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史蒂夫·乔布斯管理日志
2784200000010

第10章 3月 设计的密码 (3)

(1)熟悉的观念与模式,借图形界面制作出一个近乎无操作程序的用户界面。

(2)简易设计,比如鼠标,让使用者在屏幕上直接操作。

(3)靠使用者的直觉所操作的系统。

这个涵盖了硬件、软件等内容的系统,是乔布斯设计战略的基座,在这一强大基座上,乔布斯才有向其他领域进攻的底气,或者说是持续创新的底气。

行动指南

创新是需要底气的,乔布斯强大的底气就在于他创建了一套“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创新系统,说到底,这种独一无二才是真正的重型武器。

3月23日 简单的革命

苹果公司完成了最擅长的工作:使复杂的应用程序变得更加简单,并且使它们在应用过程中拥有更强大的功能。我们希望更简单的界面能够带领更多的人进入数字音乐革命的过程中。

——乔布斯2001年在MacWorld Conference & Expo发布iTunes Store时的讲话

背景分析

iPod就是这种“简单的革命”的产物,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的时候,乔布斯用了7个非常简单的单词来概括iPod的操作:“将它接入。嗯,搞定。”

先看看iPod的操作软件和用户界面,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团队把它的简单和易用性做到了极致。iTunes简化了歌曲的收录和压缩过程,更重要的是,iTunes是一个功能强劲的独创性数据库,它提供了许多方法,可以对上万首歌曲进行分类,并能在一瞬间找到特定曲目。

iTunes和iPod的首席软件设计师杰夫·罗宾(Jeff Robbin)说:我记得当时每天夜里都和史蒂夫他们从9点一直坐到凌晨1点,为第一代 iPod 编写用户界面。这款软件在不断测试和出错中一天天简化,直到我们彼此注视着说“好了,我们不可能再有更好的改进了”。这时,我们知道事情搞定了。

再来看看iPod如何在产品硬件上把简单做到极致。

首先,大多数产品上通常会有螺丝孔,但iPod没有,实际上它的外观甚至没有可见的螺丝。

其次,在大多数产品上,都会粘贴一大张印有条码和检验章的标签,而在iPod上,这一切都被精致地刻在产品背面的底部。

行动指南

简单不是一种设计工具,而是一种设计哲学,它要求的不是外表看起来怎么样,而是内在的一种设计精神。

3月24日 设计不是装饰

我们没有办法讨论这种事情,在多数人的语境里,“设计”意味着装饰,它是室内装潢,它是窗帘和沙发的布料。但是对我而言,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设计是人工创造的基本精神,最后以产品或服务的一个又一个外层来表达它自己。

——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后谈设计的重要性

背景分析

乔布斯其实比任何人都在乎产品的外形,我们不妨看看手边iPod的工艺水平,大多数科技产品在塑料或金属接口之间有很大的缝隙,通常约为1/4微米。但苹果公司的产品没有缝隙,它的“分界线”是真正的线条,而非缝隙。

但是,乔布斯所说的“设计”是有精神的,而所谓的“装饰”是没有精神的工匠活。我们再来看看苹果公司的工艺水平,这是苹果公司的产品真正出类拔萃的关键。以苹果公司先进的喷射模型塑法为例,这其中既有科学,也有艺术,还包含有不少的尝试和失误。这道生产流程要求设法将融化的塑料或金属通过细微的馈线注入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洞里,并要留下数量恰到好处的小孔,这样当它在几秒钟后冷却时便能完美无瑕。

有“精神”的产品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行动指南

其实,真正打动人心的产品是有“精神”的,是有强大气场的,除了苹果公司的产品,你能从索尼PSP、任天堂Wii、Mini Cooper系列等产品中感受到它的存在。

3月25日 这个产业昏迷不醒

电脑还是很可怕的,它们复杂难懂,老是不做你想要它们做的事,要不然就是无法做得十全十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过了100年后还是继续制造汽车。就像即时电话已经被使用了很久的时间,但移动电话革命还是让人兴奋。

我回到苹果公司的目的是因为这个产业昏迷不醒,让我想起20世纪70年代的底特律,那时美国车只是有轮子的船。

——乔布斯拯救苹果公司时的创新思路

背景分析

乔布斯所强调的“昏迷不醒”的背后意思是:设计战略、设计DNA的严重缺乏。

1997年的苹果公司,由于流失了大批优秀员工,技术能力已经难以保证迅速推出乔布斯所一向强调的“酷毙了”的产品,更可怕的是,“这家公司已经忘记了它自己是谁”。

而关键是乔布斯如何让“昏迷不醒”的苹果公司重新焕发活力。根据《财富》杂志的报道,乔布斯一方面着手大规模吸纳技术天才,标准是“那些会每天挑战彼此,而让产品最佳化的人才”。即使苹果公司的收入一度从2000年的80亿美元跌至2002年的57亿美元,苹果公司的研发经费仍从3. 8亿美元提高至4. 46亿美元。

从1998年到2000年,三年内,苹果公司仅程序人员就招募了近1 000名。直到这个时候,乔布斯才认为,他的反击时刻到了。

行动指南

如果按照乔布斯的“昏迷不醒”的标准看,中国大多公司的设计都是处于“严重昏迷”状态,是时候该唤醒它们了。

3月26日 音乐革命

(问:能否比较一下现今的音乐革命和1984年的个人计算机革命?)

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次音乐革命是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上进行的。我们还只不过是处于这场革命的开端而已。那些唱片产业的专业人士在面对Napster时,根本不知应该如何应对。等到他们开始有所对策时,所使用的小儿科技术根本派不上一点儿用场。

——乔布斯2003年10月接受《滚石》音乐杂志的采访

背景分析

2003年10月,乔布斯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苹果公司的iTunes软件也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这是苹果公司的音乐产业战略至关重要的一步,除了QuickTime外,这是极少数由苹果电脑研发,但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也能运作的软件之一。

这一年,接连推出的几款产品,让苹果电脑摇身一变,成为全球音乐产业界的关键角色。乔布斯也发表感想说,“苹果电脑为数字音乐时代提供了第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你可以在iTunes Store里购买喜爱的音乐,用iTunes选播最心爱的歌曲,并且用iPod完整储存并随身携带你的音乐收藏”。

行动指南

设计产品,首先是给消费者设计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3月29日 软件为王时代

软件就是用户体验。iPod和iTunes已经证明,它不但是计算机的驱动技术,也是消费电子产品的驱动技术。

——乔布斯眼中设计战略的关键

背景分析

乔布斯复出重掌苹果公司以来,公司所有优秀的产品设计背后都活跃着软件的身影。麦金塔电脑的背后是Mac OS X 系统,这一操作系统为iMac赢得了口碑。

iPod背后有一款强大的支持软件,那就是iTunes。

iPhone背后有一个强大的软件商店,那就是App Store。

而《财富》杂志曾经给乔布斯的软件工厂算了一笔账,乔布斯曾说过,2005年苹果公司单从销售应用程序和升级程序获得的营业收入就将达到10亿美元,另外还有iTunes Music Store和. Mac在线订阅服务带来的与软件有关的营业收入(. Mac在线订阅服务当时已有60万会员)。更加重要的还不是直接的软件销售收入,而是苹果公司的“用户体验”蕴藏着越来越多的机会。

如果硬件设计是初次见面的震撼,那么软件设计则是一种口碑和持续效应。

行动指南

对如今的消费者而言,没有软件的硬件,就像没有馅料的比萨饼,难以长久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3月30日 用设计重塑手机

我们想要重塑手机的意义。什么是杀手级应用?杀手级应用就是创造通信的新应用!轻松打电话!

很多电话打起来实在太过痛苦,我们要让大家有全新的通话体验,一种自由自在的语音通信感觉,就像可以直接使用语音邮件一般。iPhone是一款GSM+EDGEEDGE(是英文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的缩写,即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是一种从GSM到3G的过渡技术。——编者注)手机。没有3G传输,但我们有Wi-Fi和蓝牙2. 0传输。

电话拨入时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的铃声。我想给你们展示一些其他的工具:照片、日历、短信等常见的功能。我们先看我的电话,看到左下角的小电话图标了没?就这样,我进入电话模式了。里面有我的最爱、通讯簿……

我现在非常兴奋!这是我们第一台手机力作,它终于来了!

——乔布斯2007年在MacWorld Conference & Expo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2007年,在《财富》杂志的“2007年度25个最成功设计”评比中,评委眼中全球最成功的产品设计评给了苹果公司的iPhone。

评委们认为,iPhone 成为苹果公司进入手机行业的颠覆之作。乔布斯认为传统的手机和PDA并不是苹果公司进入手机行业的理想切入点,他的目标是外形时尚、操控简单独特、功能强大易用的创新智能手机。苹果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团队,由乔纳森·伊夫主持,团队将大量精力放在了iPod和iTunes的研究上。它们的不断成熟,为 iPhone 打下了基础,同时参考之前的产品Newton Message Pad,苹果公司创造出了此款集 iPod、智能手机、便携电脑于一体的创新之作。

乔布斯要用设计重塑手机的意义,他做到了,当所有人认为手机业的想象空间已经没有了的情况下,乔布斯却展示了另一个石破天惊的想象力,iPhone的设计甚至引爆了智能手机一些新概念的流行,比如触摸屏、重力装置等。

行动指南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创新酷不酷,不妨想想苹果公司杀入智能手机时的状况,一个两手空空的后来者却发动了一场颠覆性的运动。

3月31日 设计不是华丽的新玩意

设计是个有趣的词。有些人认为设计代表外形看起来如何。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它实际上代表的是如何“运作”。要设计出好东西,你必须“抓得住它”,你得与它心意相通(Grok,这是一位科幻小说家自己造的新希腊字,表示通过同理心去彻底了解某件事物)。

要透彻地了解一件事物需要热情的支持……多数人不会花时间来做这种事。

——乔布斯眼中的设计

背景分析

这段话中透露了乔布斯设计哲学中的一个最核心的密码:同理心(Empathy)。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简而言之,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心理学家发现,无论在人际交往中发现什么问题,只要你坚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苹果是一家把同理心发挥到极致的公司,它很擅长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知名的设计公司IDEO曾给苹果公司做过设计,IDEO就深谙同理心的修炼之道,我们不妨以IDEO的设计流程来管窥苹果公司的设计理念:

第一步:观察。IDEO公司的认知心理专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与公司客户组成工作小组,共同体验、了解消费者的经历和感受。比如,他们会采取尾随跟踪策略,观察人们使用产品、购物、就医、乘坐火车或使用手机的情况。

第二步:集体讨论。这是一个气氛热烈、集思广益的讨论会。与会人士对观察者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每次讨论不超过一个小时。集体讨论的规则非常严格,而且都印在了会场的墙壁上。

第三步:快速制作模型。仿制实体模型可以帮助所有人把解决方案形象化,并且可以加速决策过程和创新过程。

第四步:提炼。IDEO公司把自己的选择集中在若干项可能的建议上,让客户积极参与。

第五步:执行。在实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把IDEO公司的优秀工程师、设计师和社会科学家召集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行动指南

笔者曾问国内一名知名设计师:如何更深入地了解顾客?他说:“传统的做法就是问卷调查,而我们采取的是行为观察法,在房间里放一台电脑给用户使用,观察他的操作、指令等。”这一回答也提醒了领导者,必须重视顾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