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野蛮生长时期的设计
我清楚地认识到,在想要自己组装电脑的硬件爱好者中,大约有1 000个人虽然没有这个能力,但的确愿意花很多时间去设计……就像我10岁时所做的事情一样。对于Apple Ⅱ,我梦想着它是第一台真正包装好的电脑……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把这台电脑放在塑料机箱中。
——乔布斯描述1976年设计Apple Ⅱ时所想
背景分析
1976年,正是乔布斯的“野蛮生长”阶段,但是,此时乔布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粗糙的设计理念,在当时也是颇为独特的。
要知道,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设计的Apple Ⅰ只是一块电路板,甚至没有机箱、电源、显示器和键盘。
在乔布斯的坚持下,Apple Ⅱ采用了“对用户友好”的机箱。当时,乔布斯在参加完一个电脑展销会后说:“Apple Ⅱ真正飞跃性的发展就是它变成了一台计算机成品,而不再是简单部件的组合。Apple Ⅱ是完整装配的,有自己的机箱、键盘,买回来后,你坐下来就能使用。这真是Apple Ⅱ的一大突破,因为它看上去像一件产品了。你也没有必要收集Apple Ⅱ的硬件,因为它已经是一件完美的产品了。”
这个“对用户友好”的小想法,开始改变乔布斯,改变苹果电脑公司。
行动指南
处于野蛮生长期的公司所要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创新,乔布斯的经历表明:(1)你要比别人多想,哪怕一点点;(2)真正站在用户立场思考问题。
3月2日 为品位推倒重来
如果不首先创造一个适合思考和工作的理想环境,怎么能谈得上创造真正伟大的产品?
他们需要的是灵感!要设计出高品位的产品,首先要接触高品位。
——乔布斯1985年重新装修NeXT办公室时的理由
背景分析
1985年,NeXT创立后,用于公司运作的花费已经很高了,办公室也装修得很有品位,但乔布斯还是毫不犹豫地拆掉了原有的设计,重新装修。
乔布斯真是能狠得下心,他为会客厅加装了圆形楼梯,给两层房屋都铺了红木地板,买来了安塞尔·亚当斯的黑白照片装饰墙壁。椅子和座位都包有柔软至极的华贵黑色皮革,空间用玻璃墙进行区分。就连厨房的台面也是用上好的花岗岩做的。乔布斯要把办公室塑造成极其高雅的环境,让同事们在房顶装上太阳能板,再配上一个不太协调的儿童用的小水池,还戏称为“硅滩”——硅谷沙滩。
行动指南
乔布斯的做法在中国可能会被视为“得瑟”,但是,他却把工作环境当做最重要的事情。事实上,在中国,这种“环境”被严重地忽视了,很少有领导者能意识到,工作环境对员工工作效率的影响。
3月3日 设计绝不只是外观设计
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词。有些人认为设计仅仅是外观设计,但是如果深层次挖掘其含义的话,设计的真正含义是产品的运作方式。麦金塔电脑的设计就不仅仅表现在其外观,虽然那也是它的一个部分,但最重要的是它的运作方式。
为了设计出好的作品,一定要理解它,一定要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需要设计者充满激情、对它进行真正全面的理解和仔细的考虑,而不仅仅是囫囵吞枣。大部分人并没有花时间来做这一点。
——乔布斯1996年接受《连线》杂志的采访
背景分析
在乔布斯眼中,设计并非装饰,不是指产品的表面外观,它探寻的不只是颜色或者风格上的细节。设计是产品运作的一种方式,设计是一种功能。比如,麦金塔电脑的设计花了三年时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和完善。麦金塔电脑设计的每个方面,从机箱采用的浅褐色到键盘上的符号,都经过了一次又一次非常严格细致的推敲,直到各个方面都令人满意为止。
行动指南
正如乔布斯所说,好的设计不只是外观,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月4日 伟大的设计就在细节之中
了不起的木匠是不会用糟糕的木头做柜子背面的。
——乔布斯在公司内部所强调的设计哲学
背景分析
只有乔布斯把工程师们看成是艺术家,甚至让他们在麦金塔电脑内部署上自己的名字。他用“伟大的艺术家的方式”来鼓励他们:毕加索和马蒂斯在他们的画布上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作品,才将画卖掉。
如果你打开早期麦金塔电脑的机箱,会注意到在机箱后面板的内部有一系列凸起的塑料签名。这是乔布斯在1982年的创意,他和麦金塔电脑小组的成员在一张大纸上留下签名,然后用化学方法将这些签名蚀刻在麦金塔电脑的机箱上。一些麦金塔电脑的发烧友可以注意到其中缺少麦金塔电脑小组中一些很有名望的成员,比如程序员史蒂夫·开普斯和图形设计师苏珊·凯瑞,他们并不是故意没有留下签名。而是1982年年初收集签名时,他们都没有在团队里,乔布斯觉得发货在即,于是就没有让他们签名。
早期,除了操作系统采用图形界面的贡献外,苹果公司对业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培养了很多高科技员工。
行动指南
如果你想分辨哪款产品更具设计感,打开它们的后盖,看看它们的背面。只有真正具有设计基因的公司才会重视产品的背面。
3月5日 一台洗衣机的设计哲学
我们家花了很长时间讨论到底购买哪种机器。最后,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衣服洗涤时间是一小时还是一个半小时;洗完衣服,质感是否更加柔顺并且寿命能否保持长久;洗衣是否只需用四分之一的水?每天吃晚饭的时候我们都会讨论这些问题,这样一直持续了两周时间。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转到洗衣机的讨论上,而且每一次谈话讨论的都是设计话题。
我决定购买德国产品,德国产品虽然很贵,但洗衣过程中只需要少量水和洗衣粉。这些产品的制作真的是非常非常棒,这是过去这些年中我所购买的,令我们全家人都感到满意的少数几件产品之一。
设计人员真的对整个洗衣过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观察。他们在洗衣机设计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当细致。多年来我购买的所有高科技产品中,这次购买的产品最令我满意。
——乔布斯在20世纪80年代购买洗衣机时的感想
背景分析
乔布斯选购洗衣机的过程有点苛刻和极端,但是,毫无疑问,他把德国洗衣机的设计哲学带入了苹果公司。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并不是对产品进行最终的润色修饰,相反,从第一次开会开始,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师就完全发自内心地参与了进来。
另一家对乔布斯的设计哲学有重大影响的是日本的索尼公司。1977年,苹果公司的总部和索尼公司的地区销售部在同一栋大楼内,索尼公司的产品因为设计而闻名。乔布斯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看索尼公司的市场营销计划,看它的公文纸、公司徽标和图形,以及标志成员身份的随身用品。他被索尼公司的设计惊呆了,感受到了它们的分量和质量,迷恋它们的外观和质地,相比而言,乔布斯有追求完美的冲动,却没有成熟的想法和技术。
行动指南
早在20年前,乔布斯就制定出真正的设计战略,而不是到了设计的后期,再进行简单的润色。很遗憾,即使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企业仍处在设计的“刀耕火种”期。
3月8日 你看看奔驰的设计
你看看奔驰的设计,锐利的细节与流线型线条之间的比例。过去这些年,他们的设计变得更加柔和了,但是细节却变得更加突出。这正是我们要在麦金塔电脑上做到的。
——乔布斯在和内部员工聊设计时所说
背景分析
20世纪80年代,有一天,苹果公司总裁约翰·斯卡利看到乔布斯开着车在苹果公司总部的停车场横冲直撞,以此检查汽车。原来他正在分析这些汽车在设计方面的各种细节,寻找可以用到苹果公司产品设计上的元素。
乔布斯对德国的工业设计一直有较大的兴趣。乔布斯早期住的单身公寓里东西很少,像样的东西仅有一架巨大的钢琴和一辆黑色宝马自行车。除了宝马、奔驰,他一直很赞赏另一家德国电子产品公司博朗,博朗是一家将高科技与艺术设计融合得很完美的公司。
行动指南
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件完美的产品,更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科技+艺术”就是这样一种完美的存在。
3月9日 美学主义
我决定休学。在那时候,这是个让人害怕的决定;但从现在来看,它却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休学后,再也不必上无趣的必修课,可以直接听我喜欢的课。只是这一点儿也不浪漫。我没有宿舍,我得睡在朋友家的地板上,靠回收可乐瓶罐的5先令填饱肚子,到了星期天晚上走7英里远的路,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 神庙吃顿大餐。但那时我追寻的兴趣,现在看来都成了无价之宝。
比如说,里德学院(Reed College)拥有几乎是全国最好的英文书法课程Caligraphy Instruction。校园里的海报、教室抽屉的标签,都是美丽的手写字。我休学去学书法了,学了serif与san serif字体,学会在不同字母的组合间变更字间距,认识到了活版印刷的伟大之处。书法的历史与艺术,是科学文明无法取代的,令我深深着迷。
——乔布斯2005年6月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背景分析
乔布斯曾经对麦金塔电脑的一款设计发表过无情的批评:“机箱看起来太四四方方了,可以更多地赋予它曲线美。第一个斜面的半径应该再大一些,我不喜欢这种斜面的尺寸。”
没错,乔布斯几乎是率先把美学概念引入电脑设计的人。对于乔布斯的这种美学主义,我国台湾地区的知名观察者詹伟雄就说,“对有些人来说,比如我,如果没有了乔布斯,还有一个更悲凄的后果:人类世界,可能至今还没有‘电脑排版’这种普及的美学技术”。
在詹伟雄看来,乔布斯是“情感的经济”的创造者。而所谓“情感的经济”,意味着所有的经济产出不再以“功能”和“价格”等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算计为重心,而是转以聚焦于“共鸣消费者的情感”、“产生顾客难忘体验”,并达成“使用者创造理想自我”的美学价值。
这一切,都发源于里德学院,发源于那一个个美丽的手写体。
行动指南
在产品过剩的年代,“情感的经济”正战胜“理性的经济”,逐渐成为新的主导。
3月10日 被美丽字体改变的人生
我从没想过这些字会在将来影响我的人生。但10年以后,当我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脑海里浮现出过往所学的东西,于是就把这些字体都放进了麦金塔电脑里,这是第一台能印出漂亮字体的电脑。如果我没爱上书法课,麦金塔电脑就不会有这么多变化的字体。
后来Windows抄袭了麦金塔电脑,如果当年我没这样做,大概世界上的电脑都不会有这些东西,印不出我们现在看到的美丽字体了。当然,在我当年还在学写字时,是不可能把这些点点滴滴先串在一起的,但是10年后回顾时,一切就自然、清楚地发生了。
我得强调,你不可能先把这些人生点滴兜在一起,只有将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这些点点滴滴是怎么串联起来的。你得相信现在体会的一切,未来多少会连接在一起。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命运,或是因果也好。这种做法从来没让我失望,甚至丰富了我的生命。
——乔布斯2005年6月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背景分析
不管是麦金塔电脑,还是后来的iMac,以及iPod、iPhone,乔布斯正在以数款革命性的产品彰显:技术主导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正成为新的决定性因素。如詹伟雄所说,未来科技公司主攻的战场,不在实验室,而是在消费者的右脑;科技产品不应该高高在上,等着顾客卑躬屈膝地学习,而是应该参与到消费者的生活之中,与他们一起激动、幻想和创作。
行动指南
如果你是乔布斯的“粉丝”,同时又正好是一名领导者,那么不妨试着忘掉过去攻占消费者理性的左脑的策略,转攻感性的右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