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14

第14章 顺逆欣戚——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见涵养(3)

爱发怒的人,总有一种认为应当如此的态度。即他有权利对他人提出要求,生活应当为他提供他所希望如此的或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愤怒就会表现出来。这种人,当他认为是不公平的时候,例如,因某个小错误被他人指出或纠正,马上就会暴跳如雷。爱发怒的人,往往具有很差的自制力,好像大脑无刹车控制,情绪大起大落,主观意识特强。他/她总自以为是,听不进他人意见,不能接受与其期待相左的事物。一旦不如意,怒气就迸发出来。爱发怒的人,心理上的延缓机制也很差,他/她需要的是马上的满足。用老百姓的话说,即说要就到。如果不能得到马上的满足,他/她的焦虑情绪就马上流露出来,怒气也会接踵而来。

有人认为,发怒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一种耗费精力的情绪。通常在发怒时,当事人会出现心跳加快,严重者每分钟可达180次至220次,容易引起心律紊乱,还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甚至并发心肌破裂而猝死。在所有不良情绪中,发怒最能削弱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许多伤人毁物、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都是在发怒的情况下发生的。由于发怒而导致的心悸、失眠、高血压、胃溃疡、皮疹、心脏病发作的情况也不少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增强诱发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而且会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有效地抑制生气和不友好的情绪,使自己更融于他人,最有效的方法在于提高自己的修养及得到亲 亲人及朋友的帮助与劝慰。少发火的人,其死亡率和心脏病复发率会大大下降。

为了控制或减少发火的次数和强度,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首先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 其次要承认自我,勇于承认自己爱发脾气,还可向他人求助,使自己从今以后克服这一毛病。再者,反应得体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任何人心中都会怒火万丈,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心平气和,冷静地、不抱成见地让对方明白他的错误之处,而不应该迅速地做出不合理的回击,从而剥夺了对方承认错误的机会。推己及人凡事要将心比心,就事论事,如果任何事情,你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有很多时候,你会觉得没有理由迁怒于他人,自己的气自然也就消了。最后要宽容大度对人不斤斤计较,不要打击报复,当你学会宽容时,爱发脾气的毛病也就随着那些不愉快的情绪自行消失了。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容易得罪人。这个经理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直无法驾驭自己的脾气。苦思良久,下定决心要好好改造自己,于是找来一块牌子挂在胸前,上面写了“戒嗔怒”三个字,希望从此以后不再生气。

一天,他绕道经过厂房,突然听见两个女工正在细语交谈:“我们经理的确长得一表人才,精明能干,心地善良,就是脾气太坏了。”经理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马上勃然大怒,冲上前去把两个女工痛骂一顿,责问女工说:“我现在已经很有修养,把嗔心都改了,为什么你们还要在背后批评我呢?你看这个牌子,上面不是写了戒嗔怒吗?

两个不甘被骂的女工理直气壮的说:“如果您没有生气,为什么要痛骂我们?”此时经理才领悟到自己的鲁莽。

可见这位经理嘴上虽然说得很好听,但一听到别人的批评, 嗔心马上现起,真是“说时容易,做时难哪!”

人所以患嗔病,就是没有修养的工夫,遇到逆境现前,嗔心一动,马上翻脸不认人,多年的朋友可以转变为仇人,结发的夫妻可能变成冤家聚头。此时若懂得“忍”,了解世间一切都是自他平等、因缘和合的,没有你我、好坏的分别,那嗔的大病就不易生起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难道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生气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吗?那是不可能的,生气唯有增加事态的严重,所以凡事要仔细思量,不可常动怒。

得意切勿忘形,忘形势必摔跤

人是可以得意的,但绝对不可以忘形,因为今日的得意也许就是明日的失意,而为了明天的不失意,那就丢弃今日的忘形。

得意忘形在字典上的解释是: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按照此解释,“得意”应该是指:得志就高兴;而“忘形”则可以理解为控制不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不少得意忘形者。一般而言,得意忘形之后的结果往往都是不好的。

生活无非就是得意和失意两种状态。一个普通的人,在得意时会忘记付出时的辛劳,会忘记自己是谁,会忘记对待生活的态度,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当有人夸其漂亮貌美的时候,她会把自己当作西施貂蝉;当有人夸其年轻时,她会报以十八岁的甜蜜微笑装嫩;当有几个人围着其转悠时,她会以为这就是众星捧月;当有人赞赏其才能无比时,他会以为这区区小地方已无法容纳;当有人奉承其见多识广时,他会感觉全球通就是他的代名词;当有人吹捧他德高望重时,他会错误地认为下一任首相非他莫属。他的存在感觉下一届中央主席非他莫属 。凡此种种,都缘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到位,定位不恰当,因而高估了自己,迷失了自我。于是乎,还会按照得意的拐点来修正自己未来之路、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在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也许是人性的某种本能趋势。因为得意,人会变得飘飘然,把自己看得至高无上,鹤立鸡群,自我感觉良好,晕晕乎乎难以辨别方向。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无法找到理应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在不该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抢占强占。也许你暂时得到了本不该属于你的东西,但这种好景不可能长久,一旦失去,又该如何面对?得意忘形和不忘其行有着本质的区别。我认为,这是一个心理素质、经验深浅、理念和意识的综合性问题。素质高雅、经验丰富、理念端正、意识清晰的人,在得意之时是不会忘形而大肆张扬的,更不会忘乎所以而为所欲为。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得意背后的隐患,他们更能掌控得意后的轻狂。就是这两种表象,两种境界,两种因果,给不同的人生铺就了两条通往不同终点和结局的道路。而与其在得意忘形后一落千丈,无人问津,门第冷落,到不如不忘其行谦逊行事,落一个好结果,好人缘,好口碑。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谓是乐极生悲。人生在世,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

谦虚谨慎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不文过饰非,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因为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可以使人能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否则,骄傲自大,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武断,轻者使工作受到损失,重者会使事业半途而废。谦虚谨慎的品格,还能使一个人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而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把荣誉当成包袱背起来,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不再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