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热门商品投资
3423400000025

第25章 探寻糖的下一个新高(2)

到1985年,糖价一路跌到了2.5美分每磅。没有人想做糖生意,他们放弃了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糖交易席位。我知道,因为我廉价买过一个,后来由于没有兴趣每天都去交易糖,就租给了有兴趣的人。当糖价最后上升时,我卖掉了席位,捞了一笔可观的利润--这是靠商品价格看涨获利的另一条路。

其后19年,糖一直处于熊市,就在2004年年初我教那个法国商业撰稿人在她的未来做糖新贵的那天,糖价仍然疲软。在2002~2003产季,世界原糖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最高水平,下一产季的产量差不多更高。巴西的糖出口也达到了历史新高。那个法国撰稿人有理由怀疑:当时糖价毕竟是5.5美分每磅,还没有跌到38年前的1.4美分和1985年的2.5美分。实际上,大多数预言家正在谈论这个,我读过一个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工作的分析师在2003年年底提交的一份关于这个市场的简报,“糖价很可能保持在跌势压力下”。

难道这就是我为什么在数月后安心地告诉他人买糖的原因吗?其实说到底还是供应和需求,或者用更直接的话说,是巴西、亚洲人发痒的甜牙齿和石油价格。当然,我已经是现实中正在到来的商品牛市的一个坚定信徒。我前面也提到过,如过去牛市的历史告诉我们的,每样东西都会创下历史新高,为什么糖就不会呢?对这个问题最可能的回答(当然,记住,这个答案在这个聪明的投资者的世界还并不存在),是让我们多关注最近的趋势和给世界糖供需带来影响的事件。

供 应

在讨论糖的供应趋势时,人们很容易想到巴西,然后进行深入分析。(需要提醒诸位的是,在回答有关需求的问题时,巴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稍后我们会看到为什么。)巴西已经学会了如何聪明地玩转糖市场,糖投机者必须知道巴西是怎么玩的。1992年,巴西在国际糖市场有8.4%的份额;2004年,据《巴伦周刊》“商品角”专栏的一份关于糖需求的报告,巴西的份额上升到了31%。从1986~1987产季到2002~2003产季,全球糖产量增加了3 540万吨--年均增长220万吨(或者年增长2.1%)。巴西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据对外农产品贸易服务署的报告《世界糖格局之变化》(Changes in the World Sugar Situation),1984~2003年,巴西的糖产量增长了144%,但是所有的增长都在1993~1994产季之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糖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知道,用出口量淹没世界市场会把价格压低,最终将妨碍本国的糖产商,抬高他们的贮藏成本和运输成本。基于这种认识,巴西政府设计出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案:简单地增加糖的数量,大量转移到酒精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商品熊市期间,糖价徘徊在5~8美分每磅,偶尔有几次长期熊市中那种暂时的价格飙涨,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局,巴西将甘蔗作物年产量的65%转向酒精生产,剩下的用来制糖。

巴西将双输变成了双赢。然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了:在1998年和1999年,酒精库存变得过于巨大。由于数年来石油如此便宜,相比汽油,巴西司机失去了购买汽油醇的动机,巴西糖业迅速转型。政府放弃了对酒精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允许巴西生产者设立他们自己的企业--巴西酒精股份有限公司(Brasil Alcohol S.A.)来管理酒精供应,努力集中和稳定其国内市场。他们还创建了巴西酒精交易所。(政府通过强力管制酒精加到汽油的比例,来保持对糖市的调节。)

酒精与糖生产比例变成接近50∶50,增加了巴西糖供应和潜在的出口能力。可怜的巴西经济状况也从更多糖出口中得到激励。为加速经济发展,巴西政府在1999年4月贬值了早已遭受质疑的货币--雷亚尔,把雷亚尔购买力削减了1/3。货币贬值使巴西糖在遥远的亚洲也更有竞争力。即便糖价很低,但糖的出口商还可以挣得坚挺的外币,相比之下,如果卖到低迷的国内酒精市场,则只能收获已经贬值的雷亚尔。巴西人当然有大量糖可出售,在2002~2003产季创历史纪录后,2003~2004产季产量也差不多高。糖产量在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墨西哥、泰国和美国也有上升,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适宜的天气。

如此一来,糖价不可能很快上涨。1998~2003年,糖价平均只有8美分每磅。由于比历史最高价要低85%,并且世界糖产量又丰足,投资者和分析师看到在糖市上没有真正的获利保证。但在2004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石油价格创下了新高,而且在石油价格冲击的同时,中国认识到自己需要进口更多糖。

需 求

过去10年,世界糖消耗量已经在稳定上升。实际上,在2000~ 2001产季和2001~2002产季,需求差不多追上了供应。如果产量还不能有所突破的话,需求在随后的产季有可能超过供应。值得注意的是,2003~2004年报道的最近的全球糖存货(或库存)已经下降了6.9%之多。一家法国经纪公司预测,2004~2005产季供应将达1.442亿吨,需求将达1.476亿吨。据此,《巴伦周刊》“商品角”专栏报道说:“世界糖需求量将在2004~2005产季超过产量。”

我倾向于在糖作物这种商品的案例里使用“预测”。糖供应预测数字经常有几百万吨的出入,而研究员们能汇编那些学院里经常没有的信息。法国分析师指出了印度的产季将遭遇干旱,加上虫害影响,很可能让印度的产量比正常年份偏小,进口的可能性增加。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糖消耗国,但它通常能自给自足。印度也在用更多的糖制酒精。即便忽略印度因素,未来几年的气候也将对产糖不利--是糖史上的主要干旱年--这会削减世界产量,迫使库存进一步缩小,需求可能超过供应。

还有中国因素的必然影响。近年来,中国说:“糖要自给自足。”实际上,中国在21世纪初期就开始进口越来越多的糖--在2003年进口了67.2万吨,在2004年中国政府宣布将进口超过120万吨。原因何在?据中国的英文报纸《China Daily》报道,中国国内糖产业同业监督组织--中国糖业协会秘书长焦念民说:“可能进口糖的主要原因是估计国内糖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说到甜菜作物损失惨重,2002~2003产季产量比往年同期下降了50%;因为干旱,南方的甘蔗产量也在降低,造成了150万吨的市场缺口,不得不靠进口来填缺。

中国增长的需求对国际糖市是个好消息。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产糖国和糖消耗国(主要自给自足),中国人正在启用发痒的甜牙齿,这意味着更多的进口和增长的需求。中国人均糖消耗量一直很小,而且几乎没有变化--一年7千克(比较一下,全球公认水平是25~30千克,美国人均消费量是45.3千克)。

即便每人有最小的消费增长,用来乘以13亿多中国人口--这种算术都是那些急于瓜分中国市场的世界糖出口国们最喜欢的一种消遣。尽管中国人的口味传统上在食物中不放很多糖,但有迹象表明: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显示出日益富裕和糖消费之间有直接关系,而不管文化差异。我猜想中国成长中的中产阶级将不难接受汽水、冰茶、糖果、蛋糕和其他糕点。来自中国糖业协会的新闻看上去证实了这个理论:2004年中国将消耗1 100万吨糖(而2003年,美国消耗量略高于900万吨)。

还有一个因素很可能提升糖的需求量:石油。有时候,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指责高昂的石油的价格仍在上涨。对于糖价来说,他们可能说得有理。在20世纪70年代上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巴西人把1/3的糖转向用于汽油添加的酒精,助长了糖牛市。巴西在21世纪初生产了很多的糖,其现在的地位可以决定一个牛市的成败。一切都依赖于巴西人决定出口多少或者转投多少到他们的汽车油箱中。

由于石油价格挺进历史最高,巴西的选择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汽油醇的价格比汽油便宜40%,巴西汽车突然变得更省油了。圣保罗蔗农工业联合会(UNICA)曾预测:2005年大众、菲亚特和通用汽车在巴西制造的所有轿车中,有60%将用上酒精燃料--2004~2005产季产量的50%很可能都会用到那些汽车油箱里去。巴西政府也宣布着手提高酒精添加到汽油中的比例。

用到汽车油箱里的糖越多,用于出口的糖就会越少。实际上,巴西糖业的增长机会现在在于出口酒精。巴西已经出口酒精到加勒比海的好多国家,再蒸馏后以低关税运进美国。瑞典也是巴西酒精消费国。据另一份报告, 2002年巴西将价值1.7亿美元的酒精--超过巴西酒精的一半,出口到韩国、日本和美国(美国也产酒精,可是是从玉米中制取)。一旦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生效,日本这个议定书签约国很可能变成更大的??精消耗国。中国怎样呢?中国人可以从玉米中制取酒精,但是中国人当前需要用更多玉米作为牲畜饲料去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鸡肉、牛肉和其他动物蛋白的需求。不过,据《巴伦周刊》“商品角”专栏糖报告,圣保罗蔗农工业联合会的首脑已经访问了北京,为在中国的新轿车中使用巴西酒精进行游说。

一切如此简单:糖价比其最高价低85%,石油正值最高价。是低价出售糖,还是把它制成汽油醇借助高油价卖个好价钱呢?当然结果很可能导致市场上糖的供应量减少。正是那些来自巴西、中国和石油市场的新闻和趋势,促使我将那几块免费的方糖塞到那个吃惊的撰稿人手里。我会说糖价将回升到1974年的历史最高点,或者回升到1981年的最近一个高点吗?不会。但是我也不会说糖价不能达到那个高度。正如我已经说过很多次的(但适宜再说),牛市的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个长期的多头正在到来的时候,几乎每一样东西都能达到历史新高。在上一个商品牛市,糖的表现也是如此。这本书不是关于买入什么的热门消息,它是关于如何去回想商品市场--通过着眼于过去几十年供需大环境的重点,记住历史,特别是市场的历史(牛市和熊市),关注新闻。这就是我投资商品和其他任何东西的方法。

例如,有关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欧盟糖补贴的各种努力的新闻,就是你不能忽视的信息。这些努力是由巴西的抱怨促成的,它控诉欧盟批准了更多的补贴出口,超出了世界贸易协议允许的限制,扭曲了市场,人为地打压价格。当然,欧盟产糖国会反击。但是,取消这类补贴不只是应该要做的事情(巴西人声称欧盟的补贴让他们在出口上损失了5亿~7亿美元),而且也是为了欧盟的经济利益。取消补贴后,欧盟每年将会节约20亿美元,同时欧洲的消费者将不必再花高于国际价格2~3倍的冤枉钱买糖了。

当然,这会让6万家欧洲甜菜生产商中有绝大部分出局。依我看,这是好事情。实际上,为避免在世贸组织或者法庭上的更多争吵,我来提一个解决方案,这也是我经常公开提议的。我们来为那些主张补贴的经济谬论算笔账:美国政府每年补贴约50亿美元给国内约5 000家产糖商(差不多每家100万)。据“罗杰斯计划”,我们应该每年提供100万供他们生活、买海滩公寓、买保时捷汽车,唯一的条件是他们永不再种糖。这样比投资50亿美元要好得多,并且使我们这些普通的美国公民从高糖价中解脱出来。

这个计划不是很可能发生,但是对世贸组织是“绝妙”的解决方案,是走向真正自由糖市场的一步(对其他商品也适用),它将削减发达国家的产量,迫使其增加进口;将给那些拉丁美洲贫困的农民提供一个机会,通过向富有的国家出售更多的糖和其他农产品改善他们的生活。巴西曾估计,如果欧盟补贴被摒弃,全球糖价将上涨近20%。我看过的学术研究成果中至少有一家提到,如果“所有贸易及国内生产和消费扭曲”都被从全球糖市场上消除,经过10年时间,到2012年价格能上涨47%。(47%的增长听起来对消费者不利,但请记住,世界糖价仍是要涨的。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将只付现在一半的价钱,而现在的高价是荒谬的贸易保护论者的政策造成的。)

我简直想屏住呼吸--这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未来。在商品牛市期间,当我们这些投机者、资本家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会堂堂正正做事,会做得非常漂亮。同时,任何对商品投资感兴趣的人应该紧密地关注巴西、中国和石油,看看这三重唱将如何改写世界糖市场的基本规则。

据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产品贸易服务署报告的数字,在2000~2001产季,全球糖产量总计1. 30495 亿吨,全球糖消耗量总计1. 30164 亿吨;在2001~2002产季,全球糖产量总计1.34888 亿吨,全球糖消耗量总计1.34790亿吨。

中国糖业协会称在2003 年进口了 67.2万吨,2004 年《CRB商品年鉴》引用的同年数字是 6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