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28497900000021

第21章 在最关键的时刻,更应该稳住阵脚(1)

信誉危机来的时候,是树立信誉的最好机会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的信誉就是企业的形象,没有信誉的企业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企业要发展就要注重企业的信誉,并且能够维持住好的信誉,有能力化解信誉危机,帮企业渡过难关。

任何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都会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困难,只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团队才能走到最后。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的信誉就是企业的形象,没有信誉的企业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企业要发展就要注重企业的信誉,并且能够维持住好的信誉,有能力化解信誉危机,帮企业渡过难关。娃哈哈在成长之路上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宗庆后带领团队一次次地化解。当娃哈哈走到1996年的时候,一场在社会上影响巨大的信誉危机发生在娃哈哈身上。

当时的娃哈哈已经在全国市场打开了销路,产品销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数一数二,只有乐百氏能在市场上和娃哈哈分庭抗礼。祸福无常,就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一场信誉危机悄然而至。

1996年6月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则报道:安徽三名儿童饮用娃哈哈果奶中毒身亡。这条惊人的爆炸性新闻迅速传开,不到三天就有十多家媒体对此消息进行了转载。一时间,“娃哈哈毒死人”的新闻在消费者中传开,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对娃哈哈提出质疑指责。宗庆后听到消息后也是一惊:这不是诬陷吗?他自信自己的果奶不存在任何问题,多半是媒体的报道不实。可是报道已经在社会上流传了,对消费者有了很深的影响,不能坐以待毙。宗庆后压住自己的愤懑之情,马上下达应对措施:一方面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要求追查三名儿童饮用娃哈哈果奶身亡的真相;另一方面派人火速去北京,进行危机公关。

在“娃哈哈中毒事件”被曝光之后,不少同行企业都有些幸灾乐祸。因为娃哈哈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头羊的地位,果奶销量占据了市场非常大的份额。平时这些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很难撼动娃哈哈这棵大树。现在娃哈哈出现了信誉危机,这些小企业以为有了翻身的机会,因此对娃哈哈落井下石,背地里传播不利于娃哈哈信誉的言论,还鼓动当时娃哈哈主要的竞争对手乐百氏,意图抢占市场份额。宗庆后为此特意和何伯权进行沟通,希望在此混乱时期不要再起波澜。何伯权为人很是正派,他在这段时间的正常营销对于宗庆后是一个不小的安慰。

由于事态愈演愈烈,宗庆后特意派人进京。他们首先找到了《经济日报》总编艾丰,通过他的引荐,娃哈哈能够和******进行沟通,并将一份《关于娃哈哈果奶中毒事件真相的紧急报告》分呈给了******、公安部等相关部门。有关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认为这件事对一家大型企业的声誉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他们对地方的一些报社以抢发爆炸性新闻博人眼球的行为也是非常反感,做出紧急决定:国内媒体不得歪曲报道娃哈哈果奶中毒事件!还要求《北京青年报》对于报道的来源给予说明。上级部门的力度不可谓不严,雷厉风行地查出了事件的真相。经核实,确实有三名儿童喝下娃哈哈果奶后身亡,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公安部门侦查得出结论:导致三名儿童死亡的娃哈哈果奶系有人投毒所致,投毒的目的是进行敲诈勒索。

娃哈哈的不白之冤得以洗清,娃哈哈果奶质量没有丝毫的问题。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宗庆后却不干,一个还没查实的小报道就令娃哈哈遭受了巨大的名誉损失,这个后果是要有人承担的。不久,一篇《北青报失实报道,娃哈哈无辜受牵连》的报道在《新华日报》上刊登,内容就是替娃哈哈鸣不平,一篇不负责任的报道差点毁了一家大企业,这是多大的损失!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消费者对“娃哈哈果奶中毒事件”非常关注,从开始对娃哈哈的质疑,到事件的真相大白,都被人们看在眼里。这在无形中大大提升了娃哈哈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对于娃哈哈产品抢占更广阔的市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宗庆后用他的智慧,把娃哈哈的信誉危机转变为娃哈哈树立信誉的机会,有利于娃哈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分设账户,坚持自力更生

从此,娃哈哈所有货款都不能混在一起进行走账了,要将合资公司与非合资公司的账目分设清楚,两部分各有自己独立的账户,便于独立结算。在娃哈哈集团总部的推动下,这项分立账户得到了快速的贯彻实施,宗庆后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达娃之争”愈演愈烈,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起初,宗庆后因为存在和外资企业合作优惠的心理,尽管和达能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可是对于合资的一些问题并没有摸得太清,因此在持股等问题上略处下风。而达能是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合资经验丰富,能够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达能从合作一开始就不是交心的,而是设防式的,这不仅体现在持股问题上,还体现在关于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问题上。

达能确实在合作的事情上下了功夫,在1996年刚开始洽谈合作事宜的时候,达能就提出了《商标转让协议》,提出把“娃哈哈”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开价是1亿元,而这1亿元中的5000万元由金加公司出资向娃哈哈购买,5000万元以无形资产的方式作为娃哈哈向合资公司注册资金的投入。这份合同还规定了只要是娃哈哈合资公司、为娃哈哈合资公司加工产品的公司以及生产和经营与合资公司不形成竞争的公司,都可以使用娃哈哈的商标。多亏这份合同在国家商标局卡了壳,宗庆后反应过来后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达能苦心孤诣在商标产权上给娃哈哈下的一个套。既然达能欺人太甚,我们也要亮出自己的利剑,宗庆后也在盘算着怎样打赢这场艰难之战。

2005年,负责中国市场的达能亚太总裁更换人选,原总裁易生门退休,年富力强的达能首席财务官范易谋接任。这位达能青年才俊的到来,更加激化了达能和娃哈哈之间的矛盾。宗庆后本想趁达能易主的空隙,来加大企业的控制管理权。就在范易谋到来的第二个月,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宣告成立,这个公司的成立对于娃哈哈和宗庆后是很重要的,以后无论是娃哈哈合资公司还是非合资公司的产品,都要在这个公司统一销售和走账,宗庆后打算通过这步棋,完全掌控娃哈哈的经营活动。另外,因为非合资公司的产品也通过该公司销售报账,这样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合资企业是合资公司的附属企业或代工企业。

新官上任的范易谋尽管初来此地,但在逐渐了解合资企业的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达能是合资企业的控股者,持股超过半数,可是却没有实际的经营管理权;娃哈哈属于合资公司,可是商标在非合资企业中大量使用;还有娃哈哈的大量“体外公司”异常活跃,很有可能就是宗庆后在合资企业之外另搞的一套。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刚上任的老总的火就要烧得旺、烧得亮。范易谋决定快速出手,实施了一系列的方案:“第一把火”是想通过追加投资来加大在娃哈哈的利益和控制权;“第二把火”是提出修正商标的使用合同,以规范加工企业的商标授权;“第三把火”是着手调查娃哈哈的“体外公司”。从这“三把火”能看出范易谋绝非等闲之辈。但宗庆后此时是以不变应万变,对达能方面不予理睬。范易谋要加大合资投入,宗庆后就坚决拒绝,使得范易谋碰了一鼻子灰。

看到自己提出的方案没有得到有效的施行,范易谋没有善罢甘休,而是有了更为厉害的招数。2005年10月,达能促使双方签署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第一号修订协议》,规定只有在“与合资公司签订有产品加工协议的娃哈哈公司”和“经合资公司董事会确认与合资公司生产经营不同产品的娃哈哈公司”才能够使用娃哈哈商标。此令一出对宗庆后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娃哈哈的合资企业与非合资企业的资产很容易被对方侵蚀,必须想出解决之道,于是分设账户的行动在此时应运而生。

2006年11月8日,娃哈哈的经销商收到了娃哈哈总部发来的新合同和新账户,这两份合同分别是需要经销商与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责任销售公司和杭州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重新签订。这下把经销商弄糊涂了,原本的一家直接走账简单明晰,现在却要联合签订,程序上要复杂得多。尽管经销商有些许的不解,可是他们知道宗庆后一向雷厉风行,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也就在原先的基础上重新签订了合同。原来这家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是为了更好地将合资企业与非合资部分账户分立而新建立的,控股方是杭州萧山宏胜饮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缘故,这是宗庆后搞“体外公司”的重要一步。

从此,娃哈哈所有货款都不能混在一起进行走账了,要将合资公司与非合资公司的账目分设清楚,两部分各有自己独立的账户,便于独立结算。在娃哈哈集团总部的推动下,这项分立账户得到了快速的贯彻实施,宗庆后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在开始的几个月就有30亿元的销售收入通过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公司入账,这也使宗庆后在“达娃之争”中扳回一局。

兵不厌诈,制胜才是硬道理

在如今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家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好的领导、好的团队,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在同对手竞争中取得胜利。尽管宗庆后为人有些老实甚至稍显木讷,可是投身商海就不容许优柔寡断,而必须主动出击、出奇制胜,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商场如战场,一个踉跄就可以让一家企业一蹶不振,一个机遇或许就能改变战机。在如今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家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好的领导、好的团队,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在同对手竞争中取得胜利。尽管宗庆后为人有些老实甚至稍显木讷,可是投身商海就不容许优柔寡断,而必须主动出击、出奇制胜,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宗庆后对企业有自己的经营之道,从最开始的儿童营养液到后来的各种果奶,宗庆后可以说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积极参与,从产品的定位、研发,到包装、定价,再到宣传、促销,宗庆后对各个环节都十分了解。因为对产品的高度熟悉,宗庆后管理起企业来更是得心应手,做出了更为迅速的市场反应。

有一次,宗庆后得到市场反馈的消息,娃哈哈的竞争对手在近段时间要搞大降价活动,在降价的产品中,有一款果奶与娃哈哈的果奶存在很大的竞争性,导致娃哈哈这款果奶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小的销售压力。这时候,下属向宗庆后建议对这款产品也采取相应的降价措施,来挽回市场上的颓势。可是宗庆后却不为所动,依旧将这款果奶保持在原有的价位上。过了一段时间,宗庆后下令继续保持价格不变,但是要加强这款产品之外的其他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强推广力度。就这样,在竞争大减价的压力下,娃哈哈这款果奶的销量逐渐减少,因此一些员工有些担忧,宗庆后却依旧气定神闲。除了和竞争企业在价格上有差价的果奶销量不如以前了,其他品种的产品却在加强宣传推广的情况下销量有所增加。几种产品加起来,娃哈哈的整体销量没有下降多少。这样的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娃哈哈的竞争对手沉不住气了,将大降价的饮品进行了价格回调。这些都被宗庆后看在眼里,反击的机会到了,他马上安排进行新一轮的价格战,将前阵子销售不佳的产品促销出售,短时间内不仅销量回或还超过了之前的销量。而娃哈哈的竞争对手吃不消了,他们本身就没有娃哈哈的身板硬,没有娃哈哈的市场广,本以为前些时日的促销会打开自家产品的销路,可是现在娃哈哈降价促销,自己的产品反而吃了亏。几番斗法使宗庆后和他的娃哈哈又重新占领了市场,宗庆后不愧是商场的老手,手段高明。

宗庆后在商场上运筹帷幄,不少对手都在他面前倒下。他的营销手段可谓变化多端,将兵法中的策略在商场上用得得心应手、恰到好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宗庆后一路走来有过挑战,有过困难,他总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娃哈哈越过沟坎,走向康庄。而到了娃哈哈与达能的合作中,娃哈哈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手是实力超强的跨国大企业,即使是这样,宗庆后也不会后退。随着“达娃之战”日益升级,多方力量也是此消彼长,冲突异常激烈。

宗庆后一路走来有过挑战,有过困难,他总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娃哈哈越过沟坎,走向康庄。而到了娃哈哈与达能的合作中,娃哈哈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手是实力超强的跨国大企业,即使是这样,宗庆后也不会后退。随着“达娃之战”日益升级,多方力量也是此消彼长,冲突异常激烈。这是外企与民族企业的一场较量,是国外资本投资国内的方式蜕变的过程。宗庆后和他领导的娃哈哈集团始终站在民族利益的大旗下,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