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25

第25章 “DNA生成”, 基因世界轮盘 (1)

不管人类喜欢与否,未来必定会有人在某处设计出改良品种的人类。人类会在此后的一个百年内,利用基因科技改良现有人种……

未来的富人将借助先进的技术重塑身体,继而与普通老百姓分开,进化为一个新的种族。

1. “代际合同”猜想

21世纪之初,享誉世界的英国物理学大师斯蒂芬·霍金在印度孟买对三千余名听众发表演说时预言,不管人类喜欢与否,未来必定会有人在某处设计出改良品种的人类。人类会在此后的一个百年内,利用基因科技改良现有人种。霍金作为具备宏阔视野的科技大师,曾经提到人类应通过基因技术修改和完善自身的DNA,从而确保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的智力优势,以遏止可能出现的智能机器“统治世界”的局面出现。他表示,鉴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如此迅速,“其性能每月就会进步一倍”,而相反,人类的智能发展却越来越缓慢,所以人类必须改变自身DNA的结构,否则就有被计算机超越的危险。“计算机智能将最终发展到取代人类成为世界统治者的危险性是现实存在的。”

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人类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关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神圣性、生命的尊严等等问题,不同背景的人观点各不相同,而人造生命将颠覆所有这一切。1953年,英国剑桥大学两位年轻生物学家吉米·华生和弗朗西斯·科里克发现蕴藏在生物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复制信息的能力,从而揭开了生命的秘密。为此,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

基因作为DNA分子上的片段,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它起到一种遗传学“身份证”的作用。遗传工程(亦称基因工程)学就是根据生物的遗传特性,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人为地用一种生物细胞中的某些基因去替换另一种生物的基因,实现基因的转移或重新组合,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和功能,定向地培育出新的生物品种。

对于人类生命的定义,科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但他们一致认为,生命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承载容器、新陈代谢和复制繁殖能力。一个容器,像细胞的细胞膜;新陈代谢把基本的营养物质转化成细胞成分;基因能够传给后代或随环境变化的复制细胞的化学指令。

西方社会学家用“代际合同”这个概念来描述一个社会中几代人之间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习惯性规则。代际合同在不同的历史语境和地理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古罗马的“父权传统”给予作为家主的父亲对子女的人身和财产完全的控制权;当前西方社会则习惯于在子女达到法定年龄后即实现其对父母的完全人格与财产独立;而在中国,则仍然在社会风俗中保留着父母对成年子女一定的控制权。代际合同没有法律效力,但是它却在现实生活中最有效地形成了不同代际的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定制生命”对当下的“代际合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有没有权利使用自然选择之外的手段剥夺那些可能带有疾病基因的胚胎成长为人的机会,原因则仅仅是他们患病的几率较高于那些基因“纯净”的胚胎?这个问题又一次拷问了人权领域一个纠结已久的命题:人有没有生存的自由?他人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合法地剥夺他人的生命?

“定制生命”的出现对人类的伦理规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试想一下,如果基因甄选技术被允许广泛应用,那么“甄选权”以什么为标准呢?如果是因为那些被抛弃的胚胎含有致病基因,如果发病会给社会造成负担,那是不是说明人的生命本身已经不是最值得珍视的财富,要重新沦为希特勒式所谓的“人种工具”意义呢?

2. 人类出现新种族

200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萨福预言,随着基因工程和机器人工程学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富人将借助先进的技术重塑身体,继而与普通老百姓分开,进化为一个新的种族。

萨福预测称,唯有超级富翁才能享受到上述由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富人和寻常老百姓之间将产生不可跨越的鸿沟,富人将最终进化为一支与现代人类完全不同的种族。

西方一些科学家也曾提出智商遗传决定人种社会差异的观点。美国研究人员曾试图以此解释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群体差异。他们提出,来自遗传的智商已经越来越成为成功的关键,它决定着社会种族差异。

但林克莱特说,这种“同样胡言乱语”的观点早已被新西兰政治学家弗林以实际调查结果推翻。弗林发现,全球范围内人类平均智商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平均每10年提高3点,而且几乎不论哪一阶级、种族和社会阶层,使用什么智商测试方法,结果均是如此。

但林克莱特也指出,英国大城市出现无缘享受社会财富和资源的阶层却是事实。他说,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连续几代人长期失业,造成的社会裂痕相当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根除。

在格拉斯哥和利物浦,当地最糟糕的健康状况、最严重的犯罪率都集中在贫困阶层,而且他们似乎已经被社会边缘化。格拉斯哥经常进入欧洲的癌症和心脏病高发病率黑名单,当地的青少年犯罪也属英国最严重。利物浦约60%的地区被列入英国最贫困的地区。当地政府长达数十年的扶贫努力对于许多贫困群体来说效果似乎不明显。

3. 未来“伦理地图”

2009年1月9日,英国首名经基因筛选的婴儿在伦敦降生,英国媒体称她为“无癌婴儿”。这种检验方式称“植入前基因诊断”,通常是先用“试管受孕”形成胚胎,然后检验胚胎的基因,再选择不具有特定基因的胚胎植入母体。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去年为夫妇两人检测了11个胚胎,证实其中5个不含可致乳腺癌的BRCA1基因。医生将其中两个植入孩子母亲的子宫内,最后有一个发育成婴儿。

当然,这种服务不可能是平民父母们所能奢望的,高额费用必将成为富人所垄断的特权,一些富人将率先对未出世的婴儿的基因进行甄选。

从基因诊断方面考虑,当人们掌握了生命密码之后,“隐私”这一概念将重新定义。目前的保险公司在接受投保时,要求申请人必须做体检,未来是不是要求看到申请人的基因图?而一旦有了基因图,知道了“命中注定”的事情,保险行业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公司老板在挑选雇员的时候,会不会存在“基因歧视”?为了得到更优秀的下一代,可能会有更多的堕胎事件,以筛选掉我们认为不够好的婴儿?按照不完善的道德标准,斯蒂芬·霍金这样的天才很可能不会出生。

基因技术垄断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美国文特尔研究所于2009年10月份向美国专利局提出拥有他实验室造出来的人造生物专利的申请。美国文特尔研究所抢滩“造物市场”的举动引起了生物行业的担忧,加拿大生物伦理学组织谴责这种行为是“企图在社会上实施一项异常的新技术而不说明它的全部影响”。该组织研究人员吉姆·托马斯说,这种垄断行为施放了一个信号,合成工业和合成生命形式私有化这样的高端商业竞争已经开始;文特尔公司正在变成合成生物界的“微软”。同时,该团体的38个组织联合号召多个国家的专利局从安全方面着想,抵制文特尔的专利申请。

“定制生命”的出现,靠的是飞速发展的遗传基因技术。从未来的发展看,人类可以任意设计“品牌婴儿”:可兼顾到高智商、最健康与相貌最佳的理想标志。当然,“设计婴儿”也可以设计带某种缺陷的孩子。既然有人能要求“健全”婴儿,“残缺”婴儿的设计要求似乎也合情合理。从技术的发展看,人类无法阻止“设计婴儿”的出现,但从人类的角度看,“设计婴儿”的医学实践,有可能把人类生命推向“商业化”:婴儿如同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价格有高有低,任你挑选。所以,如何高度规范“设计婴儿”,将是这项技术今后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