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38

第38章 月球背面,一半是水 (2)

以上的研究表明,月球很可能是个中空的球体。而科学家清楚知道的是,按照宇宙形成的理论自然形成的星球绝不会是个空心球,否则,巨大的压力会把它压扁的。

月球陨石坑有极多的熔岩,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极稀有的金属元素,如钛、铬、钇等等,这些金属都很坚硬、耐高温、抗腐蚀。科学家估计,要熔化这些金属元素,至少得在二三千度以上的高温,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颗“死寂的冷星球”,起码30亿年以来就没有火山活动,因此月球上如何产生如此多需要高温的金属元素呢?而且,科学家分析宇航员带回来的380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后,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为据科学规律自然界绝不会有纯铁矿。

在月球35-40公里的壳体下部,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里面究竟有什么?存在像人一样的智慧生物吗?他们靠什么来生存?

2009年6月18日,美国宇航局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两颗月球探测器,号称“重返月球”探测器,一颗称为“月球轨道勘测”飞行器,一颗称为“月球坑观测与传感”探测器。为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拉开了大幕。

月球如果真是内部空洞,那么,一切的科学解释就统统失去了作用。在银河系180亿个行星系中,假如有1%的星系有生命存在的可能,那么概率是1.8亿;在这1.8亿个行星系中,假如有1%有生物,那么概率是180多万;在180万中,假如有1%有智慧生物,那么概率是1.8万。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率会高得吓人。因此,“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的想法是幼稚的。2005年,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曾预言,再过半个世纪,人类在科学领域的最大突破将来自于对外太空生命的探索和发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保罗·戴维斯教授也做出了大致相同的预测。他说,外星生命有可能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上百万年的时间,但由于这些生命大部分由微生物形式组成,人类无法用肉眼进行识别,从而忽视了它们的存在。

3. 在月球居住一天

2010年4月,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访谈中预测,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地球上的生命一直不断地承担着被一场灾难从地球上抹去的风险,例如突然性的全球变暖、核战争,经过基因改良的病毒甚至其他人们想都想不到的危险,人类的生存越来越接受挑战。霍金认为,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是导致地球毁灭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逃离到外太空。

霍金表示,人类逃离地球毁灭最好的办法是,20年内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而在接下来40年内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除非人们到达其他星系,否则是无法找到和地球一样好的居住地。霍金指出,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类不应主动寻找他们,应尽一切努力避免与他们接触。宇宙中存在超过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至少包含大量星球。仅仅基于这一数字就几乎可以断定外星生命的存在。在他看来,外星生命极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级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胁人类的智能生物,他们其中有的已将本星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飞船上。霍金认为,鉴于外星人可能将地球资源洗劫一空然后扬长而去,人类主动寻求与他们接触“有些太冒险”。

2010年5月,首届世界月球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执行主任、国际月球会议国际程序委员会主席伯纳德·福音预测,到2020年,人们将会为月球基地的建立做好技术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首个月球基地将于2050年建成。月球基地或将选址地下。外部采用近似月球表面起伏线条的设计。基地内部将会再设置一层圆形穹顶,透过穹顶可以看到水蓝色的地球在天宇运行。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将会尽收眼底。地下将设紧急避难所。

在月球基地生活、工作的人员将拥有独自的工作间和休息场所。随着技术的完善,生物培养舱将设置温室大棚,主要培植蔬菜、水果、农作物等植物。该舱中还可以尝试饲养类似小白鼠之类的动物。科研工作舱将进行月球矿石取样研究,月球水提取等实验。

科学家在分析了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后测算,月球保存着大约5亿吨氦-3,光是氦-3就可以为地球开发1万至5万年用的核电,而地球上的氦-3总量仅有10-15吨。月球还有其他丰富的矿产资源,钍矿,储量巨大的稀土矿、钛矿、铁矿等。

其实,月球上有硅、铁、铝、钛和钙等多种资源,可以用来直接生产建材建造房屋。另外,月球的两极可能存有1 100万至3.3亿吨水冰,它们不仅可以满足人在月球上生存的需要,水如果分解成氧和氢,还可以成为重要燃料。

但由于现在从地球到月球单程的运输费约为每吨4 000万美元左右,再加上采掘、提炼和运回地球等费用,开发成本太高。而开发月球上的氦-3是划算的,因为在发电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月球能源氦-3的花费只是目前核电站发电成本的10%,如以石油价格为标准,每吨氦-3价值约40亿-100亿美元,是月球上的超级“金矿”。

4. 寻找星际定居点

2004年,英国新南威尔士大学天文学家查尔斯·莱恩威弗和丹尼尔·格雷瑟在《天文物理学》一书中预测,银河系大概有10%的星球适合人类生存。银河系最少存在着1 000亿个有行星体系的恒星。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1 000亿个星系。照这样计算,整个宇宙最少存在着10万亿(百亿亿)个有行星体系的恒星。银河系有一个“生命可存在区域”位于距银河系中心25 000光年的缓慢扩张区域。这个区域包括40亿年至80亿年所形成的星球,其中3/4的星球比太阳早10亿年形成。研究资料显示,这些星体中大部分都比太阳要早大约10亿年诞生,任何生命形式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各自的进化过程。

查尔斯·莱恩威弗和丹尼尔·格雷瑟建立了一个银河系演化模式,分析后提出了生命可以存在的四个条件:有一颗主星的存在;有足够的重金属形成陆地星球;有供生物进化足够长的时间;位于免遭超新星爆炸所引起的伽马射线辐射的安全位置。

莱恩威弗指出,到目前为止,只有大约100个系外行星得到确认,而且这些行星都是像木星一样的气态星体。2013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类地行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后,寻找可孕育地外生命的星球的工作才将真正开始。

2010年,世界著名天文物理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里查德·格特预测,50年后人类将迈出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建立“殖民地”的第一步,为未来人类移民外星打下基础。届时,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基地。这样一旦地球上发生大灾难之后,人类就将有一个避难之处,不至于从此灭绝。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为地球的一半,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昼夜温差可达上百℃。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 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

火星上存在着大量的水,2005年,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指出。根据资料显示,木筏似的地面构造与地球两极附近的冰构造相似。但“板块”位于火星赤道附近,所以可能有一层火山灰保护冰层使之不会被太阳光融化。英国科学家约翰·默里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火星探测器拍回的资料,在火星北纬5度、东经150度的名为“极乐世界”的平原发现了一处冰冻水域,推测被覆盖的冰冻水面积大约是800公里长、900公里宽,平均深度达到45米,覆盖了7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默里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板块”的大坑最终做出对冰冻水深度的估计。

德国天文学家拉夫·陶曼指出,有证据显示,火星上曾有大量的冰在激烈的火山喷发中融化成水,并储存在火星地表深层,相信有90%的流动水是在地表下面掩藏的。

水是孕育和存活生命的重要条件。既然火星地表下面储有流动水或者湖泊,那么其中就极有可能存在着生命。

200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卡罗尔·斯托克尔和拉里·莱姆基预测,火星上有生命存在,而且这些生命体很可能都躲藏在火星地表以下的山洞当中,靠着火星地表下的水源生存。它们通过进化已经可以在火星环境下生存。两位科学家发现,火星的甲烷标志不断变化,这可能是地下生物圈活动的结果。另外,这些标志的附近地表有大量的硫酸盐黄钾铁钒存在。

2003年6月和7月,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孪生火星探测器相继登上火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理协会得出了一个不很明确的结论。尽管人类可以乘坐航天飞机赶到火星,但火星上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还是非常明显的。火星比地球寒冷得多,平均温度零下40至零下60℃。火星上存在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虽然它们不至于让登上火星的人马上死亡,但是到达火星上的人所受到的辐射比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所受到的辐射还要大一倍。

这种危害是慢性的和致命的。只要在火星上呆上不长时间,就可能因辐射而患上各类癌症、白内障以及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后的各种疾病。

由于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38%,大气压仅有地球的1%,因此火星上的微重力环境也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挑战。最近俄罗斯专家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的研究也证实,在失重条件下,人的免疫力会下降。

火星与地球的环境比较相似,当然不排除还有其他星球上的环境与地球更相似,比如土星的第6颗卫星泰坦,但它离地球太远。而其他星球比火星上的环境更恶劣。

美国科学家预测,在2015年至2030年中,抵达火星不超过100人,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分析火星上的气候、辐射状况,寻找生命和使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试种作物。并在火星的隐蔽处修建住宅,使用有效降低辐射的建筑材料造房屋,所有穿着要使用防辐射材料。

在2030年至2080年,在火星上建造化工厂和核电站,形成温室效应,使火星上摄氏零下几十度的温度上升到摄氏零下几度。这时将有少量人群移居。那时,火星上的温度已经达到摄氏零下几度,有植物生长和形成,大气层逐渐加厚,二氧化碳和水能从地下渗出。人类可以不穿防护服,但仍须带呼吸器进行呼吸。

到2150年,火星大气层形成,气温平均在摄氏零度,可以正常种植和收获庄稼。绿色植物已经化解和阻挡了辐射,空气也足够人们呼吸,火星上开始形成城市。这时可以大规模向火星移民。

【本章专家】

詹姆斯·洛夫洛克 英国著名环境学家

弗兰克·芬纳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微生物学教授

保罗·克鲁岑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杰里·米特罗维察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

罗伯特·宾德谢德勒 美国著名冰川学家

尼古拉斯·斯特恩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

马克·林纳斯 英国科学家

莫季布·拉蒂夫 德国气候学家

克劳雷 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