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空,就能过得轻松
5266900000035

第35章 感恩忘怨——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1)

我们要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

——佚名

怨怒于己毫无裨益,只会伤身败事

放不开自己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折磨。不愿意接受的现实,它也已经发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怨或怒改变存在。接受,用一种思考的方式,放眼未来,才会真正的有所得。

人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动物,因故心生怨怒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则是所谓比较有心计的“成熟”人,或者说是“心有城府”,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容易立足,且因此能够得到许多实际的好处,却也容易由此受到因诸多压抑而导致的内伤,可谓是有得有失。那些看似颇为春风得意,却又英年早逝者,大都是因这类内伤——物理或精神的重伤引起。倘若怨怒对一个人无所作用,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这个人的修为应当是达到了人生的高尚境界,堪与自然和谐为一体了,这样的人自然能够快乐和长寿。

寻常的人,则特别容易为怨怒所控制,轻易地发泄,乃至做出极端情绪化的事情来。结局注定是比较糟糕的——几乎所有的重大失败都是情绪化导致的结果,遍体鳞伤自不在话下。

战国后期赵括的纸上谈兵,是影响深远的“军事笑话”,却坑害了赵国40万军人的性命,赵国也因此迅速衰微,特别令人扼腕。而赵括的非要为将,正是对其父亲赵奢再三警告的大为不满:你说我不能够为将,可我熟读兵书,理解深刻,我偏要为之……结果却不幸的使得预言成真;东汉末年曹孟德刚刚统一北方,便匆匆挥师南下,但见他意气风发,横搠赋诗,却难免得意忘形,谋略不周,遭致受空前败绩;刘备之死于白帝城,全在于结义弟弟关羽被杀,报仇心切,且急于夺回战略要地荆州,愤怒之下违反重大立国原则,不顾后果,意气用事,与盟友孙吴大规模兵戎相见——倾全国之力,却轻敌冒进,谋划不周,被其眼中的“小儿”陆逊设计,火烧七百里连营,损兵折将无数,从此西蜀一蹶不振。

无数的事例都说明一个道理:理易清,情易乱。人生高尚的境界距离我们普通人似乎比较遥远,显得难以达到,完全为情绪所控的情况却也理当为我们着意警惕。至少,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控制怒怨,需要尽力平静下来再做决策。俗话说“好事不在忙中取”,更不宜在感情紊乱的忙中取。一个人经常生气、恼怒,就会使其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在愤怒的时候学会克制,在生气的时候学会冷静。控制愤怒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应对。长期忍气吞声,只会使愤怒升级。

有一个男孩,他有着很坏的脾气。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而乱发脾气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父亲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在人的一生中,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话不投机动辄发火,这是一种没有涵养的表现。一个人,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火气太大?是否能够忍耐?忍耐,方可以成就大事业!火气太大的人,应该像林则除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她)人又伤害自己。

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声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决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

当然,每个人完全不必转而去讨好这个人,也没必要和他达成一致意见,甚至继续厌烦他也无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转变成自己的烦恼。无论自己为此多么愤怒,他不会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自己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

抛开怨怒,轻松自己。不要对生活中的矛盾过分在意,没有人能完全的完美,没有人可以完全的回避矛盾。心态,是需要自己对事态进行衡量然后再去调整的。有了必要的思考,就有了理性。理性会让你渐渐的心平气和。

对人常怀感恩之心,放空你宽大的心胸

感恩是一种境界,是对别人所给予关心帮助的良知回应。有了感恩心,才会对他人宽容;有了宽容心,才会时时谦和;有了谦和心,才会心生敬畏。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每天怀有感恩的说“谢谢”,不仅仅是使自己有积极的想法,也使别人感到快乐。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而当别人帮助自己时,以真诚微笑的表达感谢;当你悲伤时,有人会抽出时间来安慰你……这些小小的细节都是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促进成功的重要法宝。学会感恩,就能虔诚、认真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因为对生活心存感激,所以心中时常保持一份欣喜与热爱,为了梦想而执著追求。

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能有健康的心态。对父母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学习应心存感恩,因为她给予我们知识的力量;对班级要感恩,因为那是我们的家。对师长应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让我们明晓事理、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对同学要感恩,因为他们是我们同室兄妹,郁闷时一起熬过,欢乐时一起分享。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伊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伊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伊娃,赶快去!”

当伊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感恩的心会使我们变得谦恭、谦卑。感恩在心理学上已经成为一个调整身心的技术和方法。当我们遇到不可改变的命运力量时,要有谦卑的心念。对长辈或能量高的人怀有一种谦卑的心态;对平辈的人,对下级、子女也要怀有一种谦卑的心态,还应感谢单位、组织,感谢一切各种各样的条件和因缘。

有了这样的心态和思维,就把自己放在了山谷底下,没有放在山顶,各方面的精华营养才会汇聚到这里来,这就是古人说的“欲求其高,先就其下”,想达到很高的境界,首先要放得最低。有一位老师,已经90多岁了,很受人尊敬,他经常说一句话:“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服侍所有人的”。他说出这样话,就是非常的谦卑和恭敬的状态。我们要有“空杯归零”的学习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就会反映到语言、行动、行为之中,感恩、谦卑是对他人尊重,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对他人感恩,可以使自己心灵富足。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心灵富足的人必会爱人,因为爱就是给予,爱就是富足,爱就是宽广,爱就是一切。得到别人帮助时心存感恩,就会让你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恩,就会让你想起往日他对你的关心帮助,化解心灵的隔阂,让友谊常在。我们应该深广认识到:宽容是感恩的一种境界,首先要宽容自己,宽容自己的一切愚蠢和错误行为,不要让忧伤和懊悔折磨自己,我们就会从错误中汲取力量:其次要宽容他人,爱同事、有亲朋,宽容他人,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对生活心存感恩,你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为改变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蛮横,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常 怀感恩之心,我们就可以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会使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深厚,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阔宏远。

感激现在所拥有的,并用心去珍惜它

如果每个人都学会珍惜、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也许就会体会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快乐。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工作和就业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生存困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不但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而且抱怨家庭的不幸,觉得人生太没意思。其实,这一切都缘于一个人的心情。生活中,我们有亲朋好友时常牵挂着,是一种幸福,要懂得珍惜。为了生存,为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我们不可能经常守候在亲人身边,再好的朋友也只能是聚散两依依,难以常相伴左右,但是,每逢佳节来临时,总会收到来自亲朋好友的真诚祝福,即使天南地北,也知道他们在关键时刻总是牵挂着自己,发自内心的那份感动,真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虽然说现实让亲朋好友之间也难以挣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但若想一想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情义时,会更加懂得珍惜,对哪些在金钱等利害关系面前也能够恩断义绝的人,就有些不屑一顾了。

的确,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发现值得珍惜的东西。从小有父母疼爱是一种幸福,可以有学上﹑有书读是一种幸福,学业﹑工作顺利是一种幸福,家庭和睦是一种幸福,甚至于生命存在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逆境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它教会人们如何去面对困难,让人们学会了坚强,更加懂得珍惜拥有的意义,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诚然,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有很多,在许多方面都难以随自己的意愿,但如果能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会发现其值得开心之处,少了许多烦恼,让自己随时快乐起来。当面对种种不如意时,要想到这些都是目前现有的条件下难以改变的,不得不去面对,那么,不如坦然去面对,以乐观的心态去应对所要面临的一切,这样,也就能够开心多了。这也正是大家生活在相同或不同的环境之下,有的人可以开心地度过每一天,而有的人却每天在郁闷中度过的缘故。

当然,我们说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只是让人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之所在,学会让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感觉,正所谓知足者常乐。但并不是让人们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而是要在快乐的心境下,用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可能遇到的状况,从而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把应当做的事情做得更好,还要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相信这样的人生态度,一定能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异彩。

世界著名绘本《爱心树》讲述了这样一个富含哲理的故事:

他爬上树梢,吃苹果,在树荫下打盹......他爱这树而这树也喜欢和他玩。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男孩已经长大,他已经不再围着树玩。一天,小男孩回到树前,神情忧愁。

“来吧,来和我玩。”大树邀请小男孩。

“我不再是个孩子,我再也不围着树玩了。”男孩应道,“我要玩具,需要钱来买。”“对不起,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所有的苹果,把它们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了。”小男孩别提多高兴了。他攫取了树上所有的苹果,高高兴兴地走了。

采摘了苹果后,小男孩久久没回来。

大树很忧愁。一天,小男孩回来了,大树高兴得不得了。

“来吧,来和我玩。”大树说。

“我没时间玩。我得为我一家的生计工作。我们需要一所房子栖身。你能帮我吗?”“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掉我所有的枝杈,拿去盖你的房子。“这样,小男孩割下树上所有的枝杈,高高兴兴地走了。

大树很高兴见到小男孩高兴起来,但小男孩很久没有回来。

大树又一次孤独和忧伤。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小男孩回来了,大树十分高兴。

“来吧,来和我玩!”大树说道。