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决策的智慧
27252700000031

第31章 对决策者来说方法总比问题多(8)

每个有志成为抓住机遇的人们,不应为生不逢时而让成功的机遇走而远之,也不应为命运的磨难而让成功的机遇埋没掉,在我们面前出现的逆境只是在人生道路上所必然遭到的困境,它是完全可以摆脱和克服的。

一个有志之人不应因逆境而丧失志向,而应该认识逆境、研究逆境、突破逆境,一步步改善自己的条件,认清发展自己的途径,那么成功的机遇是可以实现的。

激光技术攻关能手,青年工人王江民是“******”横行时期的初中毕业生,论技术,他没有经过名师的传授;论环境,他所在的是厂房狭小、设备简陋的集体企业,再加上本身残疾,他可谓是非常“不幸”了。然而,善于发掘环境,善于创造机会。他不仅看到了环境不利的一面,也看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的一面,坚信通过自学可以摆脱知识贫穷的困境。

正是在这种逆境下,他通过刻苦自学、奋发钻研,从1977年以来先后研制成功了激光水准仪等一系列激光仪器,便自己终于成为这一领域的带头人。

人生中的逆境,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几道曲折、几个漩涡,要善于在逆境中逆流而上,开创新的天地。

在一个人的成才道路上,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不可能走得都是广阔平坦的路,一帆风顺的成功者在历史上是很少的,更多的成功者反倒是在逆境中探索前进的。

富兰克林在贫困中奋发自学、刻苦钻研、进取不息,成为近代电学史上的奠基人。高尔基曾在老板的皮鞭下,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中,在饥饿和残废的威胁下坚持读书、写作,终于成为世界文豪。可见,成功人士们或是煎熬于生活苦海,或是挣扎于传统偏见,或是奋发于先天落后,或是发奋于失败之中,他们最终得以成功的秘诀在于朝着预定的目标,砥砺于各种难以想像的逆境之中,奋战逆境,知难而上,终于成为淬火之钢、经霜之海。反之,这些人,如果无法在逆境中生存,又怎么获取成功的机会呢?

身处逆境中的人,只要你有一颗执著之心,逆境在你的眼里,也会成为一种机遇。

变危机为良机

一个优秀的人,不会害怕和躲避问题,相反,他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把一个个危机变为机会。“方法总比问题多”,最高境界的方法,不只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是能把问题、危机转化为机会的方法!

1.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

根据辩证法的原理,任何事情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可能变坏事。同样,坏事有时同样也能转化为好事。

几年前,老秦的一位在房地产公司担任总经理的朋友,无缘无故被人在街上打了一顿。他的这位朋友所在的公司,是香港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安徽某市的分公司。当时他们刚到那里,对当地情况很不熟悉。结果,当地一位蛮横的老板,以他的朋友抢了生意为由,带人将朋友打了一顿。事情发生后,到底该如何处理,大家意见不一。

当地的员工介绍说:这人向来刁蛮,经常无事生非,而且,跟当地的某些权要也有些关系,周围的人都怕他。于是,有人提出:“强龙不压地头蛇,忍一时风平浪尽,算了。”

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找他算账,总经理被打,那还得了?有的说:“怕什么?公司里人不少,先把那个小子揍一顿再说。”他们的理由是:既然这里的人如此野蛮,为了避免“人善被人欺”,只有打出威风来,公司才能在这里立足。说完,群情激愤,有的员工甚至操起家伙准备找他算账。

当时老秦正好在那里旅游,目睹了这一幕。老秦对朋友说:“出了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解决,但不能蛮干。”与此同时,老秦分析:作为来这里投资的外商,遇到了这样恶劣的事情,如果宣扬出去肯定会对当地的投资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我相信市领导是不会对这样的事情坐视不理的。由此应该借此机会向市领导反映情况,这不仅是为了出气,更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朋友听取了老秦的意见,当即给市领导写了一封长信。老秦又写了一份辅证材料,并提出希望该市改善投资环境。

果然,几天后朋友告诉老秦,市领导十分重视这件事,当即指令公安局领导查处此事。经过调查核实后,公安部门按有关条例对那位打人的老板作出了拘留的处罚!不仅如此,市领导以此为由头,狠抓投资环境的建设,并在当地报纸上对此进行了讨论,以全面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

更耐人寻味的是,那位打人的老板,被放出来之后,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还买了一堆营养品来看望老秦的朋友。谦恭有理,前后判若两人。

2.普遍的危机可以变成独特的机会

对成功者而言,机会无处不在。这不仅在于他们在寻常状态下,对机会有全方位的嗅觉,还在于他们善于挖掘危机中的机会,其中包括把涉及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普遍危机,能够变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机会。

公司快倒闭了,对所有的员工都是危机。但是年轻的阿云,却凭自己的人品与智慧,将危机变为了个人的独特机会。其实,这样的奇迹并不只是发生在普通员工身上,只要拥有这种把危机变为机会的意识,经营管理者同样也会深深受益。

卡内基是美国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他一直想有大的发展,兼并一些大的钢铁公司,但一直未能如愿。后来,美国全国性的罢工越来越多,所有的钢铁企业包括卡内基公司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对一般人来说,这是问题来了。而聪明的卡内基却感到:机会来了。因而积极采取得力措施,使公司尽快从罢工问题中解脱出来。

他积累了处理罢工问题的经验,同时也积极储备资金。在此基础上,他密切注意各个竞争对手的状况,抓住机会,将这些处于罢工困境中的公司一家家兼并下来。卡内基公司获得了超时代的发展,其钢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7一跃而为l/3。不久,他将公司改名为US钢铁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

卡内基的成功,证实了华尔街股市的一句名言:“牛(上涨)能赚,熊(下跌)能赚,猪只能进屠宰场。”

卡内基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所有人遇到同样的困难和问题时,只要你能先于他人攻克困难、化解难题,那么,普遍的困难和问题,就成了你超常的独特良机。

钓鱼的启示

你钓过鱼吗?

这里所说的钓鱼不是指在养鱼池中钓,而是指在河里钓;所钓的也不是人工养殖的笨鱼,而是纯自然的聪明鱼。一次,小王去家乡的河边钓鱼,钓了很长时间就是钓不上来。难道是河里没鱼吗?不可能,这样大的一条河怎么会没鱼呢?这时,小王看见离他不远之处有一位老者,白须飘然,正在悠然自得地垂钓,一会儿钓上来一条,不一会儿又钓上来一条。看着老者忙不迭地往鱼篓里放鱼,他羡慕极了。难道,鱼都跑到他那里去了,所以他钓不上来。于是,他开始转移阵地,逐渐向老者靠拢,渐渐地鱼竿几乎与老者的鱼竿碰到了一起。老者说话了:“好吧!小伙子!我让你。”说完老者收起了鱼竿,离开了这块宝地。他心里一阵窃喜,这下,他终于可以钓上鱼来了!谁知他在这里钓了很久,仍无鱼来咬钩。抬头一望那位老者,端坐在他以前钓鱼的地方,又在那里一条又一条地钓了起来。这回他对老者是彻底地服了,他要向老者求教钓鱼的秘诀。他收起鱼竿走到老者的身边,老者说:“还是钓不起来吧!小伙子,钓鱼可是一门学问呀!春钓滩、夏钓湾,鱼饵鱼线要常更换。”于是,老者向他介绍了钓鱼的经验。老者告诉他钓什么样的鱼,就要用什么样的鱼饵、什么样的线。线多长要随水深水浅而变化,鱼饵在钩上的摆放也要根据情况而定。即使钓同一种鱼,随着季节的变化,方法也不一样,春天有春天的方法,夏天有夏天的方法,冬天有冬天的方法……小王听得目瞪口呆。天呀!钓鱼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这是小王以前压根儿就想像不出来的。钓鱼嘛,不就是一个钩、一个竿、一条线、一个鱼饵吗?谁知道这里面的变化这么多。

临分别时,老者说了一句让他终生受益的话:“小伙子!鱼是不会听从你的安排的,它不会照着你的意思上钩。你想钓上它来,就必须改变自己,让你的方式适应鱼的习性。”

钓鱼确实是一门学问。人在岸上,鱼在水里,人怎样才能让鱼上岸呢?要让鱼上岸,就必须先了解鱼的习惯,它喜欢吃什么鱼饵、喜欢怎样吃、喜欢什么时候吃……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就要改变自己,让自己的方法尽量去适应鱼的生活习惯,这样一来,鱼就会咬钩,就会被我们钓上岸来。

任何事情都不会按照我们的主观意志去发展变化。我们要获得成功,就得首先去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方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应事物变化的同时,驾驭变化,走向成功。如果我们想当然地凭自己的想法去办事,这就像钓鱼不知道鱼的习性一样,注定会徒劳无功。

所以,做一切事、解决一切问题,我们都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几年前,有两个人在北京各自开了一家川菜馆。起初两家餐馆的生意都不错,但两位老板的思路和想法却迥然不同。一位老板总认为川菜是多年流传下来的特色菜,绝不可以更改,一改便没了特色。因此,这家餐馆总是按部就班地经营着自己的老川菜。另一位老板心眼活,他发现北京的餐饮业竞争逐渐激烈起来,喜欢老川菜的人口味也在变化。于是,他便吸收粤菜和湘菜的一些特点推出了新派川菜。这种菜肴既不失川菜的特色,又满足了人们口味的变化,因此,生意是越做越火,在京城很快就有了三家连锁店。而那一位固守老川菜思路的老板仍能维持经营,但几年来仍然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发展。

从这两位餐馆老板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位老板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能看清川菜的发展趋势,顺应了这一趋势,改变了自己的思路和经营方式;而另一位老板之所以没有发展,就在于他没有认识到大众口味的变化,没有去改变自己、顺应变化。

方法使你更高效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是差不多的。聪明的人常常是在工作中运用了正确方法的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琢磨,在找到高效的方法之后,才会采取正确的行动。

从前有个奇异的小村庄,村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1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子,并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比其他村民起得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挣钱了。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满意。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这点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

比尔干什么去了?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一起开了一家公司。6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