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16

第16章 恬淡自适——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2)

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少时拜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为师。即位后,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并大举侵略东方。公元前334年侵入小亚细亚;前333年在伊苏城击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前332年侵入埃及、叙利亚;前331年进兵两河流域;前330年灭波斯帝国并侵入中亚;前327年(或326年)侵入印度。自此,亚历山大建立起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的一生,是以征服为荣的一生,据说在他占领了近半个地球的土地以后,曾为找不到对手而寂寞落泪,郁郁寡欢,因此,年仅32岁时就病入膏肓,任何的治疗都无法挽救他年轻的生命。他静静地躺着,谁也不知他在想什么,当他得知自己的生命将结束于人间,竟显得出奇的宁静,此时的亚历山大大帝,再也不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征服者。

就在奄奄一息之时,他布置了自己的后事,他吩咐部下说:“我死以后,请你们在我的棺材上挖两个洞,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然后再抬我走过街市。”

部下们都感到很疑惑,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也没听说有这样的事。”

亚历山大大帝以命令的口气说:“但你们一定要这样做!”

部下小心翼翼地问道:“能否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亚历山大大帝使尽最后的力气说出了让世人震惊的话语:“我要让人们看看拥有无限财富的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的双手,让人们知道我也是两手空空离开世界的。人两手空空来到世界,必将两手空空离开世界,带不走任何的身外之物。我要让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大帝活着的时候似乎很荣光,但他死的时候却是一个全然的失败!我要让人们记住我的教训,莫让宝贵的生命消失的太快。”

每个人活在世界上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死的方式却都一样,空空来,空空去,莫象亚历山大大帝,直到临死的时候才醒悟到什么,那已经太晚了……

旷世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说过:“一直要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而真正的自由又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我们常羡慕那些名人的风光,可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的苦衷?其实大家都一样,希望能为自己活着,为自己活着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权贵,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想要活得潇洒自在,想要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薄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就算无人喝彩,也要守住自己的人生

人很容易被各种因素所左右,被环境所影响和熏陶,特别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人更容易受到诱惑,这时,我们要学会坚守,就算无人为我们喝彩,我们也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

生活在喧嚣浮躁的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坚守底线”,不为丑陋世俗所左右,不为陈芝麻烂谷之事所纠缠,如莲花不染淤泥,如银竹亮节高风,坚守住底线,终使在漫漫长路一个人走,你也不会寂寞孤独;终使在风起云涌的人潮人海,你也不会迷失自我稳坐磐石。

坚持就是要顶得住,不要动摇,不要风一来自己就被吹倒了,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品格,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坚持和坚守不是暂时的事情,是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坚持,一生的坚守。

坚守自己心灵的阵地,孤独与寂寞是不可回避的;坚持和坚守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孤独,不经历孤独和寂寞的磨练是无法坚守自己心灵的阵地的。很多的时候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坚持,一个人在坚守,没有人陪伴你,就是孤独和寂寞陪伴自己。我们的坚持和坚守就是在孤独和寂寞煎熬之中度过的,需要一天一天地坚持,需要时时刻刻地坚守,一点儿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1960年,美国一个跟踪调查商学院毕业生毕业后状况的组织开始了一项为期20年的调查,试图找到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理想和财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追求理想的人真的不容易得到财富的青睐吗?

研究人员首先对1500名商学院学生进行了细致的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结果把这些人分为两类,其中倾向于追求财富、为财富而读书的人占大多数(1245人,83%),倾向于追求理想、为理想而读书的人所占比例较小(255人,17%)。

20年后,研究人员对当年这1500名被调查者进行了回访。结果,研究人员发现,1500名被调查者中有101人成为百万富翁,而在这101人中,竟有100人是当年选择追求理想的人。

这个结果是发人深思的。我相信,理想主义在这些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习总是很辛苦的,工作也常常是枯燥的。但深藏于个人心灵深处的理想主义,会成为精神的源泉,在现实的纷扰中,不但可以泰然处之,而且当面对挫折时,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重新出发。

欣赏自己并不是傲视一切的孤芳自赏,也不是唯我独尊的狂妄。因为它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勇气,也不需要改头换面的毅力,它只属于一种醒悟,一种境地,一种面对困难、给予自己信心的源泉,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挑战的动力。

人生自古多磨难。但是,只要你学会欣赏自己,你就会觉得幸福其实是那么平常,它只是小花落在水面上荡起的微微涟漪;而吃苦也并非那么可怕,它只是波涛拍打礁石而泛起的点点水花。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受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热衷于功名,并在十九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此后他的命运便飞转直下,一天天的衰败起来。

蒲松龄后来穷愁潦倒的生活,使他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仕途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曾不住地抱怨:“仕途黑暗,公道不彰,令人气愤填胸。”他已在抨击“原无皂白”的“强梁世界”,正反映他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正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使他决心写一部反映科举黑暗现实的小说。

为了激励自己完成这部小说,蒲松龄写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由于他心中的这份坚定信念,即使在他穷困得揭不开锅的日子里,他也仍然坚持写作《聊斋志异》,初稿终于在他四十岁时完成,以后多次增删修改,直到晚年最终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

一个人想要被别人欣赏,首先应该学会欣赏自己。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特的“我”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一个人只有充分地自我接纳,懂得欣赏自己,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自信地与人交往,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曼恩作为佛得角雷斯伊翰湾的守塔人,在这个偏僻的孤岛上已生活了将近40年。当他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时,就随他捕鱼的伯父来到了这座孤岛。

曼恩和伯父白天捕鱼,晚上点起篝火,从此,辽阔的大西洋岸边多了一座灯塔。曼恩已记不清楚他和伯父在暴雨的夜里或是在飓风季节里救起了多少人。那些被救起的人偶尔路过孤岛,总不忘给曼恩叔侄俩捎上点什么,但每次都被他们拒绝。叔侄俩在雷斯伊翰湾不知不觉过了20年。现在的雷斯伊翰湾少了一个人,多添了一座坟墓,在曼恩看来,伯父仍陪伴着他。曼恩依旧白天捕鱼,晚上守侯在伯父一生中唯一接受的一台风力发电机旁。雷斯伊翰湾的灯塔不再用篝火了。

10月的雷斯伊翰湾气候格外异常,他整夜几乎都醒着。他知道,每年的海难事故频发季节已经来临。他的小屋外已是惊涛骇浪,他一遍遍检查,给风力发电机的轴承还加了润滑油。此时的小岛像要摇动起来。他从小屋里走出,像伯父一样敏锐地眺望大海。海面上黑压压一片,浪头拍打着礁石,发出一声声巨响。突然,他发现远处的海面上有一点亮光,只有萤火虫的光亮那样大。他立刻意识到什么,迅速爬上灯塔,将灯塔里的灯又垫高了很多,并在废弃的火坑里重又点燃了篝火。远处的亮点越来越大,渐渐驶向了曼恩居住的孤岛,等亮点到近处时,曼恩才发现灯火是从一艘挪威籍的货轮上发出的。

天亮了,船长约翰带领船员在雷斯伊翰湾作短暂的停留,并打算给岛上的工作人员送去几吨食品。可当船长走进岛上曼恩的屋子时,才发现曼恩的屋子还抵不上他船上的一个集装箱大。

“我要带你离开这里。”船长感激地对曼恩说。

“为什么?”曼恩问。

“不为什么,我至少能给你每月带来2500美元的薪金。”船长继续说。

“十年前,一位像你一样的船长曾答应给我每月3000美元的薪金。”曼恩平静地说。

临别的时刻,船长紧紧拥抱了曼恩。

守在偏僻的孤岛上,长年累月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只有海浪做伴;而且一呆就是近40年。40年,1万余个日日夜夜,他坚持了下来,而且工作一丝不苟。守塔人不仅点燃了灯塔上的火炬,而且点燃了自己内心的火把,而他甘于寂寞的精神也是一座灯塔。

心中风平浪静,满眼青山绿树

好的生活是内心平静的生活,高层次生活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平静。如果我们想要过一种高层次的好的生活,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内心的清明,使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一份宁静。

内心平静的人,个性中往往透出一股坚韧的力量,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生活的安逸或艰辛,时代的辉煌或苦难,折射到平静的内心,就能褪去历史的烟云、命运的无奈,融入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彰显内心的执著与从容,幸福的花香伴随生命活力的迸发,洋溢在人生的大河里。

对许多人来讲,幸福好像是一种奢侈。在现实的社会,生存的压力往往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梦想碾得支离破碎。我们似乎有很多理由放弃,并抱怨社会的阴暗与不公。我们常常因羡慕他人的财富而焦虑,又在焦虑中埋怨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人性的弱点随着日益浮躁的心态而放大,害怕寂寞和孤独,害怕坚持下去得不到结果。功利的幸福标准,患得患失的心态,让我们难以感受到幸福。

内心的平静,本是人的本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饱满活泼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抑制物欲和浮躁。幸福只能在内心找到。自由是生命中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对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不予理睬,才能获得自由。如果我们的头脑充满了可悲的恐惧与野心,就不可能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

你希望自己不可战胜吗?那就千万不要与你无法控制之事抗争。你的幸福取决于三个方面,而它们都是你力所能及的:你的愿望、你对与自己有关之事的想法,以及利用你的想法并使之发挥作用。

真正的幸福总是与外部境况无关。一定要训练自己对外部境况的漠不关心。你的幸福只能在内心找到。

雄辩的口才、头衔、地位、崇高的荣誉、珍贵的财产、昂贵的服装或优雅的举止,我们是多么容易被这些东西迷惑与欺骗!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那些名人、公众人物、政治领袖、有钱人,或那些极有聪明才智和艺术天赋的人肯定是幸福的。这样想你就会为表象所迷惑,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好的东西,究其实质,只会在你能控制的事物之中找到。如果你把这一点谨记在心,就不会再有那些虚幻的嫉妒或悲惨的感觉,也不会可怜巴巴地拿自己及自己的成就去和别人比较了。

一只青蛙拥有一口井,高兴时它会跳进水中,水托着它的双腮。钻进水里,泥巴便按摩它的脚。晚上跳上来,安静地坐在井边观看月亮。早上便到井外,幽静地在草地上四处散步 。

平时它很喜欢到井里观看小蝌蚪、小螃蟹在水中嬉戏,并跟它们聊天。但由于经常被讥笑是井底之蛙,它并不快乐。

一天,它遇到千年的乌龟,乌龟告诉它东海有多大,鱼儿是如何快乐地畅游。青蛙决定离开它的一口井,前往东海。它经过平原,越过深沟,攀过高山,经过沼泽,有刺的荆棘刺伤它的身体,锋利的石块刮伤它的手掌,炙热的阳光灼伤它的皮肤,饥饿时要吃草根充饥,日晒、雨淋,春夏秋冬,终于到了东海。

它雀跃地跳进大海中,海水的盐分弄伤了它。鱼儿告诉青蛙,你不能生活在大海里,应该去湖泊。

青蛙带着沮丧的心情继续旅行。攀过石头,越过沙漠,炎热的空气让它干枯,干燥的空气让它窒息,它继续吃草根为生。

经过一条条河流,终于到了西湖。它雀跃地跳进湖中,不断地前游,前游,直到疲惫,它想找个地方歇息,但湖中没有一根芦苇,四周看不到边。它疲惫且沮丧,又遇到乌龟。

青蛙惊讶地问乌龟为什么不在东海。乌龟说东海虽大,却不适合它,西湖虽小,却乐在其中。

青蛙仿佛明白了,游回岸上,继续前行。经过一段日子,青蛙终于回到它的井边,它雀跃地跳进去,满足地坐在井中观望蔚蓝的天空。

没有人可以选择出生,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就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和处境,进而选择合适目标和道路,而不会被虚妄的念头或潮流所挟裹。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愈是远大,需要付出的努力愈是艰辛。没有平静的内心,缺乏源自内心的力量,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

因此,若想拥有幸福,必须拥有这种平静的力量。它能让人认识自己,顺从本性,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以抵抗琐碎的生活、平庸的社会对理想和斗志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