国、世界上都是比较罕见的。有个别地方交换机价格降至100多元1线,低于成本价格,这类用户追求短期效益。

此外,中国即将加入WTO,对于电信营运商产生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也就是说,电信价格要不断降低。而降低的价格又转嫁给通信设备制造商,更增大了我们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