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26591500000038

第38章 决策心理学:克服定式思维,方能有所突破(1)

通常,我们也把定式思维叫做“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式思维能够使人运用已有的方法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当情况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定式思维却会束缚你的思维,让你在原地打转,无法突破。想要在波涛汹涌的商场中有所突破,就必须克服定式思维。

001.布里丹效应:果断,真的很重要

14世纪的时候,有一位法国的哲学家,叫做布里丹,在一次和朋友讨论自由问题的时候,讲了一个这样的寓言故事。一头饥饿难耐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那一捆草料才好,犹豫到最后竟然被饿死了。“布利丹驴”就是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它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情优柔寡断的人。再后来,人们就把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的现象称作“布里丹效应”。

“布里丹效应”在商场中其实非常常见,尤其是在领导层。因为领导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都想要达到最优的效果,所以做决定时就会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这样,在心理上就会感到慌乱,人的思绪一乱,标准就乱了,就更加不知道该做何决定了。最后导致时间悄然流逝,你在慢慢悠悠中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想要克服“布里丹效应”,首先就要克服自己太过情绪化的不足。通常情况下,影响人工作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更加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情绪。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领导的基本功,尤其是当企业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领导更要保持情绪的平稳。在平稳的情绪之下,人的理性会占领制高点,然后你便要果断地做出选择,果断地抓住时机,确定新的行进方向,集中所有资源和力量,朝着选择的方向稳健地进发。市场经济讲究“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一切”,你可能因为迟一秒钟做出决定,生意就被竞争对手抢走了,一笔订单就不翼而飞了,损失是巨大的。

中国人讲究“三思而后行”,什么事情都想要想清楚了再做决定,但是这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想状态。因为,现实不允许你这样做,特别是在商场上,等你看清楚了,竞争对手也看得一清二楚了,你还如何占领制高点,获得优先权呢?况且,没有什么路是可以一眼望到头的,没有人可以准确地判断选择了这条路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为了抓住机会,企业领导者必须代表企业在最快的时间里果断做出决定。这看起来像是一场赌博,但是没有错,市场就是一场赌博,靠的不单单是运气、实力,还有魄力和时机。企业有成有败很正常,但是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付出的代价肯定是惨重的。

安迪·格鲁夫,是英特尔公司的前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他曾经当选过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风云人物”,他是美国的平民成功的偶像代表,他甚至是美国梦的形象代言人,他被认为是21世纪商界人士的楷模。

从1987年格鲁夫当选为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他共连任11年,并带领英特尔以每年34%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雄踞榜首的企业。但是在1994年的时候,英特尔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奔腾芯片的销售出现了危机,公司踟蹰不前。就在这种危难的时刻,格鲁夫使得公司转危为安,并让企业变得更加强大。

当时格鲁夫做的就是瞄准时机,快刀斩乱麻,果断做出决定,进行企业转型。摆脱一直以来的半导体存储器的旧有包袱,转型成为微型计算机公司。这一决定在当时的业界来说绝对是一次冒险,但是格鲁夫看准了这个时机,认为公司如果现在不转型,等到想要转型的时候就已经晚了。事实证明,格鲁夫是对的,转型之后的英特尔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英特尔在格鲁夫的带领下成功转型,但是市场真的是瞬息万变,20多年过去之后,英特尔如今又面临新的困境,这一次,虽然已经不是格鲁夫在掌管公司,但是关键时刻果断做决定的传统却留了下来,新的CEO詹睿妮又一次果断做出选择,再一次进行转型。

21世纪,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如何增加英特尔满足不同消费市场的能力,成为公司发展的新瓶颈。詹睿妮果断出击,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推出了个人电脑上配备3D摄像头的电脑,还有其他一些智能设备,除了Edison芯片之外,还有纽扣大小的Curie模块,它包含了计算、运动传感、低能耗蓝牙和电池充电功能。

在看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时尚感之后,詹睿妮果断做出决定,与时尚品牌合作,比如和时尚品牌Openning Ceremony(美国的知名连锁潮店)一同推出了MICA智能手环,在年轻的消费群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量。詹睿妮说,英特尔并不是想要成为一个时尚公司,而是对于英特尔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选择,我们必须抓住,否则让竞争对手占了先机,一切就太晚了。

做生意非常讲究占得先机,时间上的一个前后差距,就会影响到你的销售,你的市场占有率。两次转型,英特尔都没有犹豫,果断出击,留给竞争对手的就是一个强大的背影。

管理心理学启示

世界上总有人光说不做,总把所有美好的愿景都放在脑海中,也总有人在担忧迈出这一步之后将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总之,他们就是不赶快做决定,不行动起来。但是,过分的谨慎和粗心大意一样,都会带来糟糕的结果。在企业管理中,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是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大可能是你失去更多成功的机遇。

不要做那头愚蠢的驴子,该做出决定时,就要果断地行动,把握机遇,赢在当下。

002.破窗效应:及时修好被打烂的第一扇窗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个人打破了一栋建筑物的一扇窗户,然后不对其进行修缮,只是静静地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陆续有人拿起石头去砸碎更多的窗户,最后这栋建筑物上竟然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

为什么一扇窗户没有得到及时地修整,就会带来后续的破坏呢?这是心理学上的问题。因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因此,防止整栋大厦窗户被砸碎的好办法,就是在第一块玻璃碎的时候就马上将其修补好,不要拖拉,更不能不管不问。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商业管理。

在制度化管理的公司中,制度往往制定了很多,但是有效执行的却非常少。执行力不够,员工对于制度的认可度就会下降,最后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将公司制度当成耳旁风,对之视而不见。

有一家公司,员工有一百来号,该公司的规章制度上写得非常明确,上班时间必须佩戴工牌。并且规章制度上还明确写了如果有人上班不佩戴工牌,将受到每次20元的罚款。这一制度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员工们的警惕性还不是太高,有几个平时大大咧咧的员工没有照做,其实他们也并不是故意不佩戴工牌,只不过是一时忘记了。但是公司的管理层对于这几个人的违规行为却没有进行处罚,甚至连提醒都没有,就好像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一样。这几个人见原来不佩戴工牌并没有什么事,也不会受到什么处罚,公司不过是在吓唬他们罢了,于是就压根儿不想佩戴工牌了。

一个月过去之后,公司从最开始的这几个人不戴工牌发展到近乎一半的员工上班不佩戴工牌,而且明显都不是忘记了,有些根本就是明知要戴,也不佩戴,因为大家觉得反正戴不戴公司都不会管。时间长了,该公司的员工就表现出精神涣散的状态。有客户来公司参观时,都能够明显感觉出来,因此对该公司的印象大打折扣。

如果该公司能够在第一个员工没有佩戴工牌的时候,就果断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其进行罚款。那么想必也就不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犯类似的错误了。未能快速地做出决策,结果使得错误越来越大,违规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影响了公司的形象。

美国有一家公司,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却很少开除员工,外界对于该公司如此低的员工炒鱿鱼率感到不解。其实,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从下面的一个事例中就可以看出来。

这一天,该公司的一名老车工汤姆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来放在了一旁。没有防护挡板,汤姆在收取加工零件时就会方便快速许多,这样汤姆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了,但是这不符合工作规则,埋下了安全隐患。汤姆这样切割的时候,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看到了。主管雷霆大怒,命令汤姆马上立即将挡板安上,汤姆听后赶紧把挡板安装上去。接着,主管又在那里训斥了大半天,并且惩罚汤姆白做一天工。汤姆被吓得再也不敢将防护挡板卸下来了。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该主管又找到了汤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谁都清楚安全对于咱们公司的重要性。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回来。但是,如果昨天,你因此而失去一只手,甚至一条生命,那公司拿什么去补偿你的家人呢?”汤姆听后很受触动,决定今后一定严格遵守车间安全守则。

试想,如果该主管当时并没有立即指出汤姆的错误,那么汤姆就更加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了,而安全这种事情,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一场灾难,一个疏忽就能丢了一条性命。幸好那位主管果断地决定,不含糊,不给汤姆找借口的机会,这才让汤姆有了深刻的认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久病不医终成疾”,意思就是说刚开始有病的时候,不重视,不赶快找医生诊治,结果拖着拖着,病毒就会扩散,导致病情的加重。公司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小毛病不当机立断做出决策解决掉,那么时间一长就会累积成大毛病,到时候你想要修正它就会非常困难,那样就真的无法挽回了。

管理心理学启示

破窗效应,这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事情的恶化或者说是质变,我们通常都只是看到了后面的那一双推手。比如,我们可能只看到那个砸碎窗户的最后一个人,但是我们却忽略了第一扇窗户被砸碎时没有被惩罚的那个人。正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才造成第二双手、第三双手的存在。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是最后一个打碎玻璃的人,而是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不要拖拖拉拉,不要装作视而不见,姑息养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发现问题,逃避问题,只会把公司拖向无尽的深渊。做个决策迅速的人,修好第一扇窗户,保住整栋大楼。

003.如果没有胜算,就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主席在1947年年底写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军事原则之一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这是兵法,但也是商战上的战术。市场上存有许多陷阱,如果在没有对市场和自身做出明确的认识时,对于没有胜算的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一步错,步步错。

没有做好准备,然后就莽撞地行动,最终会带来什么呢?下面这个例子能够带给你一些启示。

江华是一个颇有数学天分的人,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的聪明头脑,成功进入了一家有名的金融公司。初入职场的新手,难免会遭到老员工的排斥,大家都不是很喜欢帮助他,和他聊天,这也是因为江华自恃自己才高八斗,是金融界奇才,所以平时讲话也很骄傲,其他的老员工们很是看不过去。

做金融这一行,不管你有多么高的学历,多么高的智商,没有业绩也是枉然。刚进公司的江华急需要谈成一个客户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没有想到,一上来,经理就分给他一个极其难啃的骨头——一个非常有个性,做事情独来独往的人,身为公司的CEO,年轻有为,但是很难接触,平时概不见客。之前有很多员工都试图拿下他,因为毕竟那是一个大单子,但是都失败了。江华刚进公司,什么都不懂。经理交给他这项任务时,他还自以为是地说:“两个星期,绝对给你搞定他!”其他的员工听到他这样说,心中怒火中烧,想要故意整一下江华。有个员工主动靠近江华,给了他很多关于那个CEO的资料,但事实上,他们给江华的都是往年的资料,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江华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是自信地认为这些人做的事情都是多余的,自己那么优秀,还需要做什么准备呢?于是江华在什么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到那家公司找那位CEO,可是却吃了闭门羹。江华没有放弃,就坐在沙发上等,一直等到人家下班,但结果也只是看到了那位CEO的背影而已。人家一点在金融公司开户的意愿都没有,根本不会跟江华见面。之后江华又去了几次,但结果都是被扫地出门。因为江华无论哪一次去,都是带着对那位CEO的不了解去的。江华从一开始就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拿下那位CEO,然后还贸然出现在人家的公司里,只能招来人家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