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3080200000022

第22章 苹果拯救台湾经济(5)

例如,深圳海关从2003年9月1日起对富士康的鸿富锦联网保税工厂实行24小时通关服务试点。深圳海关在皇岗设立了专用通道,24小时为鸿富锦联网保税工厂进出口提供通关服务,并采用自动核放系统,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在深圳海关的配合下,深圳富士康率先采用了EDI(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报关,与海关通过计算机进行联网运作,实行了封闭式管理、24小时监控、闸口内移、直通式转关、EDI联网报关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海关监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的全过程。

2008年3月至4月间,武汉国税局一干领导率队到深圳富士康学习后不禁感慨道,地方税务部门对富士康这样的企业的税务管理必须跳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局限,应该主动作大量流程创新。几乎所有引进富士康到当地设厂的地方政府都颇为感慨,和富士康的合作很多时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其经验可以拓展2010年8月11日上午,富士康郑州厂区招聘的第一批面试在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开始进行,首批1000多人参加面试。

到其他许多领域中。

富士康内迁成都时,曾向当地政府提出了数十条海关特殊监管需求,从项目基建物资和设备生产材料进区,到辅助管理系统安装、报关退税、卡口园区建设等,包括方方面面。

根据富士康的要求,成都政府到中央启动了频繁的申报公关活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7月22日正式申报,10月18日即获得国务院批准,可谓闪电落地。

在选择内迁成都前,郭台铭曾向当地政府提出另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必须在3个月内建成几十万平方米的厂房,半年内厂房达到170万平方米,厂房要建在综合保税区内,富士康项目用地要4平方公里,另需十余平方公里作生活配套。

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由于苹果订单飞涨,必须在短期内扩充新产能,因此当地政府必须有极强的执行力,以保证新产能如期投产。

最后,成都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目标,2010年年底,第一批成都产iPad如期搭上飞机,经过中国香港发货美国,创造了业内惊叹的“成都速度”。

在郑州,140万平方米富士康郑州科技园项目一期厂房建设2010年9月16日动土奠基。到2010年年底时,一期工程3个地块共68.5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就已经进入尾声,其进展同样十分迅速。

由以上细节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服务效率已经成为苹果供应商选址的核心因素。

在几年前,部分中国台资工厂还在威胁将把工厂搬到越南。但几年下来,真正将主要产能搬到越南的中国台资IT企业并没有几家。在这当中,中国一些地方政府较突出的执行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苹果挽救了中国台湾经济

2010年,中国台资工厂共为苹果组装了4660万部iPhone手机,近1500万台的iPad平板电脑,还有大量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播放器等产品。这些产品几乎全部由位于中国内地的台资工厂生产。

“近几年全球IT产业的趋势,都是跟着苹果走的。一般IT产业8个月左右就会有一次大的变化。”中国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胜帆指出。而苹果的订单,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处于衰退边缘的中国台湾经济。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苹果对整个中国台湾经济的重要性。2010年,苹果为中国台湾科技业创造的营业收入高达1兆新台币,占到中国台湾科技业总产值的十三分之一。

90%以上的iPhone由鸿海组装,几乎所有的iPad平板电脑由鸿海组装;苹果MacBook笔记本电脑主要由广达代工,苹果的订单占到广达总营收的30%,并成功帮助广达阻止营收下滑;一半的苹果iPhone摄像头由大立光提供,几乎所有的iPhone触摸屏由宸鸿和胜华提供……

苹果订单的重要性还可以从郭台铭手上两家上市公司的巨大盈利情况窥见一斑:

在中国台湾上市的鸿海精密(2317.TW)仅2010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就高达6.85亿美元,全年净利润达到数十亿美元,这还是在代工业利润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取得的。

但郭台铭手上的另一家公司——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国际的情况就不容乐观。该公司发布的2010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半年股东应占亏损达到1.4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扩大6.6倍。而在此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富士康国际一直是郭台铭手上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这样巨大的差别都是因为苹果的订单。

在郭台铭的规划中,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国际主要负责手机的代工业务,而鸿海精密主要负责笔记本电脑等业务的代工。

应苹果公司的要求,郭台铭将iPhone和iPad等苹果产品的代工业务放入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的鸿海精密生产。

这主要是因为苹果不希望将自己最需要保密的产品和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竞争对手的产品放在一起代工,而传统上苹果是一家电脑公司,放在主营代工电脑的鸿海精密代工,较符合苹果的保密要求。

从鸿海系几个上市公司的财报可以清楚地看出,代工苹果产品的鸿海精密的表现要远远好于没有苹果订单的富士康国际,苹果订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苹果现象”并非反映在鸿海一家中国台湾企业身上,同样依赖苹果订单的广达的处境也十分类似。

在日渐衰退的笔记本电脑代工业务上,广达的竞争对手们不断以低价抢挖它的最大客户——惠普和戴尔。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达2010年的营业收入依然突破了1兆元新台币,这让其董事长林百里颇为得意。

十年前,广达仅有10%的营业收入来自苹果订单,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提升至30%。正是凭借苹果MacBook等产品的强劲出货,才为处于衰退危机中的广达挽回颓势,逆势上扬。

当然,中国台湾的科技业者也为苹果产品的精密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每一件苹果产品的出产,都包含着难以言表的艰辛。

中国台湾的IT产业,曾经因Wintel联盟而一度繁荣,但多年过去却被Wintel联盟束缚住手脚,最终沦为国际大厂商的打工者。

但是苹果的出现重塑了整个IT业界的游戏规则,它强有力地吞噬着Wintel联盟,这又反过来让中国台湾的IT业界抓住了新的机遇。

中国台湾的HTC、宏碁、华硕等大厂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新一波产业景气潮流埋下了伏笔。而中国台湾的代工厂商也能够从苹果那里获得更高的代工费用。

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时代关于中国台湾代工厂商为苹果代工的利润率,一直以来是各大厂商的高度机密,甚至在一家企业内部能够真正知道的人也寥寥可数。但从各方传来的消息均显示,苹果给代工厂商及零部件厂商的代工费用,要明显高出其他IT大厂。

由于近年代工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中国台湾代工厂商的利润一度跌到冰点。受困于戴尔、惠普这样强势的订单发包方,中国台湾IT业者多年来一直无法有效提高代工费用。但是为苹果做代工的鸿海却得以在2010年提升了代工费用,以应对员工工资上涨等问题,这在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苹果为中国台湾经济作出的贡献。

由于中国台湾经济受“苹果红利”影响过大,因此苹果公司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整个产业链带来重大影响。

2011年1月17日,苹果CEO乔布斯再次宣告请病假,就让中国台湾苹果供应链企业大受影响。

中国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胜帆指出,过去几年一再证明乔布斯看准的趋势都是准确的,而少了乔布斯,苹果推出的产品说不定就是超前甚至错误的。

对于中国台湾的代工厂商来说,乔布斯的生病给他们正飞速扩张的产能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现在最关心Jobs(乔布斯)病情的人可能是富士康的郭台铭。”杨胜帆表示,郭台铭正在中国内地大力扩张产能,在河南、成都、重庆等地都在新建工厂。

杨胜帆估算道,苹果在2011年给富士康的订单至少会有1000亿元人民币——和上年相比至少有30%的增长,因此郭台铭会扩张30%的产能,并新增30%的工人数量。

在2011年年初,iPad2和iPhone5的生产计划已经基本完成,因此代工企业受的影响也较小,但是苹果后续可能推出的iPad3和iPhone6是否还能继续引领市场,则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资本市场上也对乔布斯的生病高度敏感。1月17日乔布斯宣布请病假当天,中国台湾众多和苹果有关的上市公司均受到较大影响,包括组装苹果产品的鸿海、和硕,生产触摸屏的TPK、胜华,苹果产品金属机壳提供商可成,摄像头生产商大立光、玉晶光等,都因乔布斯的病退出现幅度不一的异动。

其中iPhone最大的触摸屏生产商TPK宸鸿(3673.TW)第二天大幅下挫,开盘即跌21元新台币,其他苹果概念股也多以大跌收盘。

“Jobs(乔布斯)的创意和领导风格对苹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我不认为他的生病会对苹果有根本性的影响,我们需要给他的接班人一些时间观察一下。”IDC台湾资深分析师严兰欣则表示。

问题是,上一次乔布斯生病期间,苹果其他领导人就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成功领导苹果的能力,这也让许多人为苹果的未来感到担忧。

杨胜帆分析道,苹果的净利润提高60%,供应商的净利润至少能够增加30%——过去几年当中,随着IT产品的价格战越打越厉害,代工厂商的日子很难过,但是苹果却给出了代工厂商较可观的代工费用,且订单越出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