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3080200000040

第40章 iPhone的总装车间富士康(7)

附:笔者专访郭台铭的“军师”李吉仁

坐在笔者对面的是一位幽默风趣的台湾长者,他的脸上挂满微笑,白头发渐渐多起来,但思维依旧活跃无比。这便是有郭台铭“军师”之称的台湾大学教授李吉仁。

在过去十年当中,在大陆高歌猛进的台湾电子代工产业经历了不可多得的“黄金十年”。世界上8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和相当数量的手机都由台湾企业生产。

然而世事变迁,随着中国内地各项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变迁,中国台湾代工企业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10年当中,中国台湾代工企业的规模越滚越大,但是管理方式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问题接二连三地暴露,从中国内地到中国台湾的产业界,都在思考这种巨无霸式生产方式是否还能延续。

与此同时,随着老一辈创业者的逐渐隐退,已处于换代期的台湾代工企业领导人在寻找接班人问题上遇到了同样的困惑。

自2008年8月起,时任台大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执行长的李吉仁被郭台铭借调到鸿海进行关于人才培养与领导发展的产学项目,为期两年,以帮助郭台铭解决最头疼的接班人问题。与此同时,他还出任鸿海的人资长,帮助郭台铭设计整个鸿海的管理架构。

进入鸿海之后,李吉仁牵头开展了台湾企业史上史无前例的接班人挑选计划,即“永营专案”。在这个计划中,郭台铭和李吉仁试图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来保证郭台铭退休后鸿海管理文化的传承。

“郭台铭这样级别的企业家,你能够找人教出来吗?”李吉仁反问。

在鸿海任职之余,李吉仁也忙里偷闲,挤出宝贵时间往返于台北、上海之间,给复旦、台大联合推出的两岸第一个联合EMBA项目授课,所到之处,受到两岸学员的热烈欢迎。

2010年6月3日下午,李吉仁以台大教授的身份接受了笔者的独家专访。一个半小时,在李吉仁的谈笑风生中,一个牵动世界电子产业发展脉搏的巨型产业集群的出路和未来,开始越来越清晰。

管理挑战——如何适应大陆的变迁?

笔者:近期代工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这种规模庞大的生产方式似乎正在受到巨大挑战,您怎样看待台湾代工业的明天?

李吉仁:过去十年,在内地设厂的台湾代工企业迎来了黄金十年,代工企业快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然而在过去十年当中,内地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遗憾的是,在内地开设工厂的许多台商企业,并没有很好地适应这个变迁。他们依旧在使用十年前的管理方式管理企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到许多台资企业去看,他们并没有建立一套很好的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而是简单地把他们当成流水线上的工人用,不停地招工、用工,这样很难保证不出问题。

因为在这十年当中,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后,对繁华的都市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向往,他们不想再回到农村生活了。但是他们的工作又不足以支撑他们在这样的地方体面地生活,因此许多人产生了一定心理落差。

这和十年前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十年前工人会主动要求加班,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但是今天的工人并不会这样想,他们会觉得工作很累。

中国台湾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只是在中国内地,这种社会变迁的速度非常快,因此许多台资工厂没有很好地适应。

笔者:你认为,台湾代工企业应该如何从管理上解决这样的问题?

李吉仁:毫无疑问,代工企业必须变革他们的管理方式。

中国台湾企业必须学会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为员工提供很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并对员工进行培养。我们要学会应对员工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失落感问题,思考怎样在企业制度建设上改善员工的感受。

例如,一些台资大厂在内地的内陆地区建厂后,会建设一些住宅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员工,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归属感。因为住自己的住房和住集体宿舍感觉是很不一样的,通过这些制度设计,也能留下优秀的员工。

不过深圳已经太贵了,只能在中国内地城市建新厂时做到,这需要中国内地城市给一些优惠。

因此你看到,台湾代工厂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并不只是一个成本降低的事情,而是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的改革。原来由于交通的原因,我们只能在沿海设厂。但是现在内陆城市也有很好的建厂环境。例如武汉这样的城市,三江汇集,发展水运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内陆城市的空运条件能再改善一些,就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一些台资企业开始对员工进行培训,包括建立自己的学校或者和工厂周围的学校合作,这些都是管理上有益的尝试。

从管理上,这个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IBM全球30万员工,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这么大的企业都管理好了,我们为什么管理不好呢?

笔者:您认为代工产业进入瓶颈期了吗?台湾代工产业会被淘汰掉吗?

李吉仁:应该看到代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到底了。因为经过十年的黄金发展,内地已经很贵了。十年前我们到内地来享受的成本好处,现在已经很难再享受了。

但是代工这个产业不会消失,因为全球化的分工时代需要代工这个行业,这是有利于全球化发展的分工模式。

笔者:那么台湾代工企业该如何转型?

李吉仁:转型有垂直发展和水平发展两种,也就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或者进入其他的行业。

我们生存的环境在发生变化。中国内地由原来的出口市场,正在变成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台湾企业原来把内地作为生产基地,未来内地也是很好的市场依托。

自主品牌——代工商的艰难出路

笔者:过去十年间,台湾电子代工企业开展了长期的自主品牌建设尝试,你认为他们成功吗?

李吉仁:我认为中国台湾过去的品牌建设真的做得不好。在世界范围,大家能数得出的中国台湾电子品牌有几家?我想只有宏碁和宏达电(HTC)能够算得上。宏碁目前能够超过惠普,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宏碁也是死过一次又活过来的。而宏达电(HTC)将来能走多远,目前还需要观察。

为什么台湾电子企业的自主品牌做不好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湾的代工业做得太好了,或者说我们太依赖代工了。这就像你已经习惯了右手打球,突然让你去用左手,你会觉得很不自在。

代工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会增长很快,而且风险并不大。但是如果让你突然转行去做自主品牌,你就需要面对很大的风险,你要考虑砸很多钱投广告,还有建设营销渠道,但可能效果并不明显。

在现代代工业中,每一个详细的生产环节都被客户严格地规定。比如你为苹果代工一部iPhone手机,苹果告诉你里面的电池是不能拆卸的。代工厂商并不清楚为什么这部手机的电池不能拆卸,只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事实上,这样的细节是那些国际大厂商经过非常认真的消费者研究得出来的结论,要学会这些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