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41

第41章 2012,化石时代预言 (1)

太阳正从沉睡中苏醒,在未来几年间,人们预计将会看到更多太阳活动。

在21世纪末,也许没有人会相信,人类所生存的地球,所面临的危机,远远超过人类所经历的史前年代。

1. 2012 ,地球悬念

在21世纪末,也许没有人会相信,人类所生存的地球,所面临的危机,远远超过人类所经历的史前年代。人类所依存的自然界正罹患着无数的体征:世界各地频频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暴雨与暴雪交替,酷暑与严寒相伴。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有些人也似乎预感到什么,焦虑急躁,精力耗竭,忐忑不安,注意力分散,凌晨三四点钟难以说清的醒来。某些事情确实正在发生。时间正以不断加速的方式表现着。这颗星球感觉上好似就在蜕变,并以史无前例的频率振动着。地球究竟发生了什么?未来又怎样?

2012年这个概念是从玛雅文明中提出来的。自从1839年美国人琼斯·史帝芬斯第一次在中南美洲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玛雅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南美洲的丛林和荒原上,一共发现了170多处被遗弃的玛雅文明的古代城市遗迹。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洲的热带丛林中建立了一座座规模惊人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更令人惊讶的是玛雅文化中的精确历法和天文知识。时间是玛雅人宇宙观的核心,所有的装饰、浮雕和雕像,无一不同某具体日期直接相关。所有的玛雅建筑都是石头做的一个巨大日历的一部分。

在玛雅人残存的四部珍贵文献中,有一部是记述玛雅人天文历法的。通过玛雅文化专家的研究,人们知道玛雅人有三种历法,即地球年、金星年和卓尔金年。他们分别是:地球年365天,金星年584天,卓尔金年260天。

在“卓尔金历”历法中,这种历法以一年为260天计算,但奇怪的是,它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天体的运行为依据,在太阳系内没有一个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

“卓尔金历”中的这个符号,表达了玛雅人所描述的银河核心。有玛雅学者认为,这个叫“卓尔金历”的历法记载了“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而据“卓尔金”历所叙述: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个“太阳纪”。

科学家预测,太阳系在向着银河系赤道方向运行,并于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将抵达银河系的赤道位置。而世界将在2012年进入蜕变时期,将在2012年12月21日进入玛雅人认为的“第五太阳纪”,那么这个第五太阳纪有多长久呢?没人知道。

2010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赫拉尔多·阿尔达纳在其撰写的《历法与纪年II——远古与中世纪的天文与时间》一书预测,三名早期的玛雅文化研究专家发明了一种“GMT常量”,用于把玛雅历转换成现在通用的公历,但这个“GMT常量”的可信性存在问题,因此两个历法之间的偏差应为50至100年,即2012年这一时段将推后50至100年。

2. 太阳风暴,宇宙微尘辐射

2008年12月,美国宇航局在一份报告中宣布发现地球磁气圈破了个大洞,比地球宽四倍而且还在扩大中。即将来临的下一次太阳风暴,科学家已经准确预测,时间就在2012年9月22日。从2013年后,太阳可能将从沉睡中苏睡,随即进入活跃期,届时人类将会面临很大的麻烦。

2010年6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理查德·费舍尔在华盛顿太空大气高峰论坛上预测。太阳正从沉睡中苏醒,在未来几年间,人们预计将会看到更多太阳活动。

地球是宇宙中漂浮的一个星球,在太阳系太空中充满了强烈的太阳风,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强劲,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到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太阳风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这种粒子流是从冕洞中喷射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氢粒子和氦粒子。太阳风虽然猛烈,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经过进化,有一层地球磁场。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

磁气圈就是包裹着地球周围一层看不见的带电粒子,它相当于地球磁场的保护层,使得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冲击。

2009年,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撰文预测,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太阳风暴影响超乎想像,在活跃高峰期间,黑子生成剧烈爆发活动,触发太阳风暴。黑子爆发时会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可能让全地球陷入一片黑暗,不但电力无法供给,臭氧层被破坏,电子通信还可能全部停摆。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迈克尔·凯瑟指出,末日场景不会出现。尽管他承认此前的太阳风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是他表示如果相同强度的太阳风暴再次来袭的话,如果有足够的预警的话,电网运营商会调整系统来减轻损失。

3. 巨灾时代,“日本沉没”

2005年1月,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茨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经过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真正的危险,其实就藏在地下……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那海沟,平均深度8 000米,距离日本列岛最近处不过200公里,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岛一线扩张。而处在太平洋和亚洲两大板块交界的日本列岛无疑已经身处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漏斗的边缘!

2006年,日本东京广播公司曾翻拍了一部名为《日本沉没》的电影。该书为作家小松左京著作的日本科幻小说。为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第5回星云赏日本长篇组的得奖作品。电影讲述地震专家在达伊豆冲海底,发现海底出现异常的龟裂与乱泥流。陆续收集到的数据令人确信将会有灾难发生,并得出唯一的一个结论。那就是“日本列岛历来最坏的情况——1年内的地壳变动导致大部分的陆地下沉到海中”了。事态的发展正在以大大超出人们所估计的速度进行中。各地相继发生巨大的地震。几乎停止了活动的休眠火山开始活跃起来……令人吃惊的是,灾难就这样突如其来;电影中许多画面竟然会变成真实的镜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北部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其震级为世界观测史上最高震级。

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调查,2008年开始,中国开始进入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期。跟20世纪比较,地球的相对活跃度就更加明显了。例如20世纪全球6级以上地震,从不同数据库提取

的结果虽有差异,但这一百年的总数约在3 600到4 000次。而到

21世纪,仅仅2001年到2008年5月中旬,约7年半的时间内,6级以上地震就达1 200余次。长期从事全球变化研究,中国地震学家杨学祥教授预测,从2004年至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2010年,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史蒂芬·高撰文指出,全球8级左右的地震平均每年1次左右,现在却远远超过这个频率,不太寻常。地球变得比较好动的原因目前还无法确认,有可能是因为地球岩石圈压力场发生变化。

地球物理学有一句名言:“地震不会杀人,建筑物才会。”人类文明基本上建立了一栋巨大的纸牌屋。人类极端仰赖有效率的农业和运输系统,一旦全球气候剧变,城市生活形态可能全面崩溃。农民或许能养活自己或另外两三倍的人口,却不可能养活 50 倍的人口。

进入21世纪以来,短短十年中,全球连续发生一些造成巨大的自然灾难,海啸、飓风、泥石流、强地震……其中也包括两次死亡人数在二十万以上的地震。而在20世纪一百年中死亡人数在二十万以上的地震只发生过两次。对于地震模式,地震专家过去比较偏重于地壳板块运动的研究,但是近来开始注意天体运行是否对地壳活动产生影响。例如2008年9月11日,印度尼西亚地震与日本地震相继发生,只有20分钟间隔,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认为,它们之间肯定有关联,而这是什么样的关联,目前还不清楚。从宇宙空间看:星球运行成一线,也可能是诱发多地震的外因。

根据地质学理论,自2000年开始,地球进入了“拉马德雷”从暖位向冷位转变的时期。“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当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后,太平洋高空气流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太平洋部分海面的高度发生变化。而由于地球的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质运动、重力位变化和角动量交换彼此互有联系,因此,“冷位相”时期往往是飓风和强震相伴而来。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海域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30万人遇难;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丧生;

2010年4月14日,中国玉树发生7.1级地震,2000多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