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 很受伤
在安排好各种事情,招聘好重要的人手以及确立好技术发展的大方向之后,斯卡利认定我没有经验来处理后续方面的事宜。这对我伤害很大,是种无法弥补的伤害。
——乔布斯回顾1980年约翰·斯卡利对他的排挤
背景分析
1980年,是苹果公司一炮打响的一年,也是乔布斯个人品牌扬眉吐气的一年,但是,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苹果公司成长过于迅速,导致其陷入公司运作不易控制、杂乱无章的状态。1980年8月董事会作了一项决议:斯卡利与马库拉密切配合,重组苹果公司,以将其拉上正轨。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除了少数几位关键的经理参与重组外,这两个人秘密规划把Apple Ⅱ与Apple Ⅲ的产品线交给惠特尼管理,新的Apple Lisa则交给新成立的专业办公系统部门负责——这一新部门并非由乔布斯负责。最后是成立公司的第三个部分:配件及周边设备部门,由其掌管所有的其他项目,负责人是另一位前惠普经理。总之,没有一个部门是在乔布斯的掌握下。
1980年9月,这个重组计划首次向包括乔布斯在内的公司内部公开,得知消息后,乔布斯大吃一惊,这才知道Apple Lisa已不再归他管理。
同月,乔布斯被推举为苹果公司董事长,斯卡利为想办法减轻乔布斯心中所受的打击,便告诉他这样调整的原因,因为公司上市时会有一堆公关问题需要他来处理,不再让他负责日常事务就是要让他放手安心负责公关的事宜。
行动指南
这是乔布斯首度被资本“逼宫”,这也给了乔布斯一个深刻的教训:一定要当控股方。类似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也经常上演,如何巧妙地走出困境,也是企业家的必修课。
5月2日 27岁时的一点教训
这就像将你的隐私完全公诸于众,让我体会到了任何碰见你的人都对你已有成见的那种滋味。
——乔布斯1983年遭受《时代周刊》杂志负面报道时的沮丧心情
背景分析
这是1983年,乔布斯27岁了,他的又一次教训来自《时代周刊》。
1983年,《时代周刊》杂志把乔布斯的头像放到了那年第一期的封面上。1982年年底,《时代周刊》向苹果公司提出,要在他们新年第一期杂志中刊登苹果公司的事迹,用以纪念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问世。乔布斯对这篇报道寄予厚望,认为《时代周刊》应该会大力追捧苹果公司。
这篇报道乔布斯的文章标题是《乔布斯的创业新篇章》,乔布斯看到文章时,却大吃一惊,因为文章中有不少让他无地自容的话。文章引用沃兹尼亚克的说法,“乔布斯从未亲自完成任何电路板、设计图或程序。或者说,他从未真正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投入电脑过,到今天为止,他也未曾真的读完一本电脑操作手册”。
杂志上的这篇文章还透露,一位员工说乔布斯“就是要充老大,要当法国暴君”。另一位员工则指责他“技术上十分无知,但又不愿意承认”。此外,关于他的私生活也有露骨的披露,包括他跟他老爸的不和传闻与拒绝抚养女儿丽莎的风波,甚至还有不少关于他不光彩事迹的报道。总之,《时代周刊》就像在描述一位混混,好像乔布斯是从他人身上巧取豪夺式地累积起自己的惊人财富,另外他在高科技领域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
当时的乔布斯心情坏透了,他取消了全部新年计划,整日在家中呆坐。当然,乔布斯不是遇到挫折就轻易罢手的人,他要证明他们错了,他要推出更成功的产品,让批评者羞愧地收回那些批评他的话。
行动指南
每个领导者都会遭遇到媒体报道危机或者其他公关危机,但乔布斯的应对策略绝对值得学习:用更成功的产品和市场数据证明批评者的错误。
5月3日 麦金塔遇挫
不论付出任何代价,一定要让麦金塔电脑在市场上一炮打响。
——乔布斯在1984年11月末举办静修大会时的主题
背景分析
1984年11月底,在帕哈楼沙丘城(Pajaro Dunes),乔布斯举办了一次静修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人数较少,只有苹果公司32号部门(当时苹果公司有两大产品部门:一个是苹果2号电脑部,另一个是涵盖(Apple Lisa)与麦金塔电脑的苹果32号电脑部)的少数重要干部,议题只有一个:如何使麦金塔电脑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因为1984年年初推出的麦金塔电脑更像一个噱头产品,缺乏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麦金塔电脑的销售数字持续下滑,一个月竟然卖不到一万台。
刚开始的时候,乔布斯还拒绝相信这个事实,他认为这只是夏季经济委靡不振的反应。当8月份的销售额继续下滑时,乔布斯才开始恐慌。
这是乔布斯又一次受挫,他没有抓住用户购买电脑时最核心的考虑因素。他似乎忽略了,当用户花费几千美元购买一台电脑时,大多数人并不在乎它有多么好看,也不在乎它是否有一个鼠标或者电脑是什么颜色的,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购买的机器能否为他们干活。
行动指南
正像1984年美国一则著名的广告《牛肉在哪儿?》一样,乔布斯的麦金塔电脑一切都好,就是“没有牛肉”。这种情况下,对于领导者而言,重整士气至关重要。
5月4日 苹果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
(1)苹果这一非传统的公司目前正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中,要经营一家营业额达十几亿美元的大规模公司,非建立必备的规章制度不可,可是在这方面所定的规矩越多,就会越发限制住那股曾造就了今日苹果的创造性活力。
(2)以部门行为(以部门为利润中心的制度)为基础所制定出来的那套游戏规则,与目前市场的结构及现实情况互相冲突,结果造成组织功能失调的状况,这都是可以预估的。
(3)公司部门间的互信精神甚微,甚至没有团队精神可言。
(4)由于功能失调,致使乔布斯目前掌握了牢不可撼的公司控制大权,仿佛一国之君,再加上目前种种公司规定的偏颇,围绕在其左右的尽是一批死忠的助理们,加上其自以为是的偏执狂观点,摆明了乔布斯是以整个公司的生存为其赌注。
——苹果公司市场部总裁麦克·默里1985年3月所写的一份不能散布、复制和共享的备忘录
背景分析
1985年3月,麦金塔电脑的销售收入只达到原计划的10%,苹果公司宣布关闭几条电脑生产线。麦克·默里的备忘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的。
苹果公司似乎走上了下坡路,一方面销售额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大量员工开始离职去别的公司。但对乔布斯而言,他似乎还没有意料到这将是“狂风暴雨”的开始。
阿瑟·洛克(Arcther Rocker)是苹果公司董事会的重要成员,因为苹果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较为分散,股东多而且凶悍,随时可能会在股东大会上生事,因此董事会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公司会突然易主。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通常会见到洛克到处游说,凑足必需的法定人数,以附议公司所核定的各项提案。洛克曾在前几次董事会议中警告乔布斯和斯卡利,表示他们两人的职位都岌岌可危,除非事情有明显且及时的好转,否则董事会将主动进行一次全面性的重组。
1985年4月11日举行的董事会议中,有不少重大事项已经确定:(1)取消麦金塔电脑加大型的计划,并宣告Apple Lisa寿终正寝。(2)董事会要求斯卡利接管整个苹果公司,乔布斯不再担任麦金塔电脑研发组的负责人,他的职位由加赛接替。
乔布斯对这个决定感到非常震惊,对斯卡利也非常仇恨。在决定作出后,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就离开了会场。
行动指南
在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内幕中,有公司政治,有内部冲突,但是在商言商——苹果公司巨大的萧条颓势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而乔布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领导者应积极面对商场的失意。
5月5日 人生最“漆黑”的时刻
一切都结束了,斯卡利和董事会表决要我离开苹果公司。
——乔布斯1985年被“贬”时与公司高管的对话
背景分析
1985年5月28日,周二,这是让乔布斯一生铭记的日子。晚上7点钟,斯卡利打电话到乔布斯家中,并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斯卡利将会着手进行组织调整,而且董事会决定要剥夺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所有经营角色。他们欢迎乔布斯继续担任“产品梦想家”,但是乔布斯将不再担任任何部门的主管。
这是乔布斯泪流满面地打给麦克·默里的电话,默里是苹果公司的前市场主管。
乔布斯应该离开,还是应该不顾一切地奋力一搏,应该无条件投降,还是应该作出痛苦的公开声明?默里告诉乔布斯,乔布斯有两个选择:可以采取低层路线,现在充满仇恨地离开,告诉媒体他们想知道的一切;或是可以采取高层路线,成为一名政治家,超脱一切并忍住人们对他的中伤。
默里再次打电话给乔布斯,但乔布斯没有接。默里害怕乔布斯想不开,就开车去了乔布斯的住处。默里发现,乔布斯家里一片漆黑,他走到卧室,发现这位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正孤独地躺在地板的垫子上。两人放声大哭。
这是乔布斯人生中最漆黑的时刻。
行动指南
每个人都会碰到自己人生最漆黑的时刻,也许你遇到的情况比乔布斯还惨,但是,请别放弃希望。
5月8日 最好的疗伤药
恶言相向。
受害的一方,
站起来大步走,
现在,
受害的一方就要走过了,
前后的次序会很快地变化,
加害的一方,
不久落在后方,
这时角色互换了。
——乔布斯1985年被“贬”时从鲍勃·迪伦的歌曲中寻找慰藉
背景分析
1985年6月1日,《圣荷西水星报》的头版大标题是:《苹果公司共同创始人被贬》,《旧金山评论报》上也有同样的报道。
被“贬”后,乔布斯把来电转到答录机上,整天听着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与来电者的留言而不接,他回避媒体的采访和追问,只和家人及少数朋友有交流。他最大的交流对象是音乐,那时候他常坐在满屋子的黑暗中,静静听着鲍勃·迪伦的歌曲。
鲍勃·迪伦的歌曲成了乔布斯最好的疗伤药,正如《硅谷狂夫——乔布斯和苹果电脑传奇》一书中描写的那样:乔布斯得了战斗疲乏症,他能理解迪伦通过歌声所表达的苦痛。乔布斯心痛如刀绞,他的痛苦不是那种无病呻吟式的,而是真实且像丧失亲人般的锥心之痛。乔布斯又变成了孤儿,这次是他的公司抛弃了他。
行动指南
如果你不能拒绝挫折,如果你不能避免失败,那么聪明的应对策略是,你要像乔布斯那样,有最合适自己的疗伤药。
5月9日 对失败的反思
事情不是永远都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诚如米克·杰格(Mick Jagger,著名的滚石合唱团主唱)说的:你不可能总是得到你想要的,但有时候你可以得到你需要的。
5年前这会困扰我,现在我会休息一下,并思索或许这其中包含一些智慧。就像亨利·福特在20世纪20年代也有几季不好过。
——乔布斯1985年6月底被“贬”时的思考
背景分析
1985年,被“贬”的乔布斯选择以旅游来缓解痛苦,他从巴黎前往意大利中部佛罗伦萨附近的托斯卡纳山,他买了一条睡袋和一辆自行车,白天独自骑车,晚上就在果园里野营。没有人认得他,他就这样骑着自行车跑过意大利的小山城。就像《i狂人乔布斯》一书中所说,他仔细思考他的命运,而不仅仅只是面对它,他变得更加消沉。
6月,乔布斯到了瑞典,他的态度已经成熟了一些。他要休息一下。像很多遭受失败打击的人一样,乔布斯会从一些思想里寻找安慰,比如“你不可能总是得到你想要的”。接着,他找到了一个同病相怜的现实故事,他用亨利·福特的受挫来安慰自己。
行动指南
“你不可能总是得到你想要的”,转换成中国成语,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绝对是自我安慰的良药。
5月10日 我甚至可以去清洁马桶
我不是个以权力为导向的人,我非常关心苹果公司。我成年以后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制造伟大的产品和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中了。所以我将尽我所能促进苹果公司的成长。如果那意味着我需要去打扫楼梯,我就会去打扫楼梯。如果那意味着清洁马桶,我也会去清洁马桶。
他们想到很多东西。对于一些人而言,当事情发生时是非常困难的。你必须非常强烈地思索你的内在价值——什么对你而言是真正重要的。当事情发生得很快时,你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它可能扰乱你的思绪。
——乔布斯1985年被“贬”时的矛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