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40

第40章 6度界限,地球蜕变 (2)

罗伯特·宾德谢德勒指出除非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控制,否则覆盖在高山地区(约占地球上总冰量的 1%)、格陵兰岛( 9%)和南极洲(90%)的冰盖终会消融殆尽。如果它们完全融化,最终将会使海平面上升 65米。冰盖全部消融需要几个世纪,然而,冰盖的消融速度比科学家在仅仅几年以前所作的预计还要迅速。哪怕海平面平缓上升,发生灾难性风暴的风险也会逐渐增大。另外,最近人们才惊讶地意识到,冰盖对周围海水还有万有引力效应:大体来说,如果格陵兰冰盖融化,“海平面的上升主要会发生在南半球”,反过来,如果南极冰盖融化,北半球海平面将上升更多。

3. 上海沉没与不只上海沉没

新世纪之初,全球气候出现大异常已成定局,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想像!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暖化,并不是每个地区愈来愈温暖,而是全世界都将面临气候变化愈来愈剧烈,即是对于人类而言,极端的气候会愈来愈多,比如暴风雪,大飓风、大洪水或干旱,将会是常态。

2007年,英国科学家马克·林纳斯在《改变世界的6℃》一书中预测地球气温升高6℃后全球面临的灾难。

气温上升1℃,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的大粮仓,尤其是该州的沙山地区,出产美国最好的牛肉。如果全球的气温再上升1℃的话,美国的“粮仓”将重新变回大漠,将人类逼出这一地区。

全球最热的撒哈拉大漠可能会变得湿润起来,重现6 000年前岩画中大象、水牛和野羊在肥美的草原上巡游的美丽景象。11 000年来乞力马扎罗峰一直戴着的雪白冰帽将不复存在,使得整个非洲大陆成了真正的无冰世界。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雪将全部融化。

气温上升2℃,格陵兰岛的冰盖将彻底融化,从而使得全球海洋的水平面上升7米。科学家们做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大约125 000年前,地球的气温比现在平均高出1℃-2℃,结果全球的冰盖全部融化。全球的山脉都会受影响,比如说为利马河提供水源的安第斯山系的冰架全部消失;加利福尼亚3/4的冰峰雪原将消失。

全球的食物,尤其是热带地区的食物将会大受影响。1/3的动植物种群因为天气的变化而灭绝。

气温上升3℃,是地球的一个重大“拐点”,因为地球气温一旦上升3℃,那么就意味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人类再也无力介入地球气温的变化。灾难核心将是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南部非洲和美国西部开始出现更大面积的沙漠,使得成百上千万原来从事农牧业的人们被逼背井离乡。

在南亚次大陆,由于印度河水位开始下跌,印度与巴基斯坦因为抢水而爆发冲突乃至战争。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夏季干旱高温与冬天极冷相伴而来,一些低海拔的沿岸地区被海水淹没。

气温上升4℃,对于地球的大部分地区来说都是灾难。意味着数十亿吨被冰封在南北两极和西伯利亚的二氧化碳气体将释放出来,进入臭氧层,从而成为全球变暖的倍增器——加快变暖的速度。此时,北冰洋所有的冰盖将全部消失,北极成了一片浩瀚的海洋,北极熊和其他需要依赖冰为生的动物将彻底灭绝。

南极洲西部地区的冰盖将与大陆脱离,最终海平面上涨,从而使得全球的沿海地区再度被海水吞没。在欧洲,新的沙漠开始形成,并且向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土耳其扩展。在如今温度宜人的瑞士,夏季的气温将高达48℃,比巴格达还热。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将彻底没有冰雪,裸露出巨大的岩石。由于气温持续保持在45℃,欧洲人们被迫大量向北迁居。

气温上升5℃-6℃,地球将面临着彻底的灾难,绿色阔叶林将重现加拿大北极圈,而南极的腹地也会有类似的情景。然而,由于陆地大部分被淹没,动植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有95%的种类灭绝,因此地球将重回史前时期。

4. 冰封时代即将到来

从大约 12 000 年前以来,地球就没出现过这种剧变,虽然大约 8 200 年前发生过小变动。典型的气候剧变通常是温度突然变冷,并持续几个世纪,有时长达 1 500 年,然后又突然以更快速度变暖。没人知道这种变化究竟怎么发生的。

2010年,德国气候学家莫季布·拉蒂夫通过对海洋表面以下3 000英尺左右、海水开始冷热周期性循环的地方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得出新结论:近期横扫大半个北半球,让多个国家深陷严寒困扰的“异常”气候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趋势的开端而已。未来可能持续20至30年之久,全球将经历一个寒冷的冰河世纪。

当人类正不断往大气中注入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时,地球这个行星本身可能正进入一次剧烈无比的冰川期中。温室效应将与地球冰川期激烈碰撞。

科学最新数据模型认为,几千年后,整个北半球都将被冰层覆盖,如同现在的南北极一样——前提是新的冰川期没有和“大气变暖”发生冲突。

2008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克劳雷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预测,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地球将迎来另一个“冰河世纪”,而且是几百万年来最强烈的一次。不过,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仍会持续加热大气层,也许继而延迟新的冰河世纪的来临。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可能会说,这么说来二氧化碳还是件好事。但事实不会这样。克劳雷指出,如果大气变暖真的能抵消或延缓冰河世纪的到来,这不是一个让人安心的消息,因为人类正在进入高异常的气候变化状态中。

克劳雷预测,这次的冰川期来得比以往更气势汹汹,更严峻。按照地球气候常态,1万年到10万年之后,地球的北半球大部分如加拿大、欧洲和亚洲都将被“永久性”的冰层覆盖,情形就像现在的南极一样。

大约在6.5亿年前,地球呈现完全冷冻状态,表面温度骤然跌落,整个地球覆盖在3 000多米厚的冰层之下。这一冰冻期持续了大约2 500万年之久。

地球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遇到一段冰川期,在过去300万年来,地球跌跌撞撞地循环走过了几十个冰川期。每次冰川期到来,极地的冰层都慢慢扩大到其他地方。冰川期快结束的时候,它们又慢慢缩回到极地。每次冰川期一般都仅持续大约4.1万年,但在过去的50万年中,地球被这些冰层覆盖的时间却长达10万年。

冰川还可能会引起另一种连锁灾难。美国的科幻电影《后天》,讲述的是全球温室效应改变了海洋暖流的运动,从而使得地球在几周时间内进入到了冰川期。冰可以反射85%的太阳光,而海面对阳光的反射率不足10%。冰川越多,暴露于阳光之下的海面也就越少,那么地球吸收的阳光能量就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一旦地球被冷冻,单细胞微生物就会死亡或退化。这样,只有发生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几十甚至上百亿吨炽热的火山熔岩才有能融化厚厚的冰川。

与此同时,过去50万年中,冰川期及间冰期的温度变化都变得更加极端,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纪录连续被打破。根据地球岩石的纪录,这些极端的气候变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而最近的两次冰川期更是有史以来气候变化幅度最大的两次。

研究预测,在这次即将到来的冰川期中,北美洲的遭遇与其在过去十几万年间的历次冰川期相似,将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同时,电脑模拟显示,欧洲和亚洲也进入了冰层区,从英格兰到叙利亚,大片的土地都将被厚达3.5千米的冰层覆盖。这是此前冰川期中从未见到的景象。

然而,即使这次新冰川期真的有如此不寻常,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暖也同样不寻常。克劳雷提到,温度只要升高3到5度,人们就可以面临过去5 000万年从未遇到的气候。而在冷与热的冲撞中,到底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现在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一方面地球上有非冰川期的,温暖的大气,另一方面,极地冰层至今依然存在。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景观。

史前气候专家洛兰·李斯基预测,下一个冰川期可以比此前100万年中的任何一次都要来得严重。500万年前,复杂生命刚刚开始进化,地球那时的温度比现在高出很多,极地没有任何冰。上一次类似的“温室地球”阶段大约发生在1亿到5 000万年前,当时南极上森林苍郁,浅海则覆盖了现在美洲、欧洲和非洲的大片地区。

这之后,可能是与喜马拉雅山快速上升有关,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开始慢慢下降,地球也开始慢慢变冷。南极在3 000万年前第一次出现了永久性冰盖,此后慢慢扩大。不久,北极也出现冰盖。

250万年前左右,地球气候进入了全新的震荡阶段,冰川期与间冰期频繁交替一直到现在。在此期间,北半球的冰层也不断扩大。这期间,北欧、北亚和北美洲的覆冰厚度一度高达4 000米,海平面则在今天海平面的120米之下。

一次比一次更冷的冰川期,让地球在过去50万年中总体来说不断变冷——直到“人类世”到来。“人类世”这个词是刚开始受到广泛认可的地质概念,由诺贝尔奖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提出。它没有特定的起始时间,意指人类活动开始对地球大气和生态产生越来越关键影响的这段时间。

【本章专家】

赫拉尔多·阿尔达纳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

理查德·费舍尔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

迈克尔·凯瑟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

史蒂芬·高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家

高建国 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萧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震学家

亚特华德 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

戈德芬格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

阿布德拉赫玛托夫 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地震研究所所长

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 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家

雷·卡斯 澳大利亚莫纳西莫大学教授

布莱恩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地球科学家

斯蒂芬·塞尔夫 英国火山学家

佛拉基米尔·克里维茨基 俄罗斯杜布纳大学教授

尼古拉·扎尔温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科学家

米哈伊尔·鲁金 俄罗斯自然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