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很多企业里就上演着这样一个怪现象:对员工的那些小问题抓得很紧,对管理者决策的错误反而放得很松,抓紧的总是小利益,放松的却是大利益。
有人说,我们一张纸要分两边用。对,这个是节省钱,但这能节省多少钱呢?总经理作出一个错误的决策,几百万元、几千万元很可能一下子就没有了。这才是企业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大问题。
所有的工作、所有的人、所有的相关者都注意质量,才能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3)所有品质
所谓品质,除了产品品质之外,还有工作品质、业务品质与服务品质,这也是很重要的。往往在提到品质时,我们只会想到产品品质,而在生产企业里面,最缺乏的往往正是后面的三个品质。
第一,产品品质是最基本的。
产品是企业最基本的形象,保证产品品质是最基本的要求。
欧盟对进口产品都有一个环保要求,我们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里面的有害物质不能超过那个量,而且要求是比较严的。当年索尼公司曾经出过一个有害物超标的事件,结果被欧盟罚了多少钱? 1亿欧元。我曾经在一个做电线(不是建筑电线,是电器里边的)的企业当总经理,我们做电线交给客户,客户做成电器出口到欧洲去。电线里的铜是不会有问题的,但PVC会有问题,所以每次进PVC时我们有规定,要严格检验,不超标再上线。结果,我们有一个科长,前面五次都没事,第六次他不检了,想帮公司省钱,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检验设备,送出去检要花3000元。结果是,前面五次都没问题,第六次不检,就出问题了。幸好,客户出厂之前对电器进行抽检,查到了。如果问题没被查到,产品到了欧洲,欧盟罚我们客户1亿欧元,我们也会跟着损失惨重。
第二,工作品质要讲速度与准确率。
什么叫工作品质?对于企业的间接人员来说,更需要注重工作品质。工厂有两种人员:一种叫直接人员,主要是指操作机器的工人;另一种叫间接人员,主要是指管理干部、后勤人员,等等。
决定工作品质的两个关键因素是速度和准确率。即使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在订单号、型号上不能做到准确无误,那等于没有标准。
有很多工作,明明几分钟就能做好,而我们却做了几天。工厂里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有的。比如,订单的传送,生产计划的制订,决策,等等。如果这些工作品质不高,势必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
我到一家企业做生产副总之前,他们是先接了订单,再按订单来生产。生产部门最希望订单能够尽快变成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然后迅速进入生产部门。可是销售人员如果刚好在星期五下午四点半接到订单,他们就不作处理了,把订单压在那里,一直等到星期一早上才慢吞吞把订单处理完,再交给计划部门。计划部门又慢吞吞地花了一两天时间作出生产计划、物料计划。订单计划到达生产部门的时候,已经是星期二了,也难怪他们告诉生产部门这是急单,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内生产出来。
正因为前面部门工作品质低下,折腾了三四天,所以才会产生急单。
后来我怎么改进的呢?我作出一个规定:业务部接到订单以后,必须在两小时之内与客户落实订单的准确度,然后传给生产计划部门;生产计划部门必须在两小时之内变成物料计划、生产计划,接着传给生产与物料部门。
原来几天才做好的事情现在几个小时就做好了,这就是工作品质。
第三,业务品质在于业务的精通程度。
业务品质是指对自己岗位业务的精通程度。例如,管理干部就应该懂得管理,如果不懂管理,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做,而不是叫部下去做,那就是业务品质达不到要求,而业务品质达不到要求,也会影响产品品质。
第四,间接人员要加强服务品质。
在企业中,间接人员的服务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管理部门的人员或者是高层的领导。普通员工和高层领导同样会犯错,但造成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很显然,把握方向的领导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另外,服务品质也是企业的重要形象。
有一次我去惠州联想工厂讲课,这间工厂没有人力资源部,只有一个资源支持部,意思是人力资源部不是管理部门,而是一个服务部门,是支持生产现场的。
看了这个案例,大家都应该反省下自己,到底有没有服务意识,自己的服务对象又是谁。总经理的服务对象是副总经理,副总经理的服务对象是经理,经理的服务对象是科长,科长的服务对象是员工,员工的服务对象是客户,服务就是这样一层一层传下来的。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的很多管理干部、管理部门却管理意识太浓,服务意识太弱。
在帮企业招财务部经理的时候,我问面试者:“你认为对财务部来说,监控监督功能与服务功能哪个更重要?”说监督功能更重要的面试者都被我淘汰了,因为这些人没有服务意识。
我们必须知道,所有的间接部门最主要的功能都是服务--为一线服务,让他们生产出好的产品。
工作品质、业务品质与服务品质,是现在很多企业都非常缺乏的,而且也是经常出问题的地方。如果能够很好的注意到这些品质,企业就会有一个最佳的状态,成本就会降低,竞争力就会增强。
只要把这三个品质做好了,产品品质自然就会好;这三个经常被忽略的品质做不好,产品的品质就很难做好。
很多企业抱怨员工素质差、不努力、马虎,但是,这些都是管理、后勤部门服务品质及工作品质低下造成的。例如,人力资源部招了一些差劲的员工进来,管理干部又没有好好培养他们,企业也没有好的政策去激励他们,所以出现了企业抱怨工人素质差的局面。
我请问一下:中国的麦当劳员工与肯德基员工,他们也是中国人,为什么服务态度就比一般餐馆好一大截呢?因为他们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教育和培训员工。
在企业里面,只有不好的领导,没有不好的员工--员工都是领导教育出来的。既然把员工招进来,企业就有责任把他们培养好。
如果企业足够重视品质,将产品、工作、业务、服务四种品质都做好了,那么企业必将浪费少、成本低、竞争力强。
1TQM的特色
TQM的特色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连续改善品质的基本原则。
第二,运用计量的方法,也就是数据,改善目前和未来的状况。
第三,整合所有的东西,各个部门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将各个部门合在一起。
2 TQM的意义
TQM的意义是:
第一,品质是一种“价值的存在”,而不只是缺点的有无。
第二,着重于预防,而不只是发现(或矫正)缺失。
第三,提供一个能使全体员工进行连续改善的工作环境。
3导入TQM的目的
第一,改善企业体制,建立全公司协力体制,以实现全员参与。
我们知道,人的体质好的话,对很多疾病会具有抵抗力,企业体质也是一样。体质好的企业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还是能够维持和发展。全面的品质管理,是能够不断增强企业体质的。
第二,确立品质保证体制,适应变化的经营体制。
第三,尊重人性,培育人才,照顾从业人员。
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在提倡人性化的时候,企业也是要逐步建立人性化管理。现在的员工多是年轻人,都是个性极强的,如果对他们施行军事化管理,肯定是不会奏效的。比如,在请病假这些方面,可以稍微灵活些,要照顾到员工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制定严苛的各种规定,那样会让员工没有任何归属感。只要员工不影响生产,企业就可以多给他们一些自由,让他们发挥出个性,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4 活用TQM
我一再强调产品品质,那是不是品质越高越好呢?其实不然。红蜻蜓是做鞋子的厂家,我曾经跟他们的领导讨论过鞋跟材料的问题。做鞋跟的材料有两种,一种穿一年就坏,另一种可以穿三年,但是价格是前一种的三倍。如果是做女士鞋跟,选哪种材料更好呢?在鞋类企业工作过的可能都知道,选一年的。为什么?这是由产品特性以及它的消费人群特点所决定的。女士穿鞋,更多的是追求款式和潮流,如果三年都不坏,会让很多女人找不到买新鞋的理由。这对她们来说,反而不是好事。
再比如摩托车配件,就曾经有经销商跟厂家抱怨,说配件产品质量太好了,给客户换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来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配件装了一年坏了,客户会觉得上当受骗,觉得质量有问题,但时间再长些,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所以,厂家会把配件的寿命设计为一年半到两年。这并不是欺骗消费者,因为摩托车本身也是有寿命的,而配件的寿命也应该考虑摩托车的寿命。你要明白,客户最需要的是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合适产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产品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这样的产品是不是能够销售到市场上去?不同的部门对这个问题肯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生产部说可以,但品管部不同意。那听谁的呢?其实,这个时候并不是部门之间的斗争,而应该更多地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有的时候,如果产品供应不能跟上,造成断货,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所以,这个时候能够代表客户想法的意见是最重要的。谁能够代表客户呢?企业的业务部门和品牌部门。
当然,在全面品质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矫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预防的重要作用。要想达到预防的效果,需要企业提供一个环境,让每个员工都注意品质问题,都积极地为改善品质献计献策,这样就会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全面提高质量,大大降低成本。
而在解决问题时,企业一定要坚持重点导向的原则。
所谓重点导向,就是抓住重点解决问题。我们常常听到战略决定成败、执行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等说法,这些话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企业面对问题时,到底该怎么做呢?其实,只需要盯住重点,就能决定成败。当然,这个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情况不断变化的。比如说,企业现在质量问题很严重,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可能是采购的原材料有问题,这时候,盯采购原材料最有用,盯生产过程就没用了。所以,哪个地方是重点,就着重盯哪个地方,这就是重点导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