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靠团队取胜
4868900000007

第7章 凭什么取胜(2)

这是一句听起来让人感到多么辛酸的话。可以想象,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以举国体制运作奥运争光项目的体育大国,如果在奥运赛事上有所缺席,无论如何是丢面子的事情。明知无望的他们,却不得不带着领导的重托出现在雅典。可是,为了坚持“一个人的战斗”,对于李雪梅本人来说,12秒21的成绩更像是个耻辱,像一个事先就排演好的悲剧。

田径是最能代表“更快、更高、更强”竞技水平的项目,中国队还往往只有掺和的份儿,这才是最可悲之处。而中国体育要从体育大国成为体育强国,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拒绝个人的战斗,拒绝个人的比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出征之前,李雪梅表示:“这是我运动生涯中最艰难和最尴尬的一次出征!”李雪梅是女子100米跑亚洲纪录保持者,曾经被冠以“亚洲女飞人”称号,但由于久受伤病困扰,在九运会之后退出了田坛。但是因为近年来国内在这一项目上断档,为了参加雅典奥运会比赛,李雪梅竟然拖着有伤的腿再次复出,而这时她已经因伤停训两年。

李雪梅失败后,其主教练张容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雪梅在奥运会上被淘汰是很正常的,29岁的她是拖着伤腿上场的。这样尴尬的情况,折射出中国短跑的无奈,让一个不能上场的人上场,只是因为没有新人可以代替她。”张容伟说:“可能不知道内情的人会指责雪梅,怎么才跑出12秒21的成绩?其实,在李雪梅出征之前,就因伤停训两年多,因为国内没有涌现出短跑新人,只得带伤复出,成为唯一达到奥运会参赛标准的人。她是为了国家,硬着头皮去参赛的,所以无论成绩如何,都不该责怪她。”

是的,一个为了国家出征,为了让中国队员出现在赛场上的运动员,虽然她最终失败了,我们又能凭什么去责怪她呢?要责怪,只能责怪我们后继无人。

李雪梅失利后,张容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自己考虑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爱将的得与失,而是中国女子短跑后继无人的问题。他说:“中国搞短跑的注册运动员只不过一二百人,这个数字仅是美国一个大学短跑俱乐部的人数。现在距北京奥运会只有4年,我们要想在田径上有所突破,必须从基础抓起,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毋庸置疑,张容伟的话是令人深思的。李雪梅、姚明等人无疑是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是时代的精英。可在运动场上,光依靠某一精英是难以促成一个团队取得胜利的,也难以使我国由体育大国变成体育强国。只有前仆后继,新人辈出,不断催生新的力量,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运动精英,也才能使我国屹立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第五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克莱斯勒如何起死回生

美国三大汽车厂商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曾经濒临破产的边缘,但在传奇人物艾柯卡的领导下起死回生,成为业界的经典范例和不朽篇章。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中团队所发挥的作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挽救危难的过程中,艾柯卡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建了一个高效的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最终使克莱斯勒公司重新振兴。

我们来看一下艾科卡是如何做的。

艾科卡于1970年当上了克莱斯勒总裁。此时,克莱斯勒前景非常黯淡。艾科卡一到任,公司财务部门便向他汇报了这一季度的报表,报表内容显示:第三季度的亏损已近1.6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艾科卡又到各部门了解有关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组建新的领导班子。

正在这时,能源危机冲击了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几星期内,汽油价涨了一倍,到处都能看到排队买汽油的人们,纽约的加油站甚至出现了混乱。一个月后,能源危机东移。到了6月底,已经很难找到一家还开门营业的加油站了。

事件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家用小轿车、小客车、周末旅游车、厢式车等高档消费品一下子失去了销路,而克莱斯勒是生产住房汽车与周末旅游车的大户。这次能源危机使他们能供应的周末旅游车的引擎和底盘几乎全部滞销50%,在这种举步维艰的境况下,艾科卡没有退却,仍坚持着使公司起死回生的伟大目标。此时,他开始了完善这个伟大目标的计划,向政府求助。

然而这一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社会舆论沸沸扬扬,大多数民众投反对票,认为政府没有必要进行什么资助,理由是要保护自由竞争,一个公司破产就破产好了,市场体制的根本前提就是既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政府干涉经济代价既高又无效,不如不管。此时的艾科卡可谓四面楚歌,然而他最担忧的还是用户对克莱斯勒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谁也不愿从一家正在请求政府贷款而行将破产的企业购买汽车。那些愿意考虑购买克莱斯勒车的用户由原来的30%降低到了13%。

该怎么办呢?克莱斯勒公司是这样做的:首先,它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广告运动,以消除公众对公司前途的忧虑。艾科卡希望公众能明白克莱斯勒绝没有停业的打算。

这次广告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比如问“没有克莱斯勒,美国的经济是否会好一些?”答案是不。如果没有克莱斯勒——也就是公司倒闭,公司的工人就必然失业。要知道整个公司的工人、经销商、材料供应商加起来有60万人,一旦失业整个国家的失业率将上升5%,每年国家就得为这些失业工人多付保险和福利开支27亿美元。很明显,如果事情是这种结果的话,美国的经济会受到打击。

其次,克莱斯勒开始团结经销商,由他们掀起游说议员的活动。艾科卡到任后,派一名公司里最有耐性最具说服技巧的人主要负责联系各地的经销商。他把他们都邀请来,双方第一次心平气和地交换了意见,他首先代表公司表示:“公司过去对各位的态度有些偏颇,新任的领导已经准备在这方面进行整顿。”其中最主要的是树立纪律观念,整顿产品的质量,保证供应给经销商最优质的产品。只要大伙齐心协力,使诺言兑现,无论对公司还是经销商都是有好处的,一番话消除了经销商的抱怨。以后,他又组织了经销商的讲习会,告诉他们要热爱顾客,与人交流。同时在讲习会上,公司派专人向经销商谈了今后的打算,新的商品消息,汽车的技术知识等,使经销商对克莱斯勒的产品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通过一系列工作,车的质量提高了,经销商的气也就顺了。再加上经销商与公司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一旦克莱斯勒破产,不少经销商也将破产,因此,这一举措也把经销商与公司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自然通过他们向议员游说也便水到渠成了。

在当时的美国,这些经销商处于中等偏上的阶层,一般比较有钱,交际也比较广,在团体里也比较活跃。他们之中有不少是共和党党员,因此,对于共和党中不少曾经反对政府给公司资助的议员影响很大。他们到处游说,找自己熟悉的议员晓以利害,讲清公司目前的实力与今后的打算。这些经销商甚至还拉进了许多其他公司的经销商,为克莱斯勒奔走呼吁。他们以竞争角度出发,疾呼:“没有克莱斯勒,福特还能长久吗?”这些活动深深地震撼了国会。

此时,工人们也站出来支持克莱斯勒,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公司破产,工人们将会失业、无家可归。工会领导人费雷泽也到处组织游说活动,他称:我们是要为克莱斯勒辩护,我们所关心的是,一旦公司破产将会给工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当国会正式为此事进行表决时,克莱斯勒已经拥有了众多的支持者,自然是顺利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一项帮公司重新站起来的方案通过了。

克莱斯勒有了机会,下一步,公司所关心的便是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艾科卡告诉人们:“我们从国家那里借到了一笔钱,现在我们要证明,我们不会赖账不还的!”

艾科卡提出了“牺牲均等”的口号,首先把自己的薪水降下来,向工人们表示:“只有每个人都勒紧裤腰带,我们才能生存!”接着艾科卡又做了经理主管级人员的工作,除了秘书外,所有管理人员的薪金最多减少了10%,这在汽车工业是前所未有的。做通工人的工作是最难的。艾科卡首先向工人们如实地告知了目前公司的状况,说:“你们如果不帮公司一把,你们也不可能活下去,如果公司明天宣告破产,那么你们将一无所有。”为此,工人们做了很大的让步,他们的工资每小时减少了1.15美元,以后减少了2美元。整整19个月,工人平均每人少拿了近1万美元。

接着他又采取了这样一些步骤:第一,让工人们拥有公司的股票,让工人们分享公司的利润,把每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第二,与工会一起奖优罚劣,使工人们担负起主人的义务。第三,关闭了一些工厂,解雇了一些工人,为此他走遍了公司的各个车间和工人直接交流,并许诺一旦情况好转,将使他们重新获得与福特公司的工人一样的待遇。

当内外合力、全厂全力的时候,艾科卡打出了新的车型,在汽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正如艾科卡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从现在起,克莱斯勒不再是急等着钱花,‘正在挣扎’,‘资金困难’,这些词将永远地消除了。”克莱斯勒提前7年偿还了全部贷款。

没有十全十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没有不可救药的,艾科卡从看似不可能的境况下拯救了克莱斯勒。克莱斯勒的起死回生固然离不开艾科卡个人的突出才能,但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利用团队的力量才做到的。没有经销商、工人及其他相关团体的密切配合,艾科卡纵有通天的本领,也无法挽救克莱斯勒公司。可以说,是以艾科卡为核心的团队挽救了克莱斯勒公司。

§§§第六节团队的好坏决定事业的成败

有人说,企业的运作最终是团队的运作,团队的好坏决定事业的成败。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每一位成员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团队形成一股合力,事半功倍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相反,在一个企业中,如果十个人,十条心,你做你的我想我的,才能不去发挥,知识不去运用,只说不做,整天的心思都用在制造谣言、制造矛盾上。那么,无论这个团队中的成员,学历有多高、技术有多精、学识有多深,团队成员的力量也不能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一切才华、学识对于这个企业来讲都会等于零。因为,在团队里没有“谁”比“谁”更重要,团队的好坏取决于所有的成员。

比如,世界500强之一的沃尔玛就是一家非常重视团队作用的企业。在沃尔玛的高层管理者看来,公司中的每一个成员就像墙上的一块砖,每块砖固然牢固,但要使砖凝结成具有力度的一堵墙,不可缺少的则是砂浆。也就是说,整个团队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有一种团队精神。在这一精神的主导下,团队中的全体人员围绕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这样团队才会不断前进。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超过一个诸葛亮”。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有困难可以靠集体的力量去克服,没有的东西就会创造出来,缺少的东西也会心甘情愿地去补上,这样的企业就会战无不胜,这样的企业才会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众所周知,微软公司使数以百计的雇员成了百万富翁。可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中许多人在成为富翁之后,却仍继续留在微软工作。这在某些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在常人眼里,总认为赚了那么多钱,为什么不离开微软,自己当老板呢?的确,大多数人认为,发财就等于取得了辞职的资格证书。但是,微软公司的百万富翁们并不那样认为。

如果你知道了微软公司的工作条件并非舒适安逸,你就会觉得雇员们的这种献身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在这里,一周工作60个小时是常事。在主要产品推出的前几周,每周的工作时数还会过百。微软公司也并非以其高额津贴出名。相反,它却以“吝啬”著称。长期以来,董事长比尔·盖茨因公出差时,总是自己开车去机场,而且坐的是二等舱。

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吸引力,竟使这些百万富翁(甚至包括亿万富翁)不是因为自己经济的需要而如此卖命地工作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超越了自我的团队意识。这种团队意识,已在微软公司落地生根。微软人认为,他们不属于自己,而是从属于某种特别的东西——微软这个团队。比尔·盖茨说:“这种企业文化营造了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开拓性思维不断涌现,员工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微软公司所形成的氛围是,你不但拥有整个公司的全部资源,同时还拥有一个能使自己大显身手、发挥重要作用的小而精的班组或部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而能使这些主见变成现实的则是微软这个团队。我的策略一向是,聘用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顶尖人才,然后把权力和责任连同资源(人、财、物)一并委托给他们,以便使他们出色地完成任务。

在微软任何一个团队中,都有着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领导与员工。领导与员工在一起,不仅是一起工作,更是在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开放的环境形成了开明的领导风气。

这使得微软人的团队意识非常强:成败皆为团队共有;大家互教互学;互相奉献和支持;遇到困难互相鼓励,及时沟通;依靠团体智慧;承认并感谢队友的工作和帮助;甘当配角。这样具有强烈意识的高素质的团结、协作的集体,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士气,这种士气使得微软人在面对一切挫折时都勇于抗争,势不可挡。这也许就是微软永葆青春的奥秘。

诚然,这种团队意识,绝非微软公司所独有。类似于这种把个人归属于集体的团队意识,也是其他公司刻意追求和培养的。团队的好坏决定事业的成败,说的就是团队这种意识能使员工们工作热情更高,工作体验更深,从而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具价值。这是一种只有协同合作才能制造出的触动人类心灵深处的精神,并从内心深处发出“同甘共苦,精神共享”的呐喊。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必须以“民族团结”作为支撑。同样,一个企业、一个部门要发展、要提高,也必须依靠团队精神。人们常说:团队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某项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取决于团队的好坏,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诸事败。

§§§第七节团队精神决定职场生存

时代发展到今天,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明显和重要。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的企业和其他各社会团体内的重要体现。团队精神事实上所反映的就是一个人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